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的悲哀——「由空練和拳論給拳術分類」已成普遍現象   

寫過小說《兄弟》和《許三觀賣血記》的作家余華說:讀一千本婦青雜誌,不如讀一行拜倫的詩。  

把余華的話用來形容《道新拳論》,就是:讀一千本不著邊的濫拳書,不如讀一句《道新拳論》。   

趙道新講拳,常常是一句話點中武林死穴,譬如這句——「拳術類型的分割應該是『打』出來的,而不是『練』出來或『編』出來的」(見《關於兩大武術體系的對話》第三天)。像這種一句到位的話,你翻遍一千本拳書也不見得能碰到一句。   

譬如八極拳,雖然八極拳成本的書不多但零碎文章不算少,老實說,沒見有誰講過這麼精闢的話。王薌齋也是擅寫書的,他的有些話——譬如批評套路,雖也是一針下去扎得武林痙攣,不過跟趙道新比,有份量的話數量太少,總體力度顯得不夠。至於其它許多脫離實戰,專好在五行八卦河洛甚至丹道里兜圈了的文字,叫不叫拳書都是個疑問——凡脫離實戰的拳書,都有此疑問。   

趙道新拳講得獨特,但還得有價值,台則大家也就聽個新鮮,合上書都扔脖子後面去了。趙道新這句話是不是一句能頂一萬句,咱們看看武林是怎麼給拳術分類的就清楚了。 

譬如一提八卦掌,人們就想到轉圈,一個「伸著巴掌、別著兩腿轉圓圈」的練拳形象。再想下去,能想到的也不過是身子左旋右轉的七星九宮步、令人眼花繚亂的穿掌,還有奇特的八卦學說等等吧?   

太極拳也是這樣。「太極拳什麼模樣?」你問一百個人,九十九個半人會指著「慢悠悠盤架子」的人告訴你:「這人練的就是太極拳」。再問,大家會想到推手,想到無比深奧的拳術文字。  

其它,八極拳的外貌特徵是咣咣震腳一步一發力,有一個獨特的頂肘動作,要練小架;大成拳的形象則是擺姿勢站著不動的站樁,趟水摸魚的試力、磨擦步……外加浩如煙海的拳理拳論。形意拳不外邁步跟腳用手推劈崩鑽炮橫、站三體式,外帶五行學說。   

看演練不看打(或者看拳論),我們是不是就這麼來給拳術分類的?   

在我們眼裡,一個不練小架、不擺頂肘造型、不咣咣震腳發力的人,我們就不認為他練的是八極拳;同理,誰不站樁、試力、走步……他練的就不是大成拳;其它,不轉圈的不是八卦掌,不慢練的不是太極拳,不一步一推劈崩鑽炮橫的,不足形意拳。   

一句話,由拳術的演練(或者文字)來區分不同名稱的拳術,在我們已經是根深蒂固的習慣,是不需要思考的下意識了。   

百十年來,我們的武術家寫了無數的書,揮揮灑灑談了無數的問題,卻沒有人來評論這一現象——哪怕是不加是非評判地擺一擺事實呢,也不見有這樣的文字。武術家們也太惜墨如金了。 

只有不長眼的趙道新,把這一別人有意迴避的現象擺到桌面上,還提醒大家,放棄格鬥、從演練和文寧來給武術分類,實屬武術的噩夢,而正確的「拳術分類法」,應該回到武術的「格鬥」本質。 

武術家們為何懼怕「用格鬥給拳術分類」?  

像「拳術分類是看打、還是看練」這樣的話題,一個武術家不談,十個武術家不談,都屬正常,武術實在沒有什麼要緊的話是值得所有的人都發表一下意見的。但是99.9%的武術家都繞開這一話題不談,事情就顯得很不正常。給人的感覺是,武術家們似乎心懷畏懼。   

武術家們也確實有所畏懼。比方說,倘若真有幾位八極拳的權威人物站出來宣稱:要認識八極拳的風格,不能看演練(小架、單打、頂肘發力)和拳譜拳論,這些都不算數的;此外,要區分八極拳與形意、大成、八卦有什麼不同,也不能看演練和拳論,要看實戰技擊。這些話要是捅出去,武林立馬得炸鍋。   

八極門人先就不干了。什麼?我們每天操習的小架、單打、撐捶、頂肘什麼的(包括拳譜拳論),不能代表八極拳?不能用來區分跟別的拳有哪不一樣啦?媽的,這話你們早說呀,早知道是這樣,我們還不練八極拳了呢。   

