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goo.gl/AYgQf

 

作者:郭建

 

在網絡上經常看到有些網友說自己練習的這種拳好,而還有些網友又說自己練習的那種拳好,並為此而相互發生爭執,都在說自己的拳好,對方的拳不好。我自己也是個武術愛好者,看了很多的書和雜誌,上網很多年,經常也見到有人說這個拳好,那個拳好。讓旁人看了一會想學這個拳,一會又想學那個拳,滿心以為只要自己學了,就一定能學好成為武林高手。這山望著那山高,望了那麼多年,卻始終沒有任何成績,光陰倒是浪費了不少。

 

直到最近,自己才領悟通這個道理。其實拳術都好,哪一種都不錯!關鍵是看自己適合哪一種,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跟在別人後頭去盲學。比如,你性格比較活躍,喜動不喜靜,喜剛不喜柔,你又是年輕人,那麼你可以去練練長拳、南拳之類的外家拳術。如果你性格文靜、沉穩,喜靜不喜動,喜柔不喜剛,則可以試試學練太極、八卦、形意等內家拳術。再細分下,你要是喜歡緩慢的運動,可多練練八卦,鍛鍊自己的腳力和腰力。如果你喜歡柔柔地用勁,不喜歡一味的剛猛,可以練練形意拳,一步一拳的進行練習。如果你喜歡柔更多一點,那你可以試試練習太極,體驗那種緩慢悠長的抽絲勁或者纏絲勁。關鍵是看自己的性格、性情、愛好、習慣適合哪一種拳術。正所謂量身打造,專門定做適合自己的衣服——「武術」。

  

別人說這種拳術好,那種拳術好,那是因為別人經過自己的一番尋找,在經過盲目的學練後,終於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那件「衣服」,所以他才發出感嘆:這種拳術好。

  

但並不是說這樣就徹底地否決了他以前學過的那些拳術,就說那些拳術不好。無論內外家,在以前都出過很多的武術高手名家,如紅拳的「鷂子」高三、通備的馬鳳圖、查拳的張文廣、「千斤王」王子平、華拳的蔡龍雲、八卦的程廷華、形意的尚雲祥、心意的盧嵩高、太極的楊露禪等。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問題,只能說明他以前學過的那些拳術,經過那麼多年的練習,他發現其實不適應自己的實際情況,不適應自己的性格、性情和生活習慣等,人都有個棄的過程。

  

每個人都不是先知和聖人,都不可能預先就知道自己到底適合不適合這種拳術,都只有經過學習練習一段時間後,才能體驗出來,才能有感受。毛主席也說過,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自己去嘗嘗才知道。你不去嘗,不去經歷,是不會知道到底適合不適合自己的。這也是個選擇和放棄的過程,在不斷的選擇中,去逐步發現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逐漸拋棄自己身上已經不再適合自己的東西,以減輕身上的負重,輕裝前進,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人,練習那麼多年武術後,終於選定了一種拳術,就單單專門練習那種拳術,放棄了以前學過的其他拳術的原因,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全部都學,都保持,是不現實的,也不容易出成績,當他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他只有集中自己的精力,在這一點上狠下工夫,才有希望和可能出成績,出明顯的效果。否則,只能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普通票友。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性格、性情、愛好習慣都是不一樣的,這些也決定了他自己選擇的拳術也一定是不一樣的,所以根本不可能像工廠一樣,所有人都使用一個模具,來生產同一個產品——「武術」,只能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量身定做,專門的屬於自己的「產品」——拳術。

  

好比,喜歡打乒乓球的,你叫他去踢足球;喜歡長跑的,你叫他去舉重;喜歡思考下棋的,你叫他去跳舞。而這些根本就不適合他,不適合他的性格、性情、愛好等,無論他怎麼學,怎麼練都不容易出成績,而且時間、精力、金錢等也浪費了,到頭來一事無成,豈不可惜?當他去學過這些後,發現這樣不適合自己,不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然後放棄,學別的,經過一番努力的尋找和不斷的嘗試、放棄,再嘗試、再放棄的艱辛過程後,終於自己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特長、愛好、長處所在,找到了真正適合自己、屬於自己的東西,並在這方面努力勤奮的下工夫,自然就事半功倍,容易出效果。如果自己始終鑽牛角尖,一味死守著不適合自己的拳術去學去練,只能是越練越煩惱,越練越不容易出成績,事倍功半。

  

綜上所述,一是並不是說所謂的內家拳就一定好,外家拳就一定不好,關鍵看適合不適合自己。二是要想出成績,就得自己去努力找尋,找到自己真正的喜好和長處,並在這個點上下工夫,才容易出成績,取得一番成就,這不單單指在武術上,在工作上同樣也是這個道理,現在的人為什麼那麼頻繁地跳槽,就是因為自己本身就是盲目的,沒有找到真正適合自己能發揮自己的特長的工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