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世上今之所謂柔道是於日本明治十五年(1882年),由嘉納治五郎先生所創的,其正式名稱是『日本講道館柔道』,在世界一百四十多個國家所組成的國際柔道聯盟,其規章第一條明記『國際柔道聯盟承認由嘉納治五郎創始的為柔道。』嘉納治五郎發表柔道的意義說:『柔道是以心身之最善活用為信條之道。其修養以攻擊防禦之練習來鍛鍊修行身體與精神兩方面。藉此探求斯道之真髓,完成自己能貢獻國家社會為柔道修行之目的。』

柔道的起源

柔道是以柔術、柔和、體術為基礎的一種徒手格鬥的武術。柔術的歷史悠久,當初在日本,柔道被稱為『體術』,又改稱為『柔』,或稱『柔術』,此柔術即柔道之母體,是一種徒手格鬥的武術,日本『古書記』上記載『比力』,和『日本書記』上記載『捔力』,被稱為是柔道、相撲更早的名稱。

柔術的流派形成的起源,使用的技術雖然都屬於冒生命危險的格鬥,但仍有不同的說法,其一為平安時代受獎勵的在宮中舉行的節會相撲,逐漸形成具有娛樂,娛樂性的競技比賽,進而由江戶時代的勸進香撲發展為近代相撲。其二是自平安朝末期至源平戰國時代,各國短兵相接的戰事頻繁,使得格鬥技術與體力成為武士為應付戰場上的需要,而於平日專精實戰性格鬥的研究與練習,所以此種技術被積極的研究發展訓練,日後更逐漸組織化,進而形成有體系的組織,演成日後的柔術,以及柔術的流派。

最早有關柔術流派的紀錄,首見於天文元年(1532年)竹內中務大夫久盛創始的竹內派,到了德川初期,又見荒木派、夢想派、志剛派、關口新心派等,幕府末期更萌生涉川派、起倒派、揚心派、伋心派、天神真楊派等不少流派,並各設道場教導門生。

到了德川泰平時代,武士必須兼修武藝與學問,成為文武兼備的武士。武術以鍛鍊技能,同時修練心性,以重視武士人格為目標,是柔術發展的極盛期。

柔道的創立

竹內流派的柔術在德川時代非常的盛行。但到了明治維新之後,因為社會的變遷而一落千丈,幾乎為世人所遺忘。

嘉納治五郎先生少年時期因體弱多病,常遭同儕欺侮,於是下定決心修練柔術強健體魄。當時適逢德川幕府崩潰,西洋文明流入日本,為有名的明治維新時代,傳統的武藝完全被忽略,不易尋覓得柔術老師,直到明治10年(1877年)拜福田八之助磯正智為師,學習『天神真楊派』的柔術,並向飯久保恆年學習『起倒派』的秘訣。

『天神真楊流』是融合『楊心流』與『真之神道流』兩家武術精髓的結合體,楊心流靜間之卷曰:『本術之道,無以力相爭,獨處於自然之本,他之長短、大小、強弱、置之不管,藉敵之動能制勝。』故楊柳之本質外柔中強,載雪不摧折,此所以為我教之理也,由此號稱『楊心流』。

『起倒流』仍臨機應變也,不管其來勢,而求制敵之道。換言之,不管對方來勢如何兇猛,仍必具制勝之信心,若懼怕對方之來勢則『倒』(敗),若不管對來勢能應變自如則『起』(勝),故命名為起倒流此流須注重自己之知識與信心以及配合對方來勢,對『亂取』(自由練習)、『形』(示範動作)並重而擅長於摔法。

由於該兩派各具不同的特色,嘉納先生盡得其中奧妙後,引發他學習其他流派的興趣,於是至各流派登門學藝,更進一步研究其各流派,並精心學習各流派的秘笈。嘉納治五郎先生體驗到柔術的練習,對教育具有相當大的價值,因而萃取各流派的優點,加上本身的新創作,建立了適合新時代的技術和理論,並以勝負、律己、修身為法規;鍛練身心、修養精神為提倡的宗旨與目的,重視學習處世之道優於技術為發展之途,因此命其名為『柔道』;而禪述柔道意義的道場稱為講道館。

