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oo.gl/sJ6XU
作者:潘兆麟
中國傳統武功當中,硬氣功一直是習武者所崇尚的一種神功。硬氣功以內功和外力相結合,能產生出一種難以衡量的擊打力和抗擊打能力,古人稱之為「神力」,又稱為「神功」或「異術」。以硬氣功攻擊時,能斷磚碎石,開缸裂碑;若以硬氣功自衛,則難傷其體膚。
而早於秦朝時期,硬功氣已見於史冊。《列子‧湯問》曾載魏黑卵:「延頸承刀,披胸受矢,芒鍔摧屈,而體無痕撻。」另外,像生拔牛角的孟賁、力托懸門的叔梁紇,都被史學家們傳為美談。
到唐朝時,硬氣功得到了很大發展,至明清時,以硬氣功而名垂史冊者不勝枚舉。千餘年間,許多硬氣功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唐《朝野僉載》卷六記:「宋令文者,有神力。禪定寺有牛觸人,莫之能近,築圍欄之。令文怪其故,遂袒褐而入。牛竦角向前,令文接兩角拔之,應手而倒,頸骨皆折而死。又以五指撮碓觜壁上書,得十字詩。為
大學生,以一手挾講堂柱起,以同房生衣於柱下壓之,許重設酒,乃為之出。」《新唐文‧宋之問傳》說:「之問父令文,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從上引史料可知,唐代人的硬氣功已達力拔牛角、以手指在牆上寫字、搬起堂柱和倒拽牛車的水平,也都體現出內氣功夫,其對後世影響極大。(還包括彭博通的臂腋夾力等一些硬氣功。)
在古代,硬氣功的內涵極為豐富。如以手之力折彎金屬器物,就是一種常見的硬功能力,古之術語叫做「卷鐵舒鉤」。《舊唐書‧梁崇義傳》記載:「梁崇義,長安人。以升斗給役於市,有膂力,能卷鐵舒鉤。」這種以手力折金屬的技藝,從唐時起,便成為學武之人的一門絕技。《唐摭言》卷三就載裴度為諸力士所欺凌,求救於胡證,胡證就以手上硬功鎮服眾人。明朝時,名俠髯參軍,也是以這種手上硬功稱雄武林。徐瑤《髯參軍傳》言他與對手角藝,「弄其鐵扁拐,屈之成環」,對方即認輸。他還曾「豎二指,中開一寸,以繩繞一匝,數健兒併力拽兩頭,倔強如鐵,不能動其半分」。從中可看出,髯參軍手上之硬功已是爐火純青。在歷代武林中,手上之硬功始終是慣用武技,也是武人行走江湖的必備絕技。
以硬氣功形式發於拳掌之力,則威力大於一般出擊,古術語稱為「碎石裂碑」,意思能將大石擊碎。用拳掌碎石裂碑者不乏其人,《清稗類鈔》即有卞鐵拳擊斷石碑的記載,其云:「濰縣城北有玉清宮,當乾、嘉之際,道侶繁威。鐵工卞某見道侶演技,慕之。……於是擇一巨碑,作勢運氣,擊之,轟然一聲,碑已中斷……由是玉清宮拳術遠邇咸聞,而卞尤以鐵拳稱於時。」由此可見在明清時,硬氣功已相當完善了。
在硬氣功中,指功尤引人注目。高超者,可用手指穿磚刺壁。《清稗類鈔》載:「大青山某喇嘛者,曾在內廷,獨與待衛數十人競技,任意提挈之如嬰兒,稱神力……又以指刺石壁,如以錐畫沙,深且數寸。」又如《劇談錄》記載,唐軍將張季弘,為武林高手,偶與一村婦口角,村婦「每言一事,引手於季弘所坐石上,以中指畫之,隨手作痕,深可數寸。季弘汗落神駭,信言道理不錯」。此一硬功,便使其服矣。這種硬氣功極妙處,可聚氣於指間。中華武功之博大精深、高超技藝可見一斑。
古代也有女人練硬氣功到一定功力的。《春暉草堂筆記》之《女子神力》載:「真州大河口,濱江小市也。光緒中有父女流寓其間,以煙館為業。……雖以客語言戲謔,然不可干以私。久之,客之輕佻者益肆其挑逗,女頻不耐,亟橫臥於棍,交並兩足,謂曰:『能臂開吾足者,任其所為。』眾人欣然爭奮其力,經六十四人,皆莫能開。女又曰:『盍以繩系兩足脛,汝等試分拽之。』眾人又如其言力拽之,卒少解,始大驚,從此不敢戲謔矣。」從中可見硬氣功之震撼力量。
到了明朝的時候,硬氣功又出現了如「鐵布衫」、「金鐘罩」一類的功夫。當然,這僅僅是其一流派中的硬功。如《蚓庵瑣語》記載:「明劉大將軍綎門客名鐵布衫者,有異術……加以矢石拳棍,略無所傷。予友傳一法,亦名鐵布衫,又名金鐘罩,試,果如龍所述同。時裡人徐姓者亦愛是術,偕數人飲娼館,潛與友約人佯醉角力,友持斧砍徐,略無所傷。娼驚駭成疾。徐後恃術作逆,剽劫閭裡,為士兵所殺,術竟不靈。……蓋鐵布衫者,乃法也,非人名也。」用硬氣功防身,有其較強的抗擊打能力,刃兵加於肌膚時,一般先運內氣,意念即到,可喉頂槍尖,腹抵刀刃。如果其內外配合不好,則必有所傷。但即使是「鐵布衫」的功夫,也並不可能達到刀槍不入的萬全無失的境界。
綜上所述,我國古代硬氣功,通過多少人的努力練習以及廣泛的流傳,逐步趨向於成熟和完善,使其產生出可攻擊、可防身的巨大威力來,最終能使習武者得到超常的發揮,而為我中華傳統武技寫下新的一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