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人好,對自己人應該更好

文/亞美將

 

前幾天經過DVD出租店,看見店家上頭掛著「新會員買一送一」活動字樣,我不禁嘟噥著:「為什麼只有新會員有優惠?一直默默支持店家的舊會員什麼福利也沒有,這樣還有誰想加入會員呢?」

這讓我聯想到我們經常對身邊最親密的情人忽略了禮貌,甚至會當著陌生人的面對情人大小聲,就只因為情人是自己最親密的人,所以就認為自己什麼難看的臉色他都看過,沒什麼需要客氣的,而因此更加囂張對他。

為名聲對外人好溫柔 太熟悉對愛人不客氣

我相信不少人跟另一半吵架都爭執過這一類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你/妳對別人比對我好?」大多數的時候一定認為是抱怨的一方在跟自己無理取鬧,但說真的,我們自己有沒有回頭來檢視自己是不是真的對不熟的人比較好,而讓另一半感到不平衡?剛認識某個人,由於跟對方還不夠熟稔,於是我們幾乎都會用客氣、禮貌的態度去應對,幾乎是以有求必應的方式在建築新友誼的橋樑。

有時候我正跟另一半吵架吵到大小聲不可開交,突然身旁的電話一響,接聽的時候百般客氣溫柔回應,這樣的「大小心(台語:偏心)」看在另一半眼裡,當然會很不是滋味,但我的想法是,自己是個愛面子的人,當然會覺得不能讓別人發現我不愉快的情緒啊!若問我怎麼會這樣?其實我也說不上原因,大概是想留點名聲給別人探聽吧!

要求對方體貼自己 卻往往忽略對方感受

愈是把另一半當「自己人」,就愈容易忽略另一半的感受。通常與自己愈熟的人,自己才會愈肆無忌憚的去折磨或考驗對方。每次出門都要摸很久,總是讓「自己人」等最久;有些決定都是先跟不熟的人聊完,「自己人」最後才知道;就連每次要請客,都是先請別人,再請「自己人」。

我們只會讓身邊的「自己人」在心情上洗三溫暖,卻不准讓「自己人」發牢騷。我們不會讓剛認識的朋友對自己產生反感,因為我們愛面子;我們不會讓剛認識的朋友感到心情不愉快,因為我們想當好人;我們不會讓剛認識的朋友知道自己太多不開心的情緒,因為我們想表示自己有禮貌。

大多時候,我們認為「自己人」應該要更體諒、體貼自己,但我們卻只顧著限制對方該怎麼做,而忘了自己其實也應該要對另一半體諒、體貼。

對他人獻殷勤 更要對自己人好

有一回,聽聞朋友的故事才得到反省,該回頭對「自己人」更好、更客氣、更禮貌。故事是這樣的,這位朋友的長輩非常好客,總是喜歡呼朋引伴到家中作客。我聽到後,覺得好羨慕他有這樣熱情的長輩,但他卻幽幽地回我:「當你看到隔天家裡上桌的菜是他們開派對的剩菜,看妳還羨慕不羨慕!」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原來這位長輩對朋友比對自己家人還要重視,只要有邀請朋友作客的當天,長輩一定會掏錢出來親自下廚、買酒招待,隔天朋友家的飯桌上都是昨夜的口水菜,平日則隨便煮一煮甚至不煮,朋友說:「我知道家裡有人願意煮飯給我們吃是幸福的,但是總不能每次都得等到有客人來家裡作客,才吃得到他煮的菜吧?換做是妳,妳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家人嗎?」

聽他這麼一說才猛然發現,自己好像也有這樣的問題,喜歡招呼朋友,而且任性的要求情人陪我一起配合朋友的一切。有些時候,我們還是得衡量情人與朋友之間的重要性,別只顧一味的討好朋友,卻讓自己人感到很受傷。朋友,請試著反問自己,當你對著新朋友獻殷勤的同時,能否回頭對自己的「自己人」也更加呵護與照顧呢?

分享來源:自由時報 生活週刊


你有對外人好,對自己人差的親人嗎?這些故事,讓人心寒啊!