其它門派的愛好者也會沖這幾位八極權威翻白眼。因為八極拳的演練和拳論不能代表其風格,則意味著其它拳術的演練和文字——譬如大成拳的站樁、試力、走步、發力、健舞、推手和浩如煙海的拳論;形意拳的二體式、五行拳、十二形、雜式捶和五行學說;八卦掌的轉圈、七星九宮步、穿掌和八卦學說,也紛紛喪失了代言大成、形意、八卦的資格。那些練了十年、二十年的愛好者們,如何承受的了?   

尤其人成拳,它一直是靠其獨門的站樁法和「論述嚴密」的拳論來標榜自己如何與眾不同的:現在怎麼著?這些東西不算數了?大成門人肯定氣得毛髮如戟,應感而發拍桌子。   

與一般的門人相比,各路武術家(包括普通教拳人)在憤怒之外還多了一層憂心,大家知道,他們平時教給學生的就是小架、單打、站樁、試力、走步、三體式、五行拳、轉罔、穿掌和由此派生的拆招說手(外加拳論)。如今多位權威人士說:不能靠練習和拳論解說自家的風格、不能如此區分拳術之間的差異。這不等於拆他們的台嗎?   

考慮到武術家也是有真有假的——如同商場裡賣的名牌服裝,那麼,這一真一假兩種武術家,他們的憂心就各有不同。假武術家先是憂心學生聽了權威的話心裡動搖,要另尋明主兒,再是擔心倘若有學生提出要學打人的武術,自己可怎麼教?拿什麼來應景?因為假武術家本人就沒練過打,不會打,不知道打人的武術執行的是怎樣一套訓練程序、訓練內容、訓練形式、訓練強度等等。一句話,技擊武術的訓練方法在他頭腦裡是個零。  

順便說一下,這樣的人雖名為武術家,對武術的認識卻是一團糟,他們從來沒意識到武術的風格和分類要涉及到什麼「從打還是練(拳論)」來看待的問題,他們的頭腦裡沒有這種概念,他們壓根以為武術的技擊和演練和拳論是一致的,三者毫無區別。這樣的武術家也多有寫書或做文章的,不過,他們不談「拳術如何分類」,卻不是有意迴避,他們是真不懂,是真外行=真武術家是另一種情形,他們繞開「拳術如何分類」不談,一是擔心惹起眾怒,二是怕學生不信,怕他們在心裡嘀咕:別人家的八極(形意、大成、八卦)都是照小架、單打、對打、兩儀樁(五行拳、三體式、十二形、七妙法門、轉罔、穿掌)那個路數練,我們怎麼出妖蛾子,另搞一套呢?(你為學生好,反倒動搖了學生對你的信任。)三是多數真武術家平時教給學生的,也都是流行的大路貨,即:演練的和拳論的武術。現在你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重打鑼鼓另開張,還對學生說:「以前教你們的東西也就玩玩。打不了人的。」你不是抽自己的嘴巴嗎?老實一點的學生能聽你的安排,重新練起。有點個性和小脾氣的學生不定在心裡怎麼罵你,「不能打的東西你教我們,拿我們耍著玩啊?」 

打人的武術沒風格   

除去這三個憂心,真武術家們還擔心的一件事是:打人的武術不但跟「練的、說的武術」不一樣,而且,打人的武術還不那麼有風格,不像「練的和說的武術」那麼特色鮮明,換句話說,武術——不管是八極、形意、大成還是八卦、人極、少林……只要一投入技擊,原先各自在演練時呈現的五彩繽紛和獨特面容,立馬像被風颳跑了似的煙消雲散,各家一律變得沒風格。還有用文寧忽悠出來的什麼內家、外家之別,在實戰技擊裡也看不見了——這種情況,不管高手、庸手皆如此。   

這是一個令武術尷尬、令武術愛好者沮喪、令武術家不敢明說的事實。  

「武林大會」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你看擂台上的八極拳、心意拳、八卦掌、武當拳、五祖拳、梅花拳……還是那種大家閉上眼睛也不會搞錯的八極、形意、八卦、武當、心意嗎?頂肘抱肘、撐捶胯打和大纏、小纏了;形意拳也不劈崩鑽炮橫了;八卦掌也不轉圈,左旋右轉了。一句話,跟演練的和拳論的拳術是兩回事,以致人們議論說:要是不告訴人這打的是什麼拳,看的人就分不出來。   

