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養兒防老,積穀防饑」,但隨著時代的改變,似乎不再是這麼回事了,多年前祖父往生時,當時尚未出殯,但叔叔跟姑姑早已等不及想早日分配遺產,無視於仍在服喪期間,就在祖父靈前大吵大鬧,醜態畢露,似乎誰的聲音大,就可分比較多,但這種子女為爭家產的戲碼,竟是現代社會的常態!

當父母病了,不好好照顧,或不盡心照顧。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曾在醫院看過子女推著坐在輪椅上的老母親去治療,同時也沉著臉對老母親警告,要老母親不要再來醫院看病了,因為這會讓老母親將來留給他們的遺產減少。

還有早年喪夫的寡婦好不容易將四個小孩拉拔長大,供孩子們唸書深造,甚至幫孩子們成家立業,到後來竟沒有孩子願意奉養她,還被孩子騙去國外遺棄,獨自流浪了大半年,若非鄰居碰巧去當地旅遊,也不會被揭發出來!

俗話說:「父母養兒不論飯,子女養父母卻要算頓」,子女好幾個,可對父母親的生活就是推來推去的,有時要父母開口要生活費。

若子女心情不好,或生意不順利,有的父母不敢,也不忍再去開口要錢。連最低的物質生活都無法保障,父母如何能安渡晚年?!

從古到今,不孝的現象普遍存在。

人們一心追逐所謂的物質文明,一切為了錢,惜錢如命,使人心不古,貪心所使,吝嗇得連父母親的生活費都覺得是一種額外的負擔。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尚存一點良心道德,父母親到了人老體衰時,還能做到「衣食供養無虞」。但由於受社會風氣的影響,有時也會心不甘情不願地侍奉父母。

父母要錢時也會給,但臉色有時便不太好;也有的子女每月給一定的零用錢,子女們便認為這是天大的孝敬,於是不顧父母的感受,對父母就可以粗言惡語,給臉色父母親看,甚至隨便辱罵毆打,這與餵養一頭狗有何不同?

像這類的人為了生活日夜奔波圖謀,就算爭得家產萬貫,一旦無常到來,能有幾多陪葬?臨命終時,只見兒孫爭搶,甚至還會喊道讓往生者四大皆空,冥路才好行走」,清明上墳掃祭,幾個兒孫面對先祖時,會有哀思感恩之心?

中國人常把兒孫滿堂看成是一種福報,由此可知,父母年齡大了,很怕孤獨,極需要子女在身邊照顧。可事實情況是等到兒女畢業、結婚之後,一個一個搬出去了,跑得不剩半個。

為人父母,一年到頭就是在等母親節、端午節、中秋節、過年,到時孩子、孫子都回來也很熱鬧。

可有時等了老半天連電話也沒有,想著到底是塞車、跑去玩,還是帶妻子兒女去渡假?平時想見一次面,比登天還難。

明明住在附近,卻三、五個月才見一次面。有不少子女以工作忙為藉口,即使父母病了,打電話叫子女回來,等了幾天卻不見人影的案例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父母有急事,子女不是公司趕出貨,就是孩子要考試,所以不能回來。「媽,您忍耐一下,要勇敢一點,等孩子考完,一定趕回來」,這不是要指責兒女,子女確實有子女的生活,忽然間不方便安排也是事實。但人生於世誰人不忙?子女忙,固然是理由,但做事總有個輕重緩急,孩子的考試不能等,父母生病就可以等?可見重視的程度不夠!

進入現代工商業社會後,人與人之間的來往變得疏離與淡薄,有的雖同住在一個屋簷下,但大家感覺好像外人一樣,忙於工作的父母親與忙於繁重課業的兒女,有的雖相見卻宛如不見,無言無語或不言不語,大家血緣相親反而不親。

傳統的道德被輕忽了,民眾的品德日漸淡薄,孝道品德日益晦暗。經濟愈發展,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愈急促,對一些傳統禮節趨向簡化,如祭祖、守孝等傳統已不再著重形式。而物質的豐盛,亦將誘使人將人生的目的為求多賺些錢。

《呂近溪小兒語》云:「兒小任情驕慣,大來負了親心;費盡千辛萬苦,分明養過仇人」

 溺愛子女是不孝之子產生的直接原因,父母多因工作忙碌,缺少陪伴子女的時間,每當有時間面對子女時,便會利用縱容或大量物質滿足去擄獲子女的歡心及注意。

父母中的某一方平時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內心有點愧疚,覺得對不起孩子,為了彌補內心的愧疚,兩方對子女的遷就是可以理解的,對子女的過於驕縱溺愛,其必然結果只會讓子女變得予取予求,凡事認為是理所當然,而且思考層面易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且對父母無責任感,由於父母對子女照顧太過週到,一切所需都是那麼容易獲得,子女自然不知道父母的辛苦,更想不到感恩,因此子女從來沒有想到過父母也需要關心,更別說要子女盡孝道了!

現今現實社會早已荒腔走板,每天社會版上的新聞層出不窮的事件,如為爭奪家產出現怪誕的風水之戰,夫逼女跳河、夫殺妻皆只為詐領保險金,子女弒父母竟為逼家產等等,光怪陸離荒誕不經的社會新聞頻頻可見,但要知道自己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將怎麼對待自己,即使歷經百千萬劫,始終因果不昧,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