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貴臣

拿到2007年第十二期《精武》雜誌,第一眼就能看到封面上的韓起先生,首讀也是韓起先生的文章。以前對韓起先生的文章也讀了不少。韓先生的一些武術觀點「刺激」了我,使我也想把自己對武術的一些看法展示給廣大的《精武》讀者,特別是武術愛好者和研習者。

其中一些觀點只供武術同好討論,我願拋磚引玉。

一、韓起先生講,「拳術風格,看打不看練」

僅就這個觀點,只要是研習過中國武術的人都不難看出是不嚴謹的、片面的、有侷限性的。在他的論述中,把傳統武術說得一文不值,這更是不客觀的。中華武術。各拳派之所以流傳幾百年以及千年能歷久不衰,都是因為各自有其不同的拳學體系,有它獨立存在的特點,如果都一無是處的話,如果都是直、擺、勾拳面孔的話。傳統武術也就失去了傳統,也就造成了歷史的垃圾。即使在禁止民眾習武的年代,各門各派的武術仍然在傳承,足可看出傳統武術生命力之所在。中國的武術要以發展、創新。有挑戰性的眼光看待一切。要有挑戰精神,要有挑戰傳統、挑戰名師、挑戰名家的膽量。韓起先生是這種精神的實踐者,精神可嘉,在趙道新之後,他也算是第二個敢挑戰傳統的武者,別人不敢說的問題他敢說,敢於突破武術界人為的「套子」,他的觀點有的也是「標新立異」的,有些觀點我也贊同,但有些觀點又不能苟同。關於拳術類型和風格,韓先生說是「打出來的」,我看就不完整,看待事物要用辯證的觀點,科學地看待。從拳術風格上,光看打能看出什麼?只打不練能打出什麼風格?武術中的打從何而來?無疑是從練而來嘛。韓先生從李仲槐學拳之初、入門之時,不也是練八極小架、大架、單練嗎?如果李仲槐教韓起時,也是什麼能打就讓韓起練什麼的話,韓起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就算練到現在先生也只不過只窺八極門徑而已,形也未必正,力也未必整(從《精武》2007年第12期封面上的韓先生的八極架子可見一斑)還談什麼能打?即使你能打,也只是在一定的區域和範圍內。能打敗國家散打冠軍的高手有幾個是先生的門徒?看你與誰打,如果遇上我,你可能也不自信了吧?還可能有些言論說不出口了!作為一個武者就看你站在一個什麼角度去評價武術,評價一個拳種。拳種無好壞之分,只是區別於教授者如何教,怎樣教和教者功夫如何。同時還存在著習拳者的資質,對武術的熱愛程度,肯不肯吃苦等因素的制約。如果師傅能把所習拳種的拳理理解好,在自己融會貫通後再傳授給徒弟或學員,達到深入淺出,一步一步引導練者學以致用,「打練結合」才是正確的習武路線。「打」和「練」分離那是立足不了武林的,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才能出真功。我的切身體會是「敢打」又「會練」才是真武術 韓先生說「架子練得再好,不能打沒用」,確實如此,但是沒有好的架子做基礎,也是沙上之塔,久之必頹。練拳、練拳,既要練又要打,練為打,打又促進練,打是目的,練是過程和先決條件,只有目的而沒有過程是無法實現目的的,打和練是相輔相成的。李小龍就是一個佐證,如果李小龍沒有詠春拳的訓練基礎和到美國以後的強化訓練以及對拳理的理解,他也不會有令眾人矚目的成就,也就沒有「截拳道」的橫空出世。因為沒有一個武術家是只能打而拳架走形的,「形正才能力整」,大成拳的站樁也是為了正形調節身體,聯絡骨骼,達到力整、氣順而後練試力。練打再實戰只能說大成拳這種訓練方法過程長了一些,不能說它的樁功無用,只能說空站樁無用。不能誇大任何拳種,也不能小視各拳種,各種拳種不是後繼無人,只是有沒有人願意或敢站出來,用自己的實力和功夫證實自己所練的拳法是否實用。作為一個武者無論習什麼拳種。只要能練用結合,去粗取精,在繼承的基礎上,剔除糟粕,汲取精華,既肢體練,又心腦練,把各自的拳種通過身體力行,使之成為既養生又實用的拳學體系,為我國武術事業的長足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那才是明智之舉。