柔道的發展

講道館於明治15年(1882年),創於下谷北稻荷町 永昌寺的一間面積僅十二個榻榻米大的書院,正式開館的道場授徒。當時先生年僅23歲,與數名門生共同起居。

在技術方面,嘉納先生依據科學的研究與功夫,以自然體為基本姿勢,改變原有的方式採取盤坐、拋起、輕巧的進退處理動作為基礎,隨意為練習中心的練習法,由互相練習摔過程中領悟技術要領,逐漸設計出新穎的技術。在明治18年(1885年)參加警視廳(國際警務處)武術大會,講道館竟以壓倒性的分數大勝實力強勁的戶塚派,獲得全面勝利,因而威名與實力雄霸日本,嘉納先生將『以柔克剛』的道理擴充為『精力善用,自他共榮』,並由技術原理發展達到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達為目標的大原理,柔道終於以嶄新的面貌公諸於社會。

講道館的道場也因門生日益增加而擴大,進而強化組織、充實各項設備,邁向飛黃騰達的地步。

到了明治20年(1887年),柔道始為學校課外活動之一。明治44年(1911年)尚屬選修科目,昭和5年(1930年)正式成為必修科目,同時也成為培養警員及警官必修的科目。不僅如此,連軍隊、公司、町道場的愛好者也逐漸增加,隨著比賽規模的擴大,學校對抗賽、全日本柔道錦標賽、天覽比賽、明治神宮大賽等大小競賽的舉行,使的柔道人熱血沸騰,並積極精研柔道技術,造就了不少世界知名選手。

嘉納先生利用柔道的發展,熱忱的向國內外推動促進人類幸福與世界和平的意念。先生於明治44年(1911年)創立日本體育協會,擔任協會的首任會長,並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委員。由於先生對振興日本體育不遺餘力,獲得日本體育之父的美譽。躍居國際舞台的嘉納先生,在十次旅行國外時,總不忘把握良機利用演講、實地示範介紹,促使柔道普及,隨行海外的許多門生,也設法讓外國人了解柔道的精神與精妙的技巧,造成柔道能在海外發展的原因。

眼見柔道獲得具有世界性的成果是嘉納先生的宿願。昭和13年(1938年),先生以奧林匹克委員會委員身分出席開羅會議,成功爭取到由東京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權利返國途中,不幸逝世於航行太平洋上的冰川丸船上,享年79歲。

戰後的柔道

自太平洋戰爭戰敗後,因食、衣、住各方面缺乏所造成的混亂局面,體育也籠罩在同樣的陰影下,柔道也因武德會解散,學校停止練習,而成式微狀態,到了逐漸復甦時,深愛柔道的人士又展開聚集同好開始練習而邁向復興的目標。尤其是警界,更是不斷進行柔道的練習,使的沉寂已久的日本柔道再度展現雄風,奠定今日蓬勃發展的基礎。

昭和23年(1948年)再度恢復全國性的全日本柔道錦標賽、全國警官柔道大賽,並於昭和24年(1949年)與講道館結成全日本柔道聯盟,每年共同舉辦全日本錦標賽、全日本東西對抗賽。昭和25年(1950年),學校柔道課程的禁令解除,並於全國高中體育聯盟設置柔道部,且成立全日本學生柔道聯盟,舉行全國性的競賽活動,因而提昇積極練習的目的,使之再現戰前的蓬勃盛況,柔道在日本又開始活躍起來。

昭和59年(1984年),為講道館創立一百週年紀念,文京區春日的八層樓建築的國際柔道中心,也於同年落成。該中心共有420個榻榻米大的大道場及6個中、小型附屬道場,是個共有1266個榻榻米的巨型道場,稱的上是柔道界實至名歸的大殿堂,和起初十二疊蓆相較,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繼首任館長嘉納治五郎先生的第二代館長為南鄉次郎先生,第三代館長是嘉納履正先生,今日的第四代館長為嘉納行光先生。

戰後海外柔道也因積極推動而能順利發展,昭和23年(1948年)成立了歐洲柔道連盟,昭和27年(1952年),日本也正式加入國際柔道聯盟組織,後來該聯盟正式易名為國際柔道聯盟,總部就設在東京講道館,由嘉納治五郎的兒子嘉納履正擔任第一任主席。

昭和31年(1956年)東京舉行第一屆世界柔道錦標賽,昭和39年(1964年)日本東京第十八屆奧運會,柔道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由國際柔道聯盟現共有167個會員國看來,柔道的蓬勃發展與獲得的支持自不用言諭,但其間之競爭亦相當激烈,最後由兩位荷蘭籍選手黑欣克與魯斯卡以強勁的實力贏得勝利,外國選手與日本選手同場較勁成為今日日本柔道的趨勢。由於外籍勁敵的出現,更督促日本選手的研究意念與精益求精的上進心,更能彼此切磋,提昇柔道技術,應驗了『玉不琢不成器』的古語,且使講道館的精神得以發揚光大。

