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親子天下雜誌22期 作者:李宜蓁

婆婆突然來訪,除了整理房間,連內衣都幫忙摺好;大姑又在炫耀小孩第一名;舅媽再次登門拉保險……該如何與這些無法迴避的親戚們,保持有點黏又不太黏呢?

「二姑三不五時就到家裡坐,淨聊些有的沒的,一坐就三小時。」

「我也沒請婆婆幫忙,她就忽然跑來我家換床單。」

「年夜飯都還沒開動,表哥又在那發表政治高見了。」

親戚百百種,你遇上的是哪一種?有人結婚後,有幸能跟同齡的小姑妯娌情同姊妹、推心置腹,在關鍵時刻出手幫忙照顧生病的孩子;但也有人被甩不掉的麻煩親戚弄得七竅生煙,婚姻失和。現代人大多不跟親戚住在一起,互動的機會已經比過去少得多,但相處時間短暫而關係看似遙遠的互動卻有大大學問。

親戚不像朋友,合則來不合則去,是一種迴避不掉的關係,但不同世代對親戚互動的需求與期待已有相當大的落差。 張老師基金會義務張老師莊禮聰觀察到,過去華人社會重視血緣與親族關係,把親戚看成不可或缺的支援系統;然而現今社會的核心家庭強調獨立自主,傳統親戚之間那種「關心和不分彼此」,很可能被視為一種極大的心理壓力。

界線不清,問題關鍵所在

例如,逢年過節的交際應對壓力;打電話聊八卦、探聽私事的壓力;一碰面就被迫把車子、房子、小孩功課、薪水和工作全部拿出來比較的壓力;或者經常被抱怨「為什麼每次都是我帶媽媽去復健」的壓力;甚至是提出拉保險、賣直銷品、借錢作保等尷尬的要求。

雖然親戚間的連結日漸薄弱,彼此卻更容易因為對「稱謂」與「界線」各有不同的想像與詮釋,在有限的互動中產生一些尷尬與衝突。家族中的稱謂代表一種輩分與禮數,更標示著某些責任與義務,比方說,「她身為這個家的大嫂,年夜飯吃完了就『應該要』幫忙洗碗準備水果啊,怎麼會連這點基本的做人道理都不懂!你這個當婆婆的要好好教教她!」親戚間不愉快的事件可大可小,小小不舒服也會反映在生活細節上,因為細節背後隱含不同的生活背景與價值判斷,很容易在家族聚會時被拿出來放大檢視。

界線不清幾乎是一切問題的關鍵所在。諮商心理師林世莉觀察,親戚之間很多的麻煩事,起因於不好意思拒絕,「大家都怕壞了關係,怕說了什麼會讓人家以為我在計較,只要是牽涉到利益關係和責任歸屬(像是扶養與照顧)等問題,愈講不清楚,後果愈加混亂。」

與五大惱人親戚相處的眉角

惱人親戚可以依照人格特質分為幾個類型:「重禮數型」、「八卦是非型」、「你家就是我家型」、「愛計較比較型」以及「找麻煩型」。《親子天下》綜合整理專家提供的最佳應對建議如下:

一、「重禮數型」的親戚:通常是長輩,注重輩分與禮節,講究一切的枝微末節,「如果你沒做到□□,就是不尊重我」,有許多自己的眉角。專家分析,這類親戚必須透過外在禮數來彰顯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與重要性,因此只要對了他們的好惡性格,便能輕鬆擺平。

這時候,夫妻雙方得負責探聽好自己這邊親戚的喜好,或與家族中的關鍵人物打好關係,為另一半做足功課。比方公婆過年時愛吃家鄉菜,先生就得提供菜單、協助張羅食材,或請小姑幫忙一起料理,夫妻倆才能在年夜飯同時安頓好老人家的心情和胃口。

二、「八卦是非型」的親戚:他們可能有某種程度的資訊焦慮,喜歡四處串門子品頭論足,再套出你的看法轉述給別的親戚聽。他們似乎非把所有親戚家的收入負債、夫妻失和的細節全挖出來,並公告周知,心裡才覺踏實。更甚者會忽然化身你的人生導師,斷章取義你的某句話,告訴你人生該怎麼活才對,最後以「我是關心你才這樣說」做結尾。這類親戚的顧人怨指數最高,常把家族關係搞得烏煙瘴氣、是非不斷。

莊禮聰分析,最佳應對之道是不提供他們任何八卦材料,堅守「不多說、不回應、且與我無關」的原則。如果對方八卦的對象是自己,先平息怒火,不跟他論是非,否則只是強化了八卦的可看性。接著語氣平和中性的劃清界線,告訴對方你已收到關心,表達感謝。讓對方沒有挖下去的縫隙,並且試著把問題丟回去給對方。此外,林世莉也提醒,不要找家人聊家人的是非,因為很容易回歸到原來系統,造成莫大困擾。

