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UFC第一人張鐵泉在UFC第127期的比賽中以「斷頭台」技術48秒內速勝美國選手傑森‧萊茵哈特,令人振奮。

但在張鐵泉崛起的背後,是中國格鬥慘淡的現狀和被文學、影視作品「創造」出來的自我意淫式的「中國功夫」,其中尤以「少林寺武功」為最。中國功夫在「止戈為武」的東方文化背景下更多的作用於人自身修養的提升,但其競技性的缺乏,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張鐵泉48秒KO美國選手傑森‧萊因哈特

北京時間2月27日,UFC第127期終極格鬥賽在澳大利亞悉尼市的AcerArena穹頂體育館舉行,中國選手張鐵泉用時48秒,便以「斷頭台」制服美國選手傑森‧萊因哈特,獲得UFC賽事的首勝。在張鐵泉成功登陸UFC的背後,是MMA(綜合格鬥)賽事的迅速崛起,以及中國格鬥目前的慘淡戰績和困境。

眾多文藝作品虛構出一個無比強大的武俠世界

武俠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備受專制社會欺辱的國人對擁有武力的渴盼,經力量孱弱而慾望發達的文人的想像發揮,結合同樣是源遠流長的神秘主義,創造了一個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武俠世界。在從文字到影像的多年熏陶之後,國人心中似乎已經紮根下一個虛無縹緲但無比強大的武俠世界,縱使它從未獲得證實,縱使它實際上來源於虛構和想像。圖為2005年9月25日,著名武俠小說大家金庸先生與根據自己小說改編的武俠劇中演員合影。

《霍元甲》中的這個鏡頭體現了文藝作品對中國功夫的「神話」

這張電影《霍元甲》的劇照或可窺視文藝作品對於中國功夫被「神話」的推波助瀾作用。體格明顯不如對手的東方面孔在神乎其技的「絕招」過後打得人高馬大的「洋人」滿地找牙。

李小龍是中國功夫對外「個體輸出」的最成功範例

通過影視傳播而最令國人心儀的武術家莫過李小龍,人高馬大的洋人在其鐵拳加嗷嗷聲中望風喪膽,充分證明了中國功夫足可打遍天下無敵手。在真實的生活中,李小龍並非是一個搏擊高手,他的身高172cm,體重在60公斤左右,並且還有高達500多度的近視。從醫學的角度講,近視到了這個程度,頭部受到重擊容易導致視網膜脫落甚至粉碎。李小龍獲得的最高水平的搏擊類冠軍只是「香港高中業餘拳擊賽冠軍」——一個香港青少年賽事。至於盛傳所謂「全美空手道冠軍」更是子虛烏有。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中,他真正的格鬥實力被放大化了。圖為1971年李小龍在著名功夫電影《精武門》中的劇照。

李小龍之後則是走喜劇路線的成龍

李小龍之後,成龍無疑是中國功夫對世界的最大「個體輸出」。區別於李小龍開創的真刀真槍的打鬥,成龍在功夫片中植入眾多喜劇元素,讓中國功夫更易於被西方文化或者說是好萊塢所接納。圖為2000年11月12日,成龍以2006年亞洲運動會香港大使的身份造訪韓國釜山。

中國功夫對於世界的最大「群體性輸出」,當屬少林寺。

如果說多年前的一部電影讓人們記住的是一座神秘的千年古剎,那麼時至今日,少林寺讓人們更津津樂道的似乎是它在海外的40家公司,它欲說還休的上市計劃,以及,造成這一切的幕後推手: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圖為2005年4月7日,釋永信陪同領導走出少林寺的正門。

美國探索頻道稱少林方丈釋永信為:CEO

釋永信籍貫安徽,16歲來到嵩山皈依佛門。1999年釋永信成為少林寺方丈。在美國探索頻道為他拍攝的紀錄片《新少林方丈》中對他的稱呼是「CEO」,在紀錄片的結尾,釋永信例行每晚向佛祖塑像跪拜禱告,美國人是如此形容的:他必須將今天的發展,向他的老闆(BOSS)報告。圖為2005年4月8日,釋永信在筆記本電腦前工作。,他曾經說:"我平時每天都要上一次互聯網,主要瀏覽時政及社會資訊」

少林寺武僧的現代化設備:電話、電腦

少林寺每年收入高達1000萬英鎊,絕大部分來自少林功夫的海外演出

少林寺的商業化之路,是從對「少林功夫」的挖掘開始的。1987年,少林寺組建了武僧團,時至今日,少林寺武僧團已經在全球60多個國家進行了數千場演出,邀請少林武僧出國表演要提前一年預約。據英國《衛報》報導,少林寺每年收入高達1000萬英鎊。如此高的收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國外,而演出收入佔到了海外收入的大頭。對於「少林寺已經淪為賺錢機器」的質疑,方丈釋永信的解釋是:「我們搞的是演出,如果把經商賺錢當目的,我們為什麼不去開煤礦、搞房地產?」

