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形意五行刀是形意門中極為重要的兵器,在形意五行的部分包含的兵器有刀、槍、劍、棍四門基本兵器。

根據敝人所學,形意的兵器均為雙手持械,這與現今普遍流傳的五行單刀單劍相差很大。本門形意兵器是傳承李落能關門弟子,劉曉蘭師公所傳,脈絡可說清晰。

形意五行刀製為雙手長刀。其型制可以有兩種,一種類似放大的加重單刀,此種刀是為了練勁,實戰用刀則為刀身等寬(約四公分)的雙手長刀,長度大約是一米一,兩手握柄。動作甚為簡樸精湛,每刀各有變化,絕不硬碰。

舉例來說,劈刀,則有動作細微的翻轉刀面的暗勁切劈、正劈、斜劈等之分。必以身法帶刀,落步刀止。

劈刀講究迅猛,出刀要以身形帶動拉勁,以擴大殺傷力,就算遭對方擋格而不能將對手殺傷,也要將其帶失重心,以利下一刀出擊。符合出形意「手必不空回」的原理。

崩刀。取其突然崩上直闖,有立刀循隙直扎,折身撥帶順勢前闖推擊等變化。

形意的崩刀與一般單刀勁路相差很大。

以一般刀劍論,崩乃指沉腕使刃尖上挑,必須配合身法,其勁由丹田乃至於腕乃至於刃尖,用以崩擊對方持械之手。而形意的崩則是合身前往,其勁乃與崩拳相同。

也是微弧上擊〈目前一般形意崩捶似乎是後手由前手上穿出,然按照古譜拳理,這樣的勁就嫌短促,此相異由於離題較遠,容將來另外討論〉

鑽刀則取其閃進快切。通常以對方頸項動脈為目標,可以迅速連擊,使敵措手不及。

炮刀則是左右撥帶撩進,攻中寓防,此亦與形意炮拳拳理相符。以上各刀均可以用不同步法練之。

橫刀不論在刀式或是步法上都比較奇特,在移身換位中,刀法中包含了攔帶和割刺,身遊走斜曲而刀尖始終向同一點攻擊,亦如橫拳學一般,橫拳不見橫,其拳勁直,合身乃成橫。

形意五行刀先以散刀練,而後隨意串練,最後再以五行連環刀作為終結。連環刀法中另外增加了連環圈絞刀、剁刀、轉身躍步等動作,以補散刀中的不足。

眾所周知,形意的精華與基礎在於五行拳,而傳統五行刀的刀式,則是建立在五行拳的基礎上,其結構嚴謹和重要性可見一般。

所以如欲習練五行刀,首先就必須在拳術上有相當功力,否則身步法不協調無法跟上,在應敵上就毫無價值可言。

然而,傳統五行刀究竟從何而來,就是一個比較不清楚的疑問了。

形意是由心意六合的部分演化而來,這是沒有疑問的,心意六合拳為山西漢人姬龍峰祖師所創。

心意門中也有自己的兵器,是否與形意兵器有關呢?這就要從心意的傳承來進一步說明了。

姬祖師傳有三位弟子。其子姬壽,河南迴人馬學禮(現今河南心意六合的鼻祖),和南山鄭氏。

根據南山鄭氏所留的譜記載「姬師,拳刀槍棍皆精」(事實上,不管是心意六合或是戴氏心意六合皆沒有劍法,這或許是認為劍的殺傷力不夠)