這沒有什麼奇怪,二十多年前,散打剛興起來也是同樣的情形,那會兒的散打不像現在的「武林大會」。要各門打各門的,散打是各種拳術放一堆兒打,真正的八極、形意、少林、八卦、通備、彈腿、拳擊,摔跤……大交流,當時也說是要拳手各施其技,各展其能,打出風格來,無奈打起來風格皆無,拳頭全部打成拳擊,腿是千拳一律的掃踢(邊腿)、側踹、正蹬,摔就是摔跤。又因為拳頭一出就是直拳、擺拳,所以拳擊出身的選手往往成為最後的獲勝者,再次,摔跤手也容易拿分,只有純種的武術選手最吃虧,屢屢挨揍挨摔。所以我在2001年時的《精武》上說:「傳統武術是被拳擊打出散打擂台的」。   

武術愛好者之間的交流,也是這樣,譬如,我這裡不時來一些練八極、大成、形意、八卦、少林、彈腿、心意、軌跡、散打、泰國拳的人,大夥一塊打對抗,結果如我在《搏擊》上說的,大家「都快打成一種拳」,任什麼風格沒有,呈現「天下武術一大抄」之態。   

「武林大會」是不戴拳套、不許打臉,倘若允許打臉,採用散打規則,那麼「武林大會」就是二十多年前的散打比賽。  

武術,不管足什麼拳,在相同的規則下,一打就會打成一種拳(剛開始搞,各家或許有一些枝枝葉葉的區分,比賽舉辦久了,連枝葉的差異也會被打掉)。就是說:  

——如果武術比賽只允許使拳頭,那麼,打來打去,武術就會打成拳擊。 

——倘若武術比賽只允許摔,則該武術摔來摔去,最後摔成摔跤。  

——假如武術比賽只准用腿踢,採用跆拳道的規則,不難想像,武術就足跆拳道。 

——假若武術比賽是踢、打、摔一齊上,不用說,大家也會想到,武術就是散打。  

內家拳也不例外,拿文字自吹自擂、自以為高人一等、甚至把自己都麻痺了的內家拳,只要採用了上述規則,他也會依次打成拳擊、摔跤、跆拳道、散打。   

也許有人說,還有另一種假設呢,就是過去老武林裡什麼手段都不限制的高手比武。想瞭解隨意屠殺的比武,我建議你去研究佔羅馬角鬥。武林不是古羅馬角鬥場,近百年來的中國武林,沒有幾個高手敢隨意殺人的。99.9%的比武,即使不定規則,比武者也會在心裡給自己劃條線:我可別把人打死。誰都明白,打死人要挨槍崩,戳瞎人眼要蹲監獄。   

隨便打的武術只存在於「無限制正當防衛」(包括見義勇為)。但即便這種可任意發揮的打鬥,我們也沒聽說有誰打出「演練和拳論」那麼鮮明的技擊風格(你與罪犯的水平懸殊、格殺不那麼殘酷,你或許能多打出一些風格來,但也決不會鮮明好看如演練和拳論)。   

這樣的事實,即便是真武術家,又有幾個人敢挑明它?面對一心想學好看的、神乎其神的武功的學生,武術家們有顧慮了,嘴裡言不由衷、含含糊糊、東拉西扯、顧左右而言它。不這麼著,則只能撒謊了。  

連真武術家都要掩蓋事實,武術愛好者還有什麼指望弄清武術的真相?   

