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大多數練太極拳的人都打楊式,不過吳鑑泉氏的吳式太極拳正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現年89歲高齡的馬岳梁老師是吳式宗師吳鑑泉的徒弟,他和鑑老的女兒,另一位吳式大師吳英華女士結為百年之好。他們夫婦倆一起主持了在上海的「鑑泉太極拳社」,繼承和推廣了吳式太極拳,並保持了五十年前吳式太極拳所固有傳統風格。

近日,借去上海的機會,本刊記者有幸采訪了馬岳梁老師。整個采訪在徐文醫師的幫助下得以完成。徐文醫師是一位心髒病專家,他跟隨馬老師學太極拳已有四十多年。並一起為輔導西方人學太極拳作出了努力。他們合作寫了一本書《吳式太極拳推手》。徐醫師還將馬岳梁、吳英華合著的《吳式太極拳詳解》譯成英文。目前,他自己正在致力於一本有關太極拳的健康作用的專著。盡管馬老師現在只為少數私人授課,他仍然經常在鑑泉太極拳社的社員活動大會上表演。他的動作干淨利落,富有魅力。很難使人相信他已經有89歲高齡。他不愧是一位真正的太極大師,可他仍然認為他要從太極拳中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以下為我們這次難得的談話內容:

記者:馬老師,您老是什麼時候開始向吳鑑泉大師拜師求藝的呢?

馬:在我二十歲的時候。在那以前,我就知道他,但正式拜師是在二十歲那年。

記者:吳老先生留給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呢?

馬:他沒有改變拳架的式樣。我現在教的就是最初的吳式太極拳。在美國、香港,吳式拳架已 改變了不少,這並沒有什麼奇怪。因為這就同寫字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但我認為只有功夫很深的人才能改動拳架。我先跟吳老學了十年,完全是他的拳架。後來我到了上海,幫助吳老一起工作,我的拳架仍然是吳老固有的樣式。

記者:由於您的體型和吳老的不同,您的拳架是否也有了改變?

馬:只在很細小方面。

記者:在您學太極拳之前,您還學過其它什麼武術嗎?

馬:我學過通臂拳和其它一些外家拳。

記者:有一些練太極拳的人還練其它氣功。為了增強內勁,您是不是還有其他鍛煉方法?

馬:事實上,沒有必要再練什麼其他氣功了。太極拳本身就是一種氣功。我們也沒有其它特殊的單練方法。

記者:許多西方人和中國人懷疑太極拳用以防身的技擊作用,事實果真是這樣嗎?

馬:練太極拳的首要目的是為健康。第二才是防身。太極拳從不率先去攻擊別人。

記者:吳式太極拳在香港最為流行。您知道它在香港發展的歷史嗎?

馬:我認為各種太極拳基本要點是大同小異的。吳式太極拳有快慢兩種,但快拳不是慢拳快打,快拳和慢拳的練法是不同的。

記者:楊澄浦和吳鑑泉二老當初曾在一個學校公開教授太極拳,其後不久,您也開始練太極拳。在您的記憶中,對楊老有什麼印象?

馬:我經常看見楊澄浦去鑑老家裡和鑑老一起推手。我親眼看見過他打楊式快拳。他死後,楊式快拳也就失傳了。

記者:揚式太極拳在美國最為流行。楊澄浦的一個學生鄭曼青曾在美國推廣楊式太極拳,您在鄭年青的時候就知道他了嗎?

馬:是的,他原來在上海是個中醫。後來他去了台灣,再轉到美國,開始教太極拳。他的太極拳很好,也會推手。

記者:我想太極拳在西方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是人們認為它是一條修練性靈的途徑。

馬:太極拳和道教是密切相連的。太極拳的創始人是一個道士。對我們來講,我們只講太極拳的健身作用及其武術上的價值。1914年之前,太極拳沒有在社會上公開教授,一般只限於門內師徒傳授。

徐文:正是由於我們國家實行開放政策,太極拳才更快更廣泛地走向世界,這是很自然的。譬如說吧,最近馬老師去了西德,在那兒播下了正宗吳式太極拳的種籽。

記者:不知道誰是第一位學習太極拳的西方人。

馬:1914年,一個著名的外國摔跤運動員來到了北京。他不相信中國武術。當他遇見鑑老時,就向他提出挑戰,結果給輕而易舉地摔倒在地上。於是,他就拜鑑老學太極拳。他名叫威廉氏,反正他學了大約一 年之後,就從鑑老的首屆學員班中畢業了。這大概是第一位學太極拳的外國人。美國的莎菲在四十年代也跟我學太極拳。(注:這時候,馬老師拿出了一張北京第一屆學員結業班的照片,馬老師那時候才十幾歲,那個外國摔跤手也在照片裡。)

記者:您認為太極拳在美國的前途如何呢?