幾天前,突然聽到我表哥阿華離婚了。我有點驚訝,但也在我的預料之中,因為我早就知道他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毆打自己的老婆。

阿華的家暴來源於他的老爸。他小的時候,經常被老爸打,他老爸發起脾氣來,便無法控制自己。皮帶,晾衣架,雞毛毯子,皮鞋,隨手能拿到的東西,都可以被他老爸拿來抽打阿華。他爸不但打阿華,連阿華的姐姐,媽媽也一起打,直到阿華滿了十五歲,有了反抗能力,家暴才慢慢停止。但阿華的老爸(簡稱華爸)卻是外人中的老好人,所有人都認為華爸憨厚老實,勤奮顧家,從不會越雷池半步。阿華經常聽到外人在他面前誇自己的爸爸:「你爸爸真好,樂於助人,做什麼事只想著別人。除了想好好把你們撫養成人,你爸一無所求,你長大後一定要孝順自己的爸爸」.

阿華的爸爸在外面做老好人,為了面子,即使受了天大的委屈,也不發出來。那這些氣往哪裡發呢? 只能發在最沒有反抗能力,最讓自己有安全感的家人身上。阿華,阿華的姐姐,媽媽都是華爸發泄自己情緒的出氣筒。阿華的爸爸是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生活中這種對外人善良,對自己人殘酷的例子屢見不鮮。

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在家暴事件曝光後,接受採訪時說:「我愛中國所有的學生」。記著反問道:「但你連自己孩子的生日都沒記住,一年只回幾次家,還說三個孩子是用來研究中美教育的」。李陽無言以對。

你有一個對外人和善,從不得罪外人,而對自己人冷落,殘酷的親人嗎? 如果有,那請揭穿他們虛偽的面具。


這種人其實對誰都不好,對外人好那是裝出來的。

對外人好,對自己人差,誰要跟這種令人心寒的人當自己人呢?還不如當外人!

對家人態度不如對外人好,這就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簡單來說就是慫!

看過太多這種現象:
媽媽在路上罵正在哭的孩子,恐嚇說「再哭就不要你了」「你看叔叔阿姨都在嘲笑你」;
母親大著嗓門和開價過高的攤主討價還價,青春期的少年在一旁不屑,說「不就一點小錢嗎,有必要這麼大聲?丟我的臉啊!」
在外面對人低聲下氣,回到家面對另一半卻頤指氣使,理由是「我在外面這麼累,受盡了氣到家裡難道還要繼續脾氣好?」「你就不會體諒我嗎?」

太多太多。
但縱觀此事,無非是以下幾點:
第一類:想要脫離自己和親人的關係,讓旁人不要認為自己和親人很親(媽媽打小孩例)——為了顯示自己不是「同流合污」,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說白了,就是用自己對親人不屑試圖換取他人的尊重。(這是傻了嗎?)
第二類:覺得在親人面前應當無所顧忌,放下「偽裝」,展現最本質的一面(就是人性本惡?)。

批判這兩種觀點:
第一種,純粹是……讓人無語。這種道德優越感,只能讓旁人覺得可笑吧!在旁人眼裡你和你的親人就是一體的,媽媽當街打孩子,旁人會覺得她是好媽媽嗎?青春期少年這樣看不起自己的母親,攤主估計暗暗笑了吧?
正確的方法是,明白自己是對內,而非向外。意思是說,明白自己和親人的不可分割性。即使親人有什麼地方不對、有什麼地方你看不順眼了,你也應當靜下心來好好應對。如果親人的確錯了(小孩子想要價格不菲的玩具),也應當好好交談(告訴她不買的原因、她要求不正當),切記不可在外人面前凌辱對方。

第二種,更加幼稚了。
什麼叫「在親人面前放下偽裝」?一般而言,親人,是這世間最溫暖的字眼之一。面對親人,我們最應當的就是用好的態度讓對方感覺到愛啊!誰說是親人就應當受你脾氣的折磨?還義正言辭地說「這就是親人」「這就是愛」,有種大言不慚之感。
放下偽裝,說的是你信任親人,你在外人面前不能討論的事情,不好說的想法,都可以對親人說。因為他們愛你保護你,想為你好。具體來說,你在外面受了氣,回到家裡應當是和家人說這件事,說你的感受,讓他們安慰你、給你解決方法,增進你們之間信任的感情;而不是說,你把對外人的氣轉移到家人身上,僅僅因為你知道他們不會像外人那樣攻擊你、拋棄你!

總之,覺得對親人態度差還把這當做理所當然,當做親密關係的見證,當做愛的證明,實在是一件可笑的事情,祝有這樣心態的人們可以幸福啊!

arrow
arrow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