六合棍,取戰鬥中槍頭為敵所截,由槍變棍使之、雞爪劍鎌(雙劍帶鉤)、心意六合大槍(長一丈八,為心意門原本槍法)、六合小槍(丈二槍)。

根據考證。其中兩截棍,為買壯圖宗師當年從一位李姓拳師串來改進為心意的主要兵器之一。雞爪劍鎌應該也是後人所加。

六合小槍則從回族唐家槍法而來,心意六合刀則是從回族馬家刀法而來。不管是馬家刀或是心意六合刀,其型制也是雙手長刀。

型制彷彿若馬刀而獨特之處略有不同,其刀法威猛多變。現今正宗的河南心意六合刀應該都是雙手長刀。

既然河南心意六合的刀是由馬家刀法而來。而古譜記載「姬師,拳刀槍棍皆精」那麼心意六合原本的刀到了哪去呢?這也許就要探討一下戴氏心意六合的歷史了。

馬學禮宗師回到河南後開始將心意拳傳人,其中一位是河南張志誠,張又傳其子張老格和姪子李禎(或筆誤為李政)李禎時常來回山西河南兩地,後將此拳傳給了戴龍邦、戴大閭、戴二閭父子三人(形意門亦有姬龍峰傳曹繼武,曹傳戴龍邦之說,但此說經考證疑點頗多。故在此從戴家老譜記載),可以假設,此時心意六合只傳了四代,東西應當還是比較原始完整。

大約是由於時間和距離等客觀問題,李禎並沒有將心意六合完整的傳給戴龍邦父子。但是將最重要的身法拳理,以及一些重要的拳式兵器傳給了戴家。戴龍邦父子在此基礎上。混合了早年由金世奎處學來的螳螂拳。創編了五行拳(此五行拳與形意五行拳完全不),三拳(鑽裹踐)七炮五膀(或說七膀,然其中波落膀等兩膀其實是五膀中的兩個拗式和變化練法),十大形(其中雞形中的野雞竄、鷹形、鷂形、虎形與原型心意幾乎相同)七小型。五趟閘勢捶(與形意雜式不同)。兵器上則保留了原本的心意六合大槍。另外融合山西流傳的鞭竿(十三把短棍)創造了戴家三棍。由螳螂門得來的蛾眉刺(短三稜刺刀,現今螳螂已經沒有看到了)創了戴氏心意六合蛾眉刺和非常有名的戴家心意六合刀(也叫做扣扭三刀)。既然戴家的兵器源流都很明顯清晰。唯獨戴家刀法不知從何而來。是否是跟大槍一樣是當年李禎所傳呢?如果是,那麼極有可能就是最原始的心意六合刀了。

戴家刀是比較奇特的刀法,其刀形也相當奇特。首先,根據戴奎宗師所遺留的刀以及戴家刀法來看,戴家刀製為單手刀,其刀較一般單刀略短,刀身成狹長等寬若鰻魚形,有其一定的尺寸和細節要求(包含血槽,刀身弧度等),刀路簡潔卻刁鑽多變,刀式與一般刀法迥異,殺傷力相當強大,身法運用和刀法總體表現非常符合心意拳理。目前為止,就敝人多年所學所知,尚未見到有任何刀法與之相同,可惜無法證明此刀法來源出處,也有可能像是戴家五行拳一樣,是由戴龍邦父子所創也未可知。

但是可以肯定一點,當戴龍邦的妻姪郭維漢將戴家心意改變成形意傳給李落能時(或有說戴龍邦傳李落能,但時間上不可能。李到山西求藝時戴龍邦已經過世,戴二閭或有可能指點過李落能,但不可能由二閭親傳,因二閭遵父命不能將戴家拳傳給外姓,戴家心意直到後來戴奎宗師時才始傳外姓),並未將此刀傳出。其原因有二,一是郭可能本身就不會。郭維漢事實上並未將心意學完整。其二。郭將心意改成形意所傳的弟子尚有賈大俊等人,此一系統也無類似的心意刀法與兵器。而現今形意門的各類兵器,均與心意門的兵器相差很大而有自己的體系。

綜合以上所述,形意門的五行刀。很有可能是李落能宗師在形意的基礎上,參照當時其他刀法去蕪存菁所創。但是傳到後代,這種五行雙手刀法已經不多見了,而普遍流傳的五行單刀中有些還看得出來是雙手五行刀的一些變化動作。然三合刀。六合刀等。還是應用普通單刀。其有些地方則可以看出是融合了其他刀法。

而以刀制來說。在明末清初。當時的刀制應該都為狹長形刀刃。而非如今武術用的大頭柳葉單刀制(也稱宋首刀)。而不管是河南心意,戴家心意所用的刀。均是狹長刀刃。和現今形意五行刀通用的大頭柳葉單刀不同,這或許是後來受到其他門派,如八卦,少林等的影響(少林中,不同刀法有時會有不同的刀制),也有可能是武術斷層,譬如說文革後武術全面復甦的客觀因素使然。

