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傳統武術圈的人並不認同葉問為中國武術的發展做了多大的貢獻,但近些年關於葉問的幾部電影著實在刻畫人物時,比較忠於人物使用的拳法特點,不再像南方武師黃飛鴻腿法無敵,也不像龍少爺式的市井雜耍般胡打。觀眾似乎已經厭倦了中國武術在電影中的過度誇張以及與真實情況的脫離。

 

被異化的武術

 

輕功水上漂是不可能的,降龍十八掌也是不存在的。關於中國武術在影視、小說中被誇大到何種程度,大多數人都心裡有底,只有期盼奧特曼打怪獸的年紀才會當真。小說和影視劇讓中國武術有了更具象和更瑰麗的展現,在幾十年間,藝術作品混雜著民族情緒,利用特技效果和體操動作將中國武術推到一個神話般的高度。

 

1982年,電影《少林寺》剛放映時,劉家良眼前一亮。當時從小練洪拳的劉家良已經入香港電影武行十多年,深諳武術電影的制作奧妙,但仍覺得大陸武術選手身手漂亮。這部電影票房超過1億元,當時國內普遍的電影票價為1角。

 

《少林寺》制作方銀都機構曾請京劇演員出演,但效果不佳。而早期中國武術電影的拍攝,大多都請梨園武行出演。「京劇的武打形式多,按主題、特征有分類,每個演員演繹的風格也不同。這直接奠定了動作場面的表演基礎。」

《功夫片的秘密》作者張力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早期曾有過讓習武之人在電影中嘗試原汁原味的打斗,但很難看,確實很難看。」直到現在,京劇中的翻騰等動作依然是電影武行的必修課。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黃飛鴻》系列電影初創時,曾著力表現南派武術,打斗場面煥然一新。70年代,李小龍的出現將武術電影推上高峰。在很多內行人眼裡,李小龍的電影已經把虛假降到了最低。 

「他和羅禮士(空手道世界冠軍)在《猛龍過江》裡那場打斗,練過武的人都知道,李小龍的眼神氣息、肌肉的狀態,就是一個巔峰狀態。」

張力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李小龍學過傳統武術,又打破了條條框框和門派之爭,融各家之長。現在很多學者靜態地研究武術,爭來爭去毫無意義。李小龍是可以稱為武術家的人。」

《少林寺》劇組到少林寺采風,但寺廟已殘破不堪。但在國家體委的協調下,劇組可從全國各級武術隊挑人,最好的武術套路選手幾乎都被選走了。

 

1952年國家體委成立後,開始挖掘、整理中國武術,1957年競技武術套路被列為國內體育競賽項目。裁判根據運動員完成動作的質量、動作難度、套路編排進行打分,這類比賽追求「高、難、美、新」,和武術發源之初的「打」完全無關。

 

「套路比賽的空翻,在傳統武術中是沒有的,一翻就露出破綻了。」練過形意拳、通背拳、拳擊的馬運芳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他也曾在地方運動隊擔任過拳擊教練,「為了更好看,有些套路教練沒辦法,只能請體操、舞蹈教練幫忙編排套路動作。」打得炫,也成為日後人們質疑武術或崇拜武術的原因。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內的武術套路教練多是練習傳統武術出身,傳授給弟子的也不光是套路式的花架子。有些教練平時也會走訪武術前輩學習。但這樣的教練後來越來越少了。

 

隨著特技手段和個性導演的出現,武術電影出現了雜耍式的打斗場面、威力如炮彈的蓋世神功、飛簷走壁的輕功,當時極大滿足了人們的娛樂需求。《功夫片的秘密》作者張力說:「武術就這樣不斷地在電影中被不同的技藝異化。中國武術被炒紅了,也誤導了大家對武術的認知。」

 

http://www.wushuw.com/wushu-blog-19125-1455.html

arrow
arrow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