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台灣武術界以散打發展的最具規模,也最有武術的樣子,雖說散打是近幾年才興起的,但觀其訓練模式不但平時訓練時有體能訓練、對打練習,更還有正式比賽可印證訓練成果,而散打的教練大多是在散打界之前有過無數戰績的擂台高手,這樣指導起來自然更有說服力,也是學員學習的動力及目標。


而反觀有久遠歷史的國術界不但欠缺正式的國術對打比賽(套路、推手均不是對打擂台),很多國術團體在練習時根本完全不練體能、不練對打,甚至會誤以為彼此同門間對練就綽綽有餘了,這真是很奇特的現象。


在國術界有些人,本身從未與人實戰過,也無比賽經驗,甚至連都拳理、練法都解錯,只是擅於包裝或被過度宣染,故仍被人稱為高手或大師;只是綜觀以上三點:無比賽經驗、無實戰經驗、對拳理認識不夠。


由上述論點看來,實在找不到令人信服的理由,也不足以為人師。


換個角度來講,這種人也很可憐,被自己和別人捧到一個他實力還沒到的層面,可謂名過其實,但除了相信自己真的是大師之外,他又能怎麼樣?還得戰戰兢兢怕給人戳破,也只能寫寫文章自我排遣一下罷了。


不過這些人仍有不少學生,原因是因敎拳者擅於摸清學生的心態,仍以高手大師自居;何解呢?不少練國術的人起始動力大多來自於武俠小說或其他相關媒體,而在武俠小說中最令人崇拜的除主角外,還有一些隱世不出的或仙風道骨的絕世高手,在這類媒體的灌輸之下,很容易就令人對這類武俠人物產生崇拜,也在自己心中隱約勾勒出高手的輪廓,故當其欲尋師學藝時很容易就依照這類的潛意識去評比,也因此給了那些喜談玄說妙、毫無經驗的拳棍有了可趁之機,只要摸清了學生的心態,很容易就吸引到一大票學生,也很容易為自己樹立起高手之名。


也有種較高明者,常將登門交流的拳友,當作是自己的戰績,以證明自己的功夫,一般人很容易被這種手法給矇蔽了,其實現代社會的登門交流通常都是良性交流,大多是客客氣氣的或是跟散打一樣有規則的,不比古代真的是無規則拚生死的實戰,故這類的比試都以玩的成分居多,遠不及真正比賽中有強烈獲勝的企圖心,更甭論真正實戰了,這樣發展下去實非國術之福啊!

arrow
arrow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