除男子柔道外,日本、法國、中國、德國等許多國家開展了女子柔道運動,並組織了各種洲際、區域性女子柔道比賽。西元1980年舉行第一屆世界女子柔道比賽,1982年國際柔聯決定女子柔道正式列為比賽項目。

柔道的台灣發展

台灣在日據時代,日本人和台灣人生活在一起,因此台灣人從日本人的身上學到許多的柔道的技巧,但在台灣光復以後,柔道的發展卻有一段停滯期。

於民國42年時,由一位畢業於日本柔道學校的老師及一些同期之有志人士,共同成立台灣柔道協會,開始在台灣成立道館講授。

柔道的精神

勝負、律己、修身

柔道是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自己一個人奮戰,是誰都幫不上忙的競技。在連接不斷的艱苦奮戰中自然養成百折不撓的恆心,同時也學習到積極進取的精神,因此學習柔道之前應先了解柔道的精神。

1. 要有『以禮始;以禮終』的精神

在柔道運動上最注重的是禮貌不論是進道場,上場比賽‥‥

等,都有一定的禮儀規定。

2. 要有『遵法』的精神

在比審時要有絕對服從裁判判決的精神。

3. 要有『創新』的精神

如果柔道只是重覆的來做一些模式的練習,那麼以後的年輕人要比先人有更傑出的表現,就非常困難了。所以,學習柔道亦要努力去研究更佳的技術及理論。

柔道的精髓

柔道之精髓全在一柔字,老子云:『柔弱勝剛強。』;又云:『天下之至柔馳聘天下之至堅。以無有入無間,無有,指得是至虛;無間,指得是至剛。』

疾如風,徐如林,不動如山,侵略如火

柔道最深奧奇妙之處是以無有入無間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四兩撥千斤,抓住對方破綻,以最小的力氣,制服對方。柔道不主張一味使用蠻力,而是集中精神,掌握細微動作,在呼吸吐納之際,掌握對方虛實;之後因勢利導,在進攻對手的同時,利用手的拉扯、帶動、推動,或是腳的掃、擋,使對手失去重心,造成破勢,因而破綻百出。進而順勢進攻,以少之力或巧妙的挪用對方之力,達到破勢克敵致勝之效。關鍵全在破勢二字,被勢即是使其失去平衡。藉力使力之際,對方若失了平衡,勝負已分。柏拉圖說:『最優美的運動就是使用最少的力量,而獲得最大效果的運動。』其言深中肯切。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練習柔道要能掌握其精神,柔道十分重視禮儀。進入道場必須先向場地敬禮,再向老師前輩們敬禮,和對手過招前後亦須行禮,過招完畢,也須行禮如儀。如孔子所言:『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揩以出之,信以成之。』禮儀的價值所在以內心體會為基礎柔道也要有遵法的精神,服從裁判判決,這是柔道文化一環,也由此衍生出尊敬前輩,照顧晚輩的風氮。更進一步,體會何謂:『勝固欣然,敗亦可喜,最後,練習柔道至某一程度,要學習創新,不拘泥固法。

猶記笑傲江湖中,今狐沖習得獨孤九劍,風清揚所傳的要旨只五個字:『無招勝有招』,招術是死的,人是活的,當活學活用,若是一味拘泥成法,到後來不過是抱殘守缺而已。攪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向師長行禮,因為他是傳道者,亦是前輩,他的修為及授業恩情不可忘。向對手敬禮,則是揖讓而升,下而做,其爭也君子,尊重對方的技術與人格。

練柔道的終極目標,是修番自我,能妥善運用精神與體力,對陣之時洞察先機,每一分力的收發無不中節,更重要者,是對武德的體會,武德不只是鋤強扶弱而已,更深刻者,論人生,天地之理於心,體會何為天理流行,何為天地之大日生口最受人尊敬的柔道家,並不只於精湛的武術,而最有深厚的涵養。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吞吐豪情,盡傾俠氣,酒之甘醇卻全在一道字,暗自思量,嘉納治五郎,改柔術為柔道含義深遠。『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柔道之最高境界畢竟不在術而在道;道,才是夜光杯裡最清純的一泌月光,無怪嘉納老師,重視處世之道優於技術,練柔道的終極目標,是在於修養自我!

然而柔道並非深不可測,一位日本茶道專家說:『如要泡好茶就是把水煮開,放入適當的茶葉,在適當的時候喝茶。』一切只有適當而已,柔道亦然,但其內涵卻如荼似酒,如其道者悠遊其中,甘之者酸銷灌頂。

arrow
arrow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