不景氣時代,台灣的電子媒體很愛扮演理財高手的角色,狀似專業的殷殷告誡民眾,各種省錢妙招。

這些看似能夠省很多錢的招數,有的根本是莫名奇妙。

例如,媒體會告訴你,去吃ㄧ鍋一百三吃到飽的店,是很省很划算。

然而,我買一個五十元便當,不是更省更划算嗎?這類搞混絕對價格與相對價格的省錢妙招,到處是破綻。

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電子媒體記者似乎是脫離現實生活的一群人。

再不然,就是生活裡只出入計程車、星巴克、7-Eleven等高單價消費場所,不知道有公車、壹咖啡、量販店等打低價訴求的商店。

因此,媒體會告訴你,不要每天喝星巴克,一個月可以省下三千塊;不要每天搭計程車上下班,每個月又可以省下五六千塊……

問題是,每天喝星巴克的,可能不是記者想像的月領兩三萬的中下階級,而是月領七八萬,年收上百萬的中產新貴;小上班族,每天能喝杯35元咖啡就很幸福了!

至於每天搭計程車上班,更是痴人說夢,你看過哪個白領中產上班族天天搭計程車上下班的嗎?

也就是說,媒體告訴你可以省下的那些錢,事實上絕大多數台灣中/下階級,根本沒在花,既然沒花,又省什麼?

這就好像有一個笑話說,有個人決定省錢,打算每天跟著計程車後面跑步上班,這樣一來,一個月可以省下數千塊。

結果,他的朋友知道這個計畫後,便嘲笑他,那你如果跟的是公車,一個月省的不是只有幾百塊?如果跟腳踏車,則半毛都沒省到。

上述媒體(包括理財專家)傳授的理財省錢妙招,鼓勵民眾縮減生活開銷,省下小額消費,化零為整,做好投資理財,看似有道理,但卻會讓人越省越窮。

因為,媒體省錢術的精華,全來自於抑制內需小額消費。但是,放在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如果人民因為看淡景氣而緊縮消費,將會導致市場貨幣流通緊縮,內需市場萎縮(台灣經濟有六成靠內需市場創造),則近一步更加造成景氣惡化

至於那些聽信理財專家建議,把錢全都省下來,投資基金股票而不消費的,看是在保障未來老年的生活,卻不知道,如果全社會全都和他一樣緊縮眼前消費,則他所期盼的美好富裕未來恐怕根本不會降臨,當前資本經濟制度就先破產。

再者,理財專家和媒體所傳授的省錢術,省的全都是小額消費,這些錢是內需經濟的重要支柱。如果大家真的全都省小錢去搞投資,則內需市場大幅萎縮,最後的結果就是商店紛紛倒閉,失業人口激增,景氣更加惡化。

也就是說,越省將會越窮

資本主義社會,仰賴消費者支出以供養市場上的商家,也就是,讓貨幣儘可能的在市場上流通,儘可能的轉手多次,讓乘數效應發揮到最大,創造景氣活絡,才是真正幫助景氣復甦的方法(當然,產業提升在生產面也很重要;但在消費面方面,要景氣復甦,靠的是擴大內需而非緊縮消費)

如果真的希望台灣景氣活絡,該做的不是杜絕小額消費,而是杜絕會造成白銀外流的外來商品的消費(像是汽車、頂級精品),少到連鎖商店消費。

因為,前者會讓我們辛苦賺來的錢流向外國資本家而不再回流台灣(再加上台灣目前外銷市場日趨萎縮),後者則減少民間貨幣流通次數,並將貨幣聚集成資本,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甚至被搬運到境外公司,不再進入民間消費體系。

消費舶來品以及在連鎖商店消費,才會讓人越買越窮,支持零售在地小商店的消費,則可以促進貨幣流通,讓錢發揮乘數效應,活絡景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