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這部古老的文獻,帶給現代人的印象是神秘而又豐富的。它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重要、被解釋最多的典籍之一。歷史上《周易》曾與《詩》、《書》、《禮》、《樂》及《春秋》一起,合稱「六經」。它也因此成了西漢以來歷代士人必讀之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周易》這個名稱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去瞭解。狹義的《周易》只指通常所說的《易經》,而廣義的《周易》除《易經》外,還包括解釋它的《易傳》。《易經》和《易傳》出現於不同的時代,它們的性質也非常不同。不過在經學時代,人們對《易經》和《易傳》不大區分,統稱《周易》。

 《周易》分兩部分,一部分稱《古經》,一部分是《周易大傳》,共十篇。古經六十四卦本來是一部算卦的書,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才沒把它燒掉。雖說是算卦的書,但其中包含許多重要的觀點。因為在古代,宗教迷信思想往往跟哲學思想是混雜在一起的。《周易大傳》主要是一部哲學理論書,傳說乃孔子所作,實際上可能是孔子及弟子、再傳弟子、三傳弟子等許多學者編寫的。

 《周易》在漢朝時,成為「五經」之首。當時有許多天文學家用《周易》來解釋天象,有許多醫學家引用《周易》來解釋人的生理現象,還有許多人用《周易》來算卦,所以《周易》在各個方面應用很廣。到三國時代,王弼改造易學,不講象術。他把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周易》結合起來,來建立自己的思想,所以《周易》在魏晉玄學裡也是影響很大的。到了宋朝,理學家們要弘揚儒學的道統,主要是根據《周易》的經典來解釋孔孟思想,來反對佛教和道教。根據《周易》的辯證思想來建立他們的哲學理論體系。《周易》本來是儒家的經典,宋朝以後,許多佛、道教徒也用《周易》來講他們的思想,於是《周易》就成了三教寶典了。

《易傳》在解釋《易經》的時候,大量吸收了儒家、道家和陰陽家的思想。如道家認為道虛無無形,《繫辭傳》也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所謂「形而上」指形以前,即無形的意思。《易傳》還接受了陰陽的觀念,用它來解釋爻象、卦象和事物的根本性質,並在《繫辭傳》中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命題。所謂「一陰一陽」,是說「又陰又陽」「有陰有陽」只有陰或只有陽都不是道,陰陽結合和統一才是道。這一觀念的得出,首先是對《易經》內容的概括與發揮。如《易經》的奇偶二數,陰陽二畫,是一陰一陽。八卦中的乾、坤;震、艮;坎、離;巽、兌,是一陰一陽。六十四卦兩兩相對,也是一陰一陽。《易傳》進一步把這一命題看作是適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普遍原理。用陰陽來說明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如天陽地陰,日陽月陰,君陽臣陰,男陽女陰等。一陽一陰觀念的提出,表現出《易傳》要求對事物要從相對的方面去瞭解,仁智互見,避免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的片面立場。

根據「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原理,《易傳》還表達了它對運動變化的理解。《易傳》把《易經》看作是一部講變化之書。它認為,變化的依據就在於對立事物之間的互相推移。《繫辭傳》說:「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從筮法上說,剛柔分別指陰陽兩爻,此兩爻位置的推移即導致卦象的變化。如坤卦的初六變為初九,便成了復卦。不過,《易傳》提出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把此作為一個普遍的自然和社會法則。如: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則歲成焉。

 

這是說日月相推導致晦明的變化,寒暑相推構成一年四季。《繫辭傳》還依據此法則提出「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從筮法上講,天地男女指乾坤,萬物指其餘眾卦,這是說乾坤兩卦是其餘六十二卦的根源和基礎。從哲學上講,是說天地交感則產生萬物,屬於宇宙論的內容。《易傳》以變化為對立面之間的互相轉化,是比較合理的說法。由此引出人道教訓如「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有勸誡意義。

 

《易傳》中的《繫辭傳》所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本義就是對此過程的說明。照古人的理解,八卦分別象徵八種最主要的自然物。具體地說,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這是八卦所取的物象。取象與取義最初都是適應佔筮的需要,後來則依此引申出豐富的哲理。

卦象不是文字,可是在古人看來,它比文字更根本,後面的文字都是從屬於卦象的,是對它的說明。《易傳》根據「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原理,提出人道的最基本內容是仁和義。《說卦傳》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以仁義為人道的內容,很顯然受到了孟子的影響。

《易傳》也非常重視中正的觀念。在一個重卦卦象中,第二爻和第五爻因為分別居於上卦與下卦的中位,所以稱中爻。中爻的爻辭多吉利,《易傳》據此認為,人們只要持守中正,便可以得到好的結果。守中是儒家從孔子開始就有的主張,它要求在處理問題時採取適當的立場,既不過分,也無不及。這種觀念在後來的《中庸》中得到了系統的闡述。

經過《易傳》對《易經》的解釋,《周易》便從佔筮之書變成了哲理之書,舊貌換了新顏。後人的註釋中,自哲理角度發揮者,大概可區分為「象數」「義理」兩派,前者從易象、易數入手解易,後者則更注重直接發揮義理,兩派雖不同,但對於易學的發展、易理的闡發,都有重要貢獻。《周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影響是非常廣遠的。主要是因為在經、傳中的辨證思維是深刻而又豐富的,對事物的變化過程、事物之間的關係、對立統一規律都有深刻的明確的論述。影響到中國文化各個方面,在哲學、藝術、科學等等方面都有重要影響。要想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還得要努力研究《周易》裡面的思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