三、「你家就是我家型」的親戚:這種親戚經常三不五時就來家裡坐,就像農夫巡田水般的勤勞,甚至不請自來跑來住,找你當招待,把你家當成自己家,自在得不得了。他們會嚴重干擾生活作息,讓人莫可奈何,又不好拒絕。

專家分析,這類親戚對於界線完全沒概念,但也要想想自己是否從未讓對方了解自己的界線。因此需要鼓起勇氣,清楚告知對方自己的生活習慣,可以配合和不能配合對方的時間各有哪些。剛開始畫清界線時,自己心裡可能也不舒服,但提醒自己,這麼做並不是要傷害對方或拒絕對方,是希望經過溝通後未來的相處更融洽愉快。

四、「愛計較比較型」的親戚:計較者可能是對現狀感到委屈不公平,想抱怨或想邀功;比較者可能想炫耀或因為某種自卑而想另闢戰場來壓過對方。他們討人厭的點在於,聽者感覺被指責或有被比下去的不舒服感受。說到底,這類親戚最根本的需求,可能只是想要一句簡單的讚美或肯定。

針對計較型,專家建議先給肯定。由「夫家的先生」和 「娘家的太太」出面,好好坐下來檢討是否真有分工不均的狀況,理性討論未來如何處理而不落入交相指責的死胡同。若是碰上愛比較型,先停下來想想,對方的話語究竟按到了哪個按鈕,讓自己卡住不舒服。真實面對自己不舒服的情緒,接著檢視那個按鈕是不是你確實在意的點,最後你可以自己改變那個按鈕的設定。但若是牽涉到教養不同調,當下就跟孩子重申自己的原則,如放假到奶奶家可以看多久的卡通,但在家裡的規定又是如何,讓親戚和孩子都不混淆。

五、「找麻煩型」的親戚:硬要拉保險、賣直銷品、借錢或要求作保。親戚間金錢往來似乎在所難免,但只要講到錢,大家心裡就永遠有疙瘩。今天要是某個親戚想跟你借錢,一方面你不想傷和氣,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另一方面你又不想要這筆錢有去無回,希望對方何時能還但又說不出口,內心百轉千迴。「人情和錢,你只能選擇一種。選擇做人情,就不要奢望這筆錢會回到自己口袋;選擇錢,就別期待對方在情感上的回饋,」友緣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認為,在能力範圍內秉持救急不救窮原則,是比較中庸的做法。

與親戚真處不來,別明說

夫妻兩個對於「該跟親戚保持什麼距離」的看法不一,也常影響婚姻關係。有的先生是長子,自認有義務在弟弟有難時出手相助,因此只要是弟弟開口,就一定同意;但弟弟借錢借成習慣還愈借愈多,讓太太相當困擾。林世莉建議,金錢上無止盡的依賴可能會拖累自己的家,夫妻應該共同以「保護這個家」為優先考量,慢慢練習拒絕弟弟的請求,從其他地方幫助弟弟。

有時夫妻其中一方跟某些親戚特別投緣,就要求另一半也比照辦理,「怎麼會處不來呢?他人很好啊!」這種理由常讓另一半相當無奈。莊禮聰建議,被要求的這方應該 試著與親戚相處看看,並找出互動的困難所在,如找不到話題、或他的用語讓人很困擾,請伴侶幫忙。並請伴侶諒解你們並沒有過去豐厚美好的相處歷程,希望多點時間空間來調整關係。他特別提醒,若真的處不來,也千萬不要誠實告知,因為這會讓關係產生嫌隙,被誤會你在否定他們。

兩性專家成大副 教授饒夢霞自己有個大家族,全家人在過年時會從台北一路拜年回老家嘉義,因為幾乎每個縣市都有親戚要拜訪。後來她發現先生和小孩都累壞了,於是讓他們自己決定要不要跟。即使是老夫老妻都應該為對方想到這些小細節,尊重對方的意願。

尤其過年過節難免有些交際的場合,一堆平常不熟的親戚關在小小的空間裡,對某些不善交際的人來說,簡直度日如年。

專家建議,在進入這個空間之前就提醒自己這種場合不是天天有,換個心情去觀察別人的互動,減少「被迫上場演戲」的不舒服感。也可以在這種場合找一個舒適圈,比如跟著較熟的親戚,或找一個樓上小客房,不想跟人說話時可以暫時窩在裡頭。親戚是要做一輩子的,相處時間其實真的非常短暫,記得要求自己務必做到基本的禮節和相互尊重,既不勉強自己也不為難別人,關係自然舒服愉快。

arrow
arrow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