以上文章僅為個人淺見,以期能和習武和刀劍收藏同好者交流意見,無涉及門派之意,謝謝。

【問題】

大陸李新民的心意門秘笈中所述的心意六合劍從何而來呢?是後人編的嗎? 書裡的心意六合劍是以心意六合拳中十大真型的所演化出的劍法也都是雙手持劍的劍法,而不是單手劍,另外他把萇氏武技書裡的貫氣論等列為心意門的拳譜,對於此點十分好奇,據個人所知,有不少門派均將此論列為該門派之心法。 不知兄台可以為末學解釋一下,此論最早應該是何門派的心法?

另外,記得以前見過一本書,好像是姜容樵所著,把五行刀及五行槍分為化為軍中的軍刀及剌槍術哦!裡面的軍刀也是使用雙手持刀。

 

【答覆】

您太客氣了,您的問題很有深度,非常謝謝 

李先生所著的「心意門秘笈」一書,我也曾拜讀過,其少林心意把的部分與少林心意把相差不遠. 而心意六合的拳架部分,則與敝人所學所見相差相當大且與心意六合的老譜拳理並不太符合,相信心意可能不是李先生的專長部分,當然這只是個人淺見,冒犯勿怪。

至於李先生所記載的心意六合(十大真形)劍,相信是李先生或是李先生的師承在自己對心意的體認下創的,首先,觀其劍招並不完全符合劍的用法特性,也不類似雙手劍的獨特特性與風格〈敝人習過的雙手劍有螳螂雙手劍、吳家太極連環劍、形意五行連環劍和一趟比較古老、難度高卻相當少見的少林俠義劍〉。

十大真形是心意六合的核心,是取其意而非仿其形,敝人所習之河南心意六合總共有四十七把拳,各練一把意勁而非像形,歸類於十形中的約有二十一把左右,其餘歸類於單招,好比說雙把、虎擺尾,歸於虎形,是取虎一撲一翦一掀之猛的勁意,而大劈則是練一把劈勁,無法歸類於動物,這跟後來戴家心意一形做一單拳,或是形意一形串幾拳〈如猴形、雞形四把等〉,是有點不同的。因此,硬把心意十大真形作為一種動作基準再拿來創兵器,且一形一劍,相信是有點牽強的〈事實上,現今所有心意六合的兵器也跟十大真形動物無關〉。

心意六合門的確出現過雙手劍,這是盧嵩高師爺當年自己所創,又稱為磨盤劍,但是此劍據說並未完成,也未流傳下來,盧師雖收徒較廣,但是真正入門弟子並沒有幾位,多是過門弟子,學的東西就不一定正確了。而入門弟子得其真傳的也不多,但是這趟劍即使是入門弟子也沒教下,而正宗心意六合門規嚴謹,即使以盧師當年的名聲和造詣,他亦不肯自創了一趟劍而託言是本門傳統兵器,由此可見一般,李先生並非盧師入門弟子,似乎也不是盧師這一系統的,自然更不可能習得此劍。


萇氏武技書裡的貫氣論,後來變成有些心意譜中的易筋經貫氣訣的確是事實。起始於心意宗師丁兆祥〈買壯圖之徒弟〉,在丁師藝成之後,尋師訪友以印證所學。後與萇氏武學交流,認為此篇極有價值,以此傳抄拳經,並完成丁氏的心意拳譜。自此以後,易筋經貫氣訣就在一些舊譜中傳鈔了下來。

至於姜容樵前輩的大作,敝人尚未拜讀過,不過當時軍校普習劈刺之術,姜前輩將古老的雙手五行刀中的劈刺動作簡化而應用在軍刀刺槍上也是完全可能的。當年軍旅中也有流傳簡化的苗刀動作,根據敝人過去在軍隊所學,刺槍術是融合中國槍法和棍法所創出的軍用格鬥技術,是否與形意或任何門派有關就不可考了,這一點還請知道的朋友不吝解答。

arrow
arrow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