二、讀《道新拳論》不能斷章取義

趙道新不光談打法(不夠明確),同時精闢地論述了訓練方法,他講:「訓練方法決定著拳術的優勢」,從這裡不難看出,現存傳統的拳法是由於近幾十年來,訓練方法、傳承方法上存在問題,關於傳統武術能不能打的問題,許多武術家都說能打,我也認為肯定是能打,但如果真正讓傳統武術上擂台征戰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他需要國家體制的支持和足夠的商業利益的驅動才行,目前國內尚不具備足夠的條件,就我個人所知的武術的實戰技術和訓練而言,中國傳統武術是有資格在國際擂台上稱雄的。中俄、中日、中泰以及環球散打挑戰賽,近一年的許多賽事都足以證明:中國散打可以立足世界武壇。現在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面對傳統武術的發展?如何去訓練?趙道新講「訓練是一門龐大的綜合學問」,《道新拳論》用了大量的篇幅論述了訓練方法。「訓練方法一」是關於如何提高身體運動素質(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人體的基本素質。這些素質靠訓練才能獲得,把它們綜合起來應用於拳術,應用於實踐技擊才是目的。爆發力、彈跳力、協調能力、應激能力等素質也論述清楚了。關於辨勁。談到:「勁力的研究是實戰拳術中最為關鍵的內容」,再明白不過了。「訓練方法二」對拳術中力的本質、力的分析、勁的分析論證得科學、合理。如果按照《道新拳論》的訓練方法制訂出符合具體情況的科學、高效的拳術訓練方法,經過嚴格訓練,那麼一定會攀上武術頂峰。

端正拳術觀是訓練的前提,訓練就是使平凡的招式產生不平凡的效果。要想提高戰鬥水平,就要先從訓練開始,讓自己的神經機能得到改善,運動素質得到增長,行動技術得到提供。所以說訓練是必要的。關於套路和技擊雙向發展的問題,趙道新也沒談出個所以然來,所以這裡我要說一句:任何一個武術家和他的拳論都有侷限性和個性的東西,我們不應抱著一個人的大腿不放,也不應完全拿武術家的話去說事。尊重理論、尊重科學,要樹立正確的拳術觀。

三、關於武術的實用性

韓先生敢於摘掉當今武術的假面具,敢於揭露當前武術界的一些醜陋現象和直言不諱地講出自己對武術的觀點實是令人欽佩,有些觀點可圈可點,但作為一個武者,在反思和震驚之餘,也應對中國武術負點責任。如果我們失了傳統,丟了遺產,沒了武術文化的傳承,想像一下你的東西還有發展嗎?沒有繼承何來發展?大談特談發揚光大更不客觀。「武術是不能看懂的」,所以就意味著武術要學、要練,光看了不夠,看懂了不夠,要親身去比劃,去體味,更要去實戰,在實戰中去體會武術,實戰過後要總結經驗,總結教訓,這時你再去看前輩的拳理與你所體會到的有多大差距,到那時你才能一點一點讀懂了前輩的東西,你要把前輩的東西融進你的思維裡,用到你的實戰中去,你才會真正從中獲得驚喜。

武術的實用性也存在著多面性,人生活在現實社會裡,所以要面對現實。武術的現實是什麼?你練武術,講實戰,特別是業餘愛好者,不是每時每刻或每一天、每一次訓練都能找到實戰的對象,不是你練的每一拳,一招一式都能作用於人,也要練空手發空拳,無論練或打都要結合現實,空發議論也無濟於事,有養、有練、有用才行。我看關於實戰的話題,我還是先引用一下編者的話「『實戰』一詞包藏著無盡的學術潛力,這一研究領域蘊藏著無窮的思想魅力。」多麼精闢的論述,「實戰」從字面看就是真實地進行戰鬥。如果透過表面去進一步深入分析,武術中的實戰應理解為:首先使人內部充實(武術基本功、包含經過訓練得到的各種素質),有了實戰的先決條件,才能更好地進行真搏實戰,才戰之能勝,否則即使敢戰也是必敗無疑。提倡武術的實用性是必要的,因為武術的原生態就是實用,那是時代的產物,是冷兵器時代保家衛國和謀生所必備的。現代武術的實用性與兵器時代不完全相同,實用的範圍擴大了。根據不同人的認識,時代進步了,科技發達了,戰爭多用導彈、核彈等,武術的用場不那麼大了,相應的健身價值佔領了武術市場,目前健身這種實用性更突出,再者習武者性格不同,有些人性格內向、好靜、追求實戰的心勁很大,但行動能力弱,他們追求功力訓練,對健身性比較重視,另一種人性格外向、活潑好動。性格中具有相當的進取性和侵略性。他們追求動手能力,鄙視空泛的理論,他們練武很快就能練出一定的實戰能力。但他們的缺點是缺乏深入研修的心勁,容易半途而廢。針對以上分析,現在面臨的是如何協調發展,使兩種人有機結合的問題?武術要發展,就要解決現實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不斷地相互交流,武術沒有了交流,沒有了實戰,那就都成了空泛的路論和健身術,這些真值得武者和武術愛好者深思……

