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文章)

總說實話的人,情商低

說實話是一種良好的品質,但如果不顧場合總是說實話,就是一種不明智、情商低的行為。

說真話,被視為是善良的表現。

就像《皇帝的新裝》裡,那個說穿皇上沒穿衣服的小孩子,歷來都被人讚譽為天真純良的代表。

可是,如果一個人總是說實話,也不免顯得太過刻薄。

錢鍾書年輕時從清華畢業,教授都希望他留在研究院進修,可他居然直言不諱:「整個清華沒有一個教授夠資格當錢某人的導師。」

後來他要離開西南聯大,臨走時還要說「西南聯大外文系根本不行」,舉出幾個教授說他們「太懶」、「太笨」、「太俗」。

最後不歡而散。

後來連錢鍾書自己都說,當年太過於狂狷刻薄。

即使如錢鍾書一般才華橫溢,也因為總說實話而吃了不少苦頭。更不要提一般的俗人,以為自己說出了真相,結果往往吃不了兜著走。

別人孩子滿月,一個說這孩子長大要發財,另一個說這孩子長大要陞官,而你卻說這孩子總得要有一死。

恐怕連敢於直面鮮血和死亡魯迅先生也無法接受這種不合時宜的大實話。

有人說:情商高就是心裡裝著別人,不讓他人難堪,不讓自己陷入尷尬。

總把別人難堪的實情說出來,把別人剝得赤裸裸地示眾,無論如何也不算心裡裝著別人吧?

很多大實話,逆耳,但卻不是是忠言 。說出來,只能讓別人難堪,讓自己尷尬。

我們的生活並不是法庭,不需要秋毫畢現,如此嚴肅的生活,會讓人窒息。

中國人講「春秋筆法」,既可用於寫文章,也可用於說話。這是為人為事的智慧。

成熟的人,把握說實話的分寸,顧全了別人的面子,也成全了自己的智慧。

就像季羨林先生所說,做人就應該「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

只說實話,但不是所有的實話都要說了。

只說實話,是堅守自己的底線,就像譚詠麟的歌裡唱道:「寧願一生都不說話,都不想講假說話欺騙你。」

真話不全說,則是一份機警,也是一份仁慈。就像辛棄疾的詞:「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有些大實話說出來,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是十分殘酷的事情。

同樣是錢鍾書,年輕時候鋒芒畢露,人到中年卻懂得了保存真話的奧妙。

誰說不總是說真話就是圓滑?很多時候,那也是看透世事之後的智慧。

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真話不可不說,但一定不能說得太過分。其中的分寸掌握,需要生活的歷練。

《春秋谷梁傳》裡說:「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為親者諱疾。」這不失為其中一種法則。

沒什麼必要,最好少說。面對自己尊重的人,談論他們可羞恥的地方與過錯,並不是你的責任。見賢思齊,嚴己寬人,可不說的還是不要說。

非得要說的時候,不要公開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真實往往醜陋,顧及別人的名聲,真話應該只對當事人說。大庭廣眾之下,既像是在顯擺,也顯得有些狹窄。

即使要說,委婉地說。魯迅為蕭紅代表作《生死場》作序的時候,對小說讚譽非凡。但魯迅後來說,序言中說小說「敘事寫景勝於描寫人物」,其實就是說描寫人物並不怎麼好。

可見,說實話的最高境界,有時候是隱去真相的殘酷,是怕刺痛他人的菩薩心腸。這是一種善良。

說話很難,拿捏該說什麼話更難。

不說實話未必是置身事外,世故圓滑;盡說實話也可以是小肚雞腸、不諳世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