少林寺武僧向前美國議會議長威森展示「鐵檔功」

2004年3月,30餘名少林弟子首次訪問美國,進行為期一週的加利福尼亞州嵩山少林寺日文化交流活動。加利福尼亞州認定每年的3月21日為該州的嵩山少林寺日。圖為一名武僧向前議會議長威森(HerbWesson)展示「鐵檔功」。

少林功夫的海外演出:背景是八卦圖

圖為2007年5月10日,少林寺武僧團在比斯特裡采演出的畫面。技藝高超的武僧,炫目的表演和背景上碩大的八卦圖,這些具有符號意義的「東方文化」象徵,或許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少林寺武僧團因何擁有如此巨大的海外市場。

少林功夫演出中比較著名的一項:龜吸大法

圖為2007年5月10日,少林寺武僧團在比斯特裡采演出的畫面。懸頸練功在少林功夫中被稱為」龜吸大法",是較有代表性的「絕學」之一。20多年前一位美國警察練就」掐不死「功夫,幾位彪形大漢用各種方法卡住他的頸部,可他的呼吸依然自如順暢,警察的解釋是:「任何人都能做到,只要長期對頸部肌肉進行系統訓練就可,甚至無需付出健美運動員所付出的辛苦。」

少林功夫表演中的「五矛頂身」

圖為2005年4月11日,少林寺武僧團在登封某地表演硬氣功「五矛頂身」。傳說公元495年,魏孝文帝為了印度僧侶達摩修建少林寺。公元500年,達摩來到中國宣揚佛教,當他向弟子開示佛法時,他發現弟子在長期坐禪後體力變得衰弱,於是傳授了一些恢復體力的體能活動給弟子們,少林功夫起源意在:強身健體。經歷1500多年的操練和傳授,形成了當今複雜、體系化的「少林功夫」。

嚴苛的訓練是所有武僧的「必修課」

炫目的「少林功夫」表演早已脫離「強身健體」的範疇,「自虐式」的招數博得眼球和金錢的同時,嚴苛的訓練則是所有武僧的「必修課」。圖為2005年4月10日,一所武校中,4歲的王增宇忍受壓腿的劇痛邊哭邊練。

登封市擁有武校60餘所,在校學生5萬多人,每年為登封直接輸入5億元

巨大的商業價值催生了登封市眾多武術學校。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將孩子送去武校,他們通常有機會做警察或者當兵,如果進對了學校還能贏得出國或是登上春晚舞台等機會。截止2009年,登封市擁有武校60餘所,在校學生5萬多人,每年為登封直接輸入5億元資金。圖為一名小武僧倚靠樹樁壓腿。

舞台上的「少林功夫」儘管有諸多博眼球的驚悚招數,但究其本質是「表演」,沒有對抗性的成分。不按生理規律「練」出來的功夫或許更貼近雜技,卻與國際搏擊界經過系統訓練,講求一拳一腳的競技力相去甚遠。圖為2007年5月10日,少林武僧團在海外表演的畫面。

在巨大經濟效益的背後隱藏的是國際社會對「少林功夫」認識的混亂。

圖為2008年10月22日,悉尼歌劇院一批中國舞者表演「功夫之詩」。在中國人自己的演繹下,功夫的形象是身穿寬廣練功服的光頭武僧,娟秀的油紙傘以及,憂鬱的表情。

亞洲小姐參賽佳麗集體「表演」中國功夫

圖為2005年4月9日,在廣州舉辦的第36屆亞洲小姐比賽中,參賽佳麗集體「表演」中國功夫。

對於「武術」的「舞術」化,釋永信的解釋是:「少林功夫是少林寺1500年來的智慧結晶,體現了中華民族正義、自強、愛國、愛民的精神性格。因此,少林功夫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武術的層面,更重要的是其智慧與道德的精神內涵,它對現代人人格成長和精神發展的獨特價值」。圖為2009年10月31日,登封的一場武術表演,舞台背景是一尊佛像和少林寺的匾額。

功夫混同於武術,標準下降損害了少林寺的形象,少林寺每年只招收極少數的學生以維持少林功夫的品質。在2011年兩會上,手持IPad的釋永信反駁了網上流傳的少林寺招聘和尚,每月4000元的傳聞。圖為少林寺武僧日常練功的景象。

少林寺在另類的復興之路上難掩力不從心的悲涼

姜文說,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在步子越邁越大的少林寺商業開發進程中,從賴以發家的「少林功夫」,到其依託的少林寺佛教文化,都在經歷眾說紛紜的陣痛。從「少林火腿腸」的鬧劇,到世界性的搶注「少林」商標風潮,一座千年古剎在另類的復興之路上難掩力不從心的悲涼。圖為2004年11月4日,一名少林寺僧人在紀念品商店中售賣少林寺相關商品。