馬:現在情況是好的,將來的前景也不會錯。有些人只學了短期的拳架,就回美國去當老師了。實際上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太極拳。

記者:吳式太極拳和其他幾派的區別是什麼呢?

馬:我只練吳式,所以我無法評論誰好誰壞。中國的太極拳有五種:楊式、吳式、陳式、武式和孫式。各有個的長處,但其理論根據是大體相同的。

記者:您對初學者有什麼建議嗎?

馬:我給學習太極拳的人五字訣是:靜、輕、慢、切、恆。這五個字是相互聯系的。初學者要始終記住這五個字。

記者:您練太極拳已有多年,一定經歷了不少困難。您能否向我們介紹一下學習的不同階段的情況以及您現在對太極拳的理解是怎麼樣的呢?

馬:一個嚴格按照拳經的教導,並能刻苦鍛煉的學員和只拘於形式,隨便學習的人的結果是大不相同的。前者是真練,後者卻是假練。已故吳鑑泉老師常常要求他的學生在三年時間內要打滿一萬遍慢拳 。我還記得在舊北京的時候,老師當學生習拳時在屋中拉一根繩子,高度剛好過學生頭頂,學生在練拳的時候,老師手中拿一把尺,在旁邊看著,如果學生的頭部超過了繩子的度,老師就要用尺敲他的頭。在練拳的時候,兩側膝關節始終有些彎曲,不能立直。除非練得太了,立直只是為了想休息一下。我認為太極拳的功夫只有你練到一定境界的時候,才能真正理解,不到這種境界,即使對你講了,也不一定會真懂。

記者:除了推手以外,是否還有吳式的散打?

馬:是的,我們有一種散打叫「蘭采花」。處於種種原因,這是不對外公開傳授的。

記者:作為學生,如何能估價一個太極拳老師的高低或好壞?

馬:我認為可以從許多方面判斷一個老師的好壞。最佳方法就是看老師的講解是否符合拳經的 教導。只 有符合拳經教導的才應該學,那些標新立異而違背拳經教導的則應予摒棄。

記者:您是否在練拳時,自己想象有氣在體內沿著一定的經絡流通,還是經過長期練拳後內氣在體內會自 然地流通?

馬:在練拳時,我並不想象內氣在沿著一定的經絡流通。拳經上說:「以意運氣,以氣運身。」實際上 練太極拳有三方面的作用,即練意、練氣和練身。不論體內外任何一瞬間的動作,都是由「意」帶動的。但是拳經上又說:「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對這一點,初學者恐怕不易理解 。如果單單為了練氣,更適當的是練站樁。學者最好不要自己想象有氣在體內流通。

記者:但當您練拳達到自覺有內氣運行的時候,學員自己將怎樣對待這種現象呢?注視它?運用它?還是 不管它?

馬:一般講,一個學員在認真練太極拳三年後,可以感覺到有某種程度的內氣運動,但那時的功夫可能還不夠深,需要繼續鍛煉。

記者:在您的經驗中,是不是可以在沒有接觸到對方身體的時候,就能夠運用內勁把對方打出去?如果是真的,練這種功夫的意義何在?

馬:是真的,運用空勁把對方打出去的機制是很復雜的。但一點也不神秘。這和意識上的靈敏度,內氣 以及手法都有關系。同樣重要的對方也要有一定的靈敏度或反應性。這說明這位老師的太極拳功夫已很成熟。

記者:除了太極拳架,推手是不是也是一種氣功?

馬:推手應當也要按照氣功的原理來進行。

記者:練太極拳的人是不是一定也要練武器?練武器能產生什麼勁或功夫?

馬:武器是手臂的延長,但練武器的功夫對推手或散打也有作用。

記者:您已經89歲高齡,您能不能談一談在您一生中,在長期練太極拳中,您得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

馬:我想引用一句拳經上的話來回答你的問題。拳經上說:「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對這一點,我自己大概可以作為一個活著的榜樣吧。上海鑑泉太極拳社有一位理事講長風先生,現年 96歲高齡,在推手時,他仍能把一個年輕力壯的對手輕易地打出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f764a90102en8k.html

arrow
arrow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