四、為八極拳正名

大凡習練八極拳的人都從小架開始,然後套路、單打、對打……韓起先生幾年來對武術界的現象發表過不少言論,但是八極拳談得很少,對如何練更是不談,不知何故?但從涉及到八極拳的部分看,韓先生對八極拳的解讀還不夠,可能是對八極拳理論理解不夠吧,或許是其他原因?作為八極拳習練者,應對八極拳深入研究才對。不應牢騷滿腹,也不應把八極拳的架子和套路說得一無是處。韓先生講「什麼能打,什麼招好用就練什麼」。那就是拳擊加腿、加摔,無疑否定了傳統武術的精髓,把自己所練的八極拳也全面否定了,這裡不妨問一下韓先生練的是現代散打亦或是拳擊?還是八極拳?用你的例子說,八極拳創始人吳鐘要是什麼招能打,簡捷實用就練什麼,何來「八極拳」開宗立派?八極拳傳到五世吳會清時怎能彙編出拳譜?難道李書文只練一招「猛虎硬爬山嗎?那他的《八極拳精義》又從何而來?王榮不繼承八極拳老譜中的拳路,又怎能把八極拳法中多剛直身法改為柔活身法呢?王榮傳至六世黃煥章,黃煥章一趟小架就連蹲三年之久。這又是為什麼?無論吳式八極,強式八極。霍式八極……都是八極拳的分支,是八極拳理論體系中的一部分,都是它的子系。各地的八極拳由於傳承者不同、地域不同,傳承過程中多有變異,架子上、套路取捨上的練法不同罷了,總的拳理是沒有改變的。從八極拳的傳播看:八極拳傳播到美國、日本、東南亞等地,能夠看出八極拳的生命力所在,他的理論及訓練體系是可取的。八極拳不是不能打,不是不能練,就是傳承上存在一些問題,是有些保守的傳統傳承製約了它的發展,單就拳法而言,無論八極小架,還是單打、對打,每一招每一式都講實用性。只是真正在實戰技擊中有些招法不夠直接,不夠簡捷而已,再者是習練者不經常操習散打,或師傅不帶徒弟打,使招法不能在身在骨。習八極拳者如果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日日操習散打,即使不參加任何賽事,也要每日下工夫鑽研,苦練並操散手。

完整的八極拳體系包括:八極要略、八極生理、八極底功、八極拳路、八極散打。研習八極拳就要知要略、懂生理、苦練底功、習熟套路、精研技擊。「八極快手」李春和老師就是研習八極拳最好的典範。

套路中比如八極小架站靜樁,通過樁功訓練,可使步子正確定型,使下盤更加穩固,並有利於頭腦的冷靜及提高肢體的感知能力。持之以恆的訓練,使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始終保持最佳狀態,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使姿勢規範,使身體機能得到良好的改善,練習時要因地、因人、因時適當安排,確定訓練時間長短和運動量大小,要有科學性,要切實可行。因為八極小架對身形要求特別嚴格。把沉肩、墜肘、斂臀、收腹、含胸、拔背落實在身上,樁功配合拳法中的起承轉合,調整呼吸與意識,長久訓練。無異於練習內功,既有樁又有動,樁是功,動是法,自然可以產生功力與內勁,穩固了下盤樁架。長此以往得到了形正、氣順、意注,為以後習拳路、操散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人們都知道站樁屬於內功,但它是靜功,要想追求實戰的話,在站樁之外還要進行大量的訓練,使自己靜修出來的功力向動態運用、轉化,只有會轉化內部能量(流動能量),要在無數次實戰中運用才是有效能量,這就要求中間有一個習其他套路的過程,但所習套路不宜過多,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選擇一二個好的套路為宜,八極小架為穩固底盤,壯內氣,八極拳單打活練為活身法,熟步法,使拳法和身法、步法交融在一起:八極拳的對打練習,可以通過各種搭勢動作,發射性地提高大腦皮層運動,感覺神經系統的靈敏程度,使大腦皮層的攻防意識向神經中樞的警覺性提高,從而提高全身運動機能在攻防過程中的速度,判斷靈活反應等靈敏素質。對練的拳路練習,還可以使身體代謝比單練更迅速地進入運動狀態,使運動中樞興奮程度高,對能量利用率加強,並引起神經系統的營養調節功能持久性加強。對打練習,還可以提高身體肌肉收縮速度和持久性,使攻防機能的爆發力和耐力提高。八極拳散手是以上各種素質和能力的綜合運用。訓練方法以交叉訓練為最佳。八極小架、八極拳路單練、對練是在六大開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都為六大開的演繹和推理。這就是八極拳的真身。

另外,武術要提倡交流,提倡切磋,無交流就沒有發展,沒有進步。閉門練功不可取,即使你練成了天下第一,或絕頂高手,不交流也不被人認同。不進行交流,沒有實戰,即使你現在是實戰高手,你的徒子、徒孫也會一代不如一代,那樣你的拳派一點一點萎縮,最後以至被淘汰、消亡……試想能對得起開宗立派的祖師嗎?如果站在中華武術的高端、武術傳承的高度看中國武術,幾千年來中華武術是國術,應該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十幾年來,武術工作者們挖掘整理傳統武術套路和功法,一批批武術文化遺產。他們付出了很多很多是為什麼?他們當中有些人甚至從未習練過武術,又是為了什麼?不就是讓中華武術瑰寶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嗎?我想:我們作為一個武者,無論你練的是什麼拳,不要分內家、外家,也不論你是八極拳、形意拳、太極、八卦、少林、武當,都應該多交流,多切磋,在友好的氛圍中提高實戰水平和實戰能力,互相取長補短,萬法歸宗,武道一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urse 的頭像
    Curse

    煉心咒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