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不少人認為武術的精華和內涵就是健身防病。我覺得,武林中人說出此話,未免有些自欺欺人。華夏武功,博大精深,源源流長。

武功的雛形,是我們的老祖先在與惡劣的自然環境長期艱苦鬥爭的過程中形成的自救式保護技能。在冷兵器時代,這種搏鬥技能的好壞直接關係著一個國家的盛衰。

明末清初,我國武術實戰水平達到了顛峰。當時,天下動盪不安,滿人入關後"反清復明"活動此起彼伏,江湖武林幫會林立,各種爭鬥風起雲湧。在血雨腥風的廝殺中,為了消滅敵人、保全自己,時值火器尚很落後的那個年代,人們惟一的辦法便是在磨練武技方面搜索枯腸、狠下苦功。於是他們付出包括生命在內的巨大代價,用鮮血和汗水澆灌成種種震古爍今的格殺功夫之花--克敵制勝的"技擊術"並使其在神州大地上站出無數豐碩的果實,形成我中華民族所特有的以技擊為核心的、浩繁的武學體系。保鏢業的產生和興起,對武工的技擊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鏢師門從刀尖上討飯碗,技不如人,就只能賠財喪命……
由此可見,武術在過去一直是以技擊為主的。

近年來,從越來越多的搶劫、傷害、兇殺案來看,歹徒們並非像排斥"技擊"者所言:人人都擁有"槍支彈藥"。其實,在眾多歹徒中,持槍者只佔少數。如果這些受害者每人都能掌握一些足可保身的武技,不就可以倖免遇難了嗎(至少可以減少傷亡)?

這些年,武術界出現這樣的情況:

1、練武的人對付不了地痞流氓的襲擊已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
2
、武術界表演各種花法的人多了,關在屋子裡練"嘴上功夫"的人多了,而研究技擊、敢打敢拚的人卻越來越少;
3
"武術"被編排成一段段配樂的"舞術"而搬上舞台、屏幕。對此,我們不能沉默。只要黃河和長江依舊奔騰不息,我們就有責任、有義務去挖掘、繼承華夏瑰寶--傳統武術真功。我認為,當務之急,是先將瀕臨失傳的一些武功繼承下來,在繼承的基礎上,再說整理、提高。如果連繼承都做不到,又有何資格重新將祖先們的心血結晶分割得支離破碎而開宗立派、獨創一脈呢?

至於健身,我認為在遵循習武要領練武的過程中身體自然會健康起來。只要是一個延續了好長時間、經過無數人驗證且久盛不衰的拳種,一般都能健身。道理很簡單,武功的靈魂就是技擊,而一個滿身是病的人能經的住技擊是難電光石火般的刺激嗎?好多因病習武而成為武術家的人,都是在鍛鍊好身體後才取得成功的。

武學大家王薌齋先生在論及健身與技擊時這樣說:"蓋養生實為簡易……如每晨於新鮮空氣中,不用一切方法,僅使渾身關節似曲非直著想天空,任意慢慢運用,一面體會身處虛靈之爭力……非但不受限制,而大自然之呼應,漸有認識,久之,本能發,而靈光見。技擊之基礎,不期自備矣。"又說:"……世人多以技擊之高下,為拳述之定評。"從一代武學巨匠王薌齋先生的這些話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健身僅僅是武功修煉中的一個附屬功能而已;同時也說明檢驗武功水平的惟一標準就是技擊。因此希望我們廣大的武功修煉者習武時一定要擺正目的,萬勿被拳論中的一句"末技"迷了心竅而捨本逐末,自欺欺人。

總之,技擊--是任誰也否定不了的武功靈魂!

arrow
arrow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