在越來越神的少林功夫背後,是中國格鬥缺乏競技力的慘淡現狀

在越來越「神」的少林功夫背後,是中國格鬥缺乏競技力的慘淡現狀……

23歲的少林俗家弟子一龍被32歲的美國警察「秒殺」

近年來國內盛行的各種中外搏擊對抗賽總是中方大獲全勝,而鮮有的幾場落敗卻及其諷刺的證明了此種繁榮的虛假。23歲的少林俗家弟子一龍在國內打遍天下無敵手,17連勝後首度越洋在賭城拉斯維加斯擺擂台。攝於一龍在中國國內的傲人戰績,初時美方無對手敢應戰,最後主辦方以雙倍的價格邀請到了32歲的警察格雷特,後者在極短時間裡就將一龍擊敗。圖為2010年6月19日,一龍在武林風國際擂台爭霸賽中戰勝了泰國「拳王」麥神猜。

柳海龍大勝日本「拳王」,後者的資料是造假的

2009年1月份在廣東舉行的「柳海龍國際搏擊爭霸賽」中,柳海龍的對手伊賀弘治在賽前被曝出成績造假,原在日本31場比賽21勝10負的真實戰績被主辦方修改為2負,並被包裝成日本修道高手的身份,實際上,當時的伊賀弘治已經32歲,比柳海龍大四歲,早已過了巔峰期,最後結果是柳海龍大獲全勝。

民間「高人」戰鬥力被誇大

而在普通民眾中則存在一種頗為「無厘頭」的固執想法:真正的功夫高手應該是「大隱隱於市」的,這又和多年的文藝作品熏陶不無關係。路邊醉酒的乞丐是洪七公,穿著睡衣的包租婆也是高人……1980年和1981年,北京搞過散手試點,當時來自民間的參賽拳手有上百人,包含了八卦、太極、大成等等拳種。「但比賽剛開始沒兩天,一看進入半決賽的選手,都是練習散打的了。」散打創始人梅惠志說。「民間拳手的水平並不高。與散打相比,基本沒有對抗性。」他曾經會過許多民間高手,「很多都堅持不到十秒八秒。」圖為2011年2月5日,北京街頭一位男子表演「嘴刁自行車」的功夫。

事實上,國際搏擊界從來也沒有出現過頂尖的中國功夫高手

事實上,國際搏擊界從來也沒有出現過頂尖的中國功夫高手。在國際公認的頂級競技比賽,如K-1、MMA等自由搏擊比賽中,中國選手很少參與,在各類國際性賽事中,中國武術歷來成績慘淡。有人理解其為「散打根本不能代表中國武術」,但1958年至上世紀80年代,由香港和台灣組織的數次中國功夫與泰拳的比賽,也僅有一場平局,其餘都告失敗,而且敗得相當慘,最短的一局僅堅持了20秒。

中國格鬥的體制決定了其缺乏競技性,選手們「輸不起」

格鬥,需要的是體能、力量、速度等綜合性的身體素質,沒有經過長期科學的系統性訓練,是沒有競技性可言的。我們採用全運會體制,專業散打隊是行政性的,所有職業教練和運動員都必須圍繞全運會使力,他們沒有必要拼著命去國外的頂級搏擊賽事中拚殺,換取高額的獎金。並且國內的比賽實行打點打分制,選手們無法適應類似K-1這樣的國際頂級格鬥賽事,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選手「輸不起」,這直接關係到他們的根本利益。圖為2008年3月28日,中國散打隊選手在寧波進行封閉集訓。

現代武術已經淪為「花拳繡腿」的最佳註腳

與對抗性極強、按照生理規律經過長期刻苦訓練出來的海外搏擊界比,中國武術實質上只能算表演藝術。建國以後,武術就變成了表演性壓倒對抗性的套路武術,今日全運會的武術項目依然如此。在各種武術比賽上,更常見先來一番武俠小說裡常見那種鞠躬作揖的禮儀,然後你「白鶴亮翅」,我「黑虎掏心」,這不過是「花拳繡腿」的最佳註腳。如此運行,也就很好理解作為一個運動項目,中國武術在國際技擊界為什麼向來是二流水準。?圖為一對雙胞胎兄弟進行套路訓練。

袁曉超的亞運首金含金量打折扣

2010年廣州亞運會,袁曉超在男子長拳比賽中為中國代表團贏得首金。但是一個非奧打分項目,又是中國一家獨大的局面,這塊金牌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更顯然這與中國功夫的強盛是扯不上關係的。

中國文化不尚武,這也是中國功夫缺乏競技性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則是中國長期以來非擴張性的農耕文明,中國文化不尚武:「子不語怪力亂神」。非攻,尚文,我們的功夫文化源遠流長,是強身健體和修身養性的途徑,這與國際格鬥界暴力、血腥,以勝負論成敗的尚武精神在根本上是相悖的。圖為2006年3月30日,北京,一名老者拍攝太極拳宣傳片。

原始的綜合武術競技,是以生命相搏的

綜合武術競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48年古希臘時期的第三十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當時被稱為Pankration。完美的參加者應該是拳擊手中最優秀的摔跤手,或者是摔跤手中最優秀的拳擊手。古代時的格鬥比賽,都是無規則的,是以生死來相搏的,比如羅馬鬥獸場以前就是用來比賽的,選手可以使用拳擊、古希臘式搏擊、摔跤等格鬥術。

源:網易體育

http://www.zhwsbl.com/2011/0311/9526.html

arrow
arrow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