假如前輩大師提醒我們:武術「看打不看練」。則今天的局面……   

因為揭開武術真相的話只能由武術家來說,而且越是有權威的人,他們說出的話越有影響力,所以,我就有一個對過往之事的憧憬……   

比如八極拳,倘若從創始人吳鐘到李書文到吳秀峰到霍殿閣到——這些代表性的大師們,能經常不斷地敲打八極門人:咱八極拳是打人拳,咱八極拳長什麼模樣,你得看動手,動手打的那個八極拳才是八極拳,小架、單打、頂抱撣提胯纏什麼的,練得再像樣,也不能說它代表了八極拳,空練的東西說了不算數……倘若從古至今的八極大師都這麼強調,都把格鬥視為八極拳惟一的形象代言人,如今的八極拳會是什麼局面?肯定是另一番景象。比如某一少年想學八極拳,那麼,他隨便走進一家教八極的武館,人目惹眼的必是火暴的拳腳對抗——也不可能少了對抗,因為前輩大師早在武林撂下話了:誰想瞭解我們八極拳,請大家看「打」,別看「練」,非對抗的八極拳不是八極拳。因為這個緣故,那些來學拳的小夥子倘若有誰不長眼,提出要看什麼小架、單打、頂肘空發力,則無異於戳了武館主人的肺管子,就是武館的教練吧,也會滿臉的不高興,斜眼瞅著你道:「爺們兒,看練不看打?你這是罵我們八極拳呢。我們八極拳什麼時候拿小架、空發力忽悠人了,讓您這麼看不起我們?」   

還有大成拳,如果大成拳也認為大成拳應該看打不看練,那麼,從王薌齋到王選傑到……的諸位權威大師,也肯定會站出來撥亂反正,做如下的聲言道:「同志們,近來我們大成拳出了一幫敗類,他們天南海北地拿站樁、試力、走步、空發力、健舞、推手推銷大成拳,還跟人講什麼「欲知大成滋味,首先看站樁」,純屬是一派胡言,嚴重地敗壞了大成形象。鑑於這些敗類造成的惡劣影響,我鄭重提請各位老少爺們注意,大成拳也和八極拳一樣,是看打不看練的,站樁、試力、走步、空發力,健舞、推手沒有資格為大成拳代言,空練的東西里沒有大成風格,也許有人問我:大成拳的風格在哪裡。我說,想瞭解大成拳,就一個字——「打」,大成拳的風格在格鬥裡,只有格鬥才有闡釋大成風格的權利。至於眼下有不少大成門人拿拳論忽悠人,對此我可以表個態:我王薌齋本人是反對寫拳論的,雖然拳論不是一概不能寫,但要像趙道新同志那樣由技擊人手,寫出見地才好,像他在書裡寫到的:「在執行了短期的基礎訓練後,就要以爆發力訓練和實戰訓練為主」——「拳術類型的分割是『打』出來,而不是『練』出來或『編』出來的』等等,就是我舉雙手贊同的,屬於該提倡的典型。我本人今後如果寫拳書,也會遵照這個路子……」   

假如王薌齋等大師能經常用這樣的宣言敲打小輩,愛大成的人也就節省下買書的錢,因為書裡看不到大成拳們嘛。另外,拿空發力和拆招說手忽悠人的騙子也找不著了市場,因為愛好者交學費之前要看實戰對抗——看那些練了一兩年的學生,他們打的怎麼樣了。   

形意拳、八卦掌等等,也不例外。倘若李洛能、董海川、郭雲深、程廷華、李存義、宋世榮、尚雲祥……李仲軒,個個都宣稱:形意、八卦看打不看練。那麼,後輩的人就沒有誰好意思拿「空練的五行拳、二體式、轉圈、七星九宮步」跟人說:這就是形意拳、這就是八卦掌。因為用空練、拆招和拳論說拳,早被大家認為是丟人的事,讓人未開口臉先紅。而教拳的師傅們,如眾所知,人家是要臉皮的。  

遺憾,諸位大師不曾如我所願地發出「武術的風格,看打不看練」這樣的豪言,也因為這些在今天聽來是如雷貫耳的大師們,一個個在這句要緊的話面前猶豫了,心虛了、瞻前顧後了,或者是疏忽了,給武術的歷史留下了「一句空白」。所幸,天不滅武術,武林出一個趙道新,他一字一句明明白白地對我們說:「拳術的類型應該是『打』出來的,而不是『練』出來或『編』出來的。」   

武術會感激趙道新,感激他在漫天謊言中喊出「還原其真相」的聲音。無數的前輩大師也會向趙道新表示謝意,感謝他彌補了他們的失誤。還有暫時不理解趙道新但日後或許能理解的愛好者們,也會懊悔地嘆一聲:早知趙先生講的才是真武術,自己何苦耽誤了小半生。   

愛武術的小夥子們,要想避免終生被毀,就結合著實戰去品味《道新拳論》吧,一定要結合著實戰讀,這是讀懂趙道新的鑰匙,否則只能在大門外邊轉悠。邊打邊讀,天長日久你就會發現,趙道新給你彌補了多少大師們避而不談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