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散打王》、《武林風》、《崑崙決》等搏擊賽事的一波波興起,中國這個武術之鄉的國度重現了當年武林「江湖」的熱鬧,會功夫的武林人士也不在神秘,他們在聚光燈下的擂台上切磋技藝,以武會友。當武俠小說中的武林高手走出評書,他們一拳一腳功夫貌似也沒讓國人看到什麼武林絕技,甚至擂台上的實戰表現還不如外國選手。因此一些人開始質疑,難道我們信奉的武術國粹真的只出現在故事里嗎?面對今天的武術局面,我們又該怎麼看待中國武術呢?

 

  傳統武術與競技套路

 

  花拳繡腿,自古有之。武術在總結髮展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把技藝傳承,一些拳師就把一些技擊招式編成了套路以便傳承。練功夫並非一朝一夕的容易事兒,必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磨礪。所以後來,就有了把「功夫」作為一個寬泛的詞來解釋做事有沒有努力。因此在練功夫的過程中,有些人吃不了苦,練會了套路就出來唬人,碰到行家就成了「花拳繡腿」。功夫也有「裡子」與「面子」之分,功夫高手一般低調謙虛,成了武術的裡子,花拳繡腿卻成了武術的面子,人前顯貴。到現在,有真功夫的拳師多數窮困潦倒,依靠為數不多的徒弟一點點傳承。表演性的武術總能在各種公開場合人前耍寶,換取觀眾驚訝的歡呼。

 

  拳諺曰:「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競技武術僅提取了傳統武術的優秀套路(拳)加以發展,把武術的套路表演發揮到了極致。卻忽視武術的技擊作用。因為,在今天這個和平的現代社會,武術已經退化了走鏢護院、疆場立功的主要作用。國家為了普及全民健身、主推民族體育走向世界,倡導的就是「花拳繡腿」的競技武術,學員們把更多的時間都集中在怎麼練好套路一招一式的「高、難、美」,反而卻忽視了武術套路動作的技擊性,甚至外國人看了競技武術后,很直接的說,「像是一種舞蹈,跟體操運動沒什麼區別。」

 

  競技武術推廣了幾十年,依然未能進入奧運項目,這是一個決策的失敗,還可以慢慢改,但在以《崑崙決》、《武林風》等為首的民族搏擊品牌賽事面前,她已經失去了國人的信心,這就很難再挽救競技武術的發展了。

 

  傳統武術與散打和現代搏擊

 

  自古以來,俠以武犯禁。所以習武之人的第一天,都會被師父要求先習德后習武。歷代政府對習武之人都有戒備心理,所以習武並不是被提倡的。但到了鴉片戰爭后,尤其是列強侵華,在民族危亡之際,救亡圖存的意識普及到了每個階層,習武之氣也風靡了整個社會,上至國家領袖孫中山題寫「尚武精神」,下至普通民眾紛紛組建武術社團公開組織武術教學。新中國政府成立后開會推廣競技武術,武術的技擊性被打進了冷宮。在1959年至1986年之間,中國武術的實戰技擊幾乎處於停滯狀態。1985年,美國拳王阿里訪華,開啟了中國對武術實戰的訓練。與外國拳擊、跆拳道等運動項目相比,中國作為武術大國不能沒有自己的搏擊項目,於是,散打誕生了。

 

  散打,又名散手,是中國傳統武術功夫技藝實戰切磋的說法。散打直接提取了傳統武術中各流派拳種的簡單有效的技擊動作,快捷有效的訓練模式也讓散打能夠迅速培養實戰的武術學員。站立式的格鬥規則以及採用西方擂台的方式進行比賽,很快,中國功夫就跟國際搏擊進行了「接軌」。其實,散打表現出的格鬥技法很少能夠體現出中國武術的特色,因此也遭到不少武林界人士對散打「身世」的質疑,更為極端的看法認為,散打不屬於中國武術範疇,他們解釋為散打僅是西方的拳擊再加上踢法而已,算不上中國武術。 如果按照這種說法來看,實戰的擂台上就沒有中國功夫的影子了,那不也就證明了中國功夫沒有擂台的實戰能力了哦?

 

  那麼,什麼才是中國武術呢?

 

  只有清楚地了解武術發展的過程,有了清晰的認識,才能正確理解什麼事中國,而不能簡單粗暴的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所以,運動場上競技的武術是中國武術,公園裡健身的太極拳是中國武術,舞台上竄蹦跳躍、刀光劍影的是中國武術,擂台搏擊的散打也是中國武術,甚至「戰鬥」在各種擂台各種規則下的中國武士,他們都閃耀著中國武術的光芒。

 

  武術不是一項簡單的體育運動,所以不能簡單粗暴的給他下定義。中國拳諺有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所以,那些認為中國武術應該是這樣,應該是那樣的,這些理解都是片面的。時代在變,所以「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只有放棄我們那些陳腐偏見,中國的武術才有更大的未來。目前國內體育搏擊賽事異常火熱,尤其是作為中國民族搏擊品牌賽事的《崑崙決》,旨在打造一個世界級的職業搏擊平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中國有了像《崑崙決》這樣的搏擊平台,就有了中國武術發展的「磨刀石」,作為武術之鄉的中國才能重放武術的魅力!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60312/1636366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