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音譯為禪那、馱衍那、持阿那,意譯作靜慮、思惟修等、功德叢林包括「止」「觀」兩個方面,故「止觀」常被作為「禪定」的別稱。

禪是不能講的,透過語言所表現出來的禪,已經不是禪的本身了。

禪是寂靜審慮之意,是指將心意集中、靜定、保持統一的狀態。

 禪是實修實證的,藉由著精神的高度統一而防止散亂之心,而真正地透悟自己。

 

禪的文化與其說是佛教中的一支不如說是一種智慧的思維,一種對生活的獨特觀察方法。

 在中國的唐、宋時代禪風大盛,禪文化對中國社會文化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

因為禪法雖然植根於度禪學,但融攝了中國本土的莊老思想,魏晉玄學,還包括了儒學中的一些觀點,使禪文化全方位的滲透於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和個人修養方式,開拓出獨特超越解脫的途徑,這種禪文化不但易於接受還影響到許多世界上其他國家。

 

禪法的本質是靜慮,靜慮的過程是禪法,依本質而言,是說明人人都有靜慮的本能;禪法是運用這種本能,從事生命價值的發揮,究竟價值的功率。

但是,本能的發揮,關係著個己的知識與經驗;也就是說,知識與經驗愈豐富,那麼,於本能發揮的效用愈大。

禪及其他諸定,泛稱為禪定;又或以禪為一種定,故將修禪沈思稱為禪思。

禪不一定是什麼,也不肯定或否定什麼,禪是你要什麼就給你什麼。

 

禪的思想是:空靈、豁達、開闊、明朗的人間清流。

 

 

禪的生活是:積極、自在、簡樸、自適的安心方式。

 

禪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學著放下自私、自欺、自怨、自慢、自我枷鎖,才能海闊天空地任運飛翔。

 禪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練習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然後粉碎自我,才是悟境的現前。

 

但是,對於一般人來說,禪似乎是一個無緣話題,好像在一個和我們的生活毫無任何關係的遙遠之處。突然有一天,出現在身邊時,原來生活就是禪,平常心就是道。這是非常流行的說法。

禪,與其說是宗教,不如說是一種生活的智慧;與其說是信仰,不如說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凝聚著東方智慧的禪宗,以其對個人生命和心靈的關注,以其對真實人生的追求,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和喜愛。

人們的日常生活在從早到晚的忙碌中,迴圈往復地運動著,從此至彼,從彼至此地不斷運動著。在那些繁忙的勞動中,偶爾得一時清閒,發現自己心中的寬闊天地,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這是進入禪的第一步。

用通俗的話來說,這是自己的內觀反照,也是仔細地思惟那個如此從早忙到晚的自己。

用靜靜的、沉著的心專注地找到自己。那個自己是沒有分別的自己,是超越善惡、迷悟的對立的自己。完全是自己作主,能夠將「自己」這小我之心帶向遍在宇宙的大心,這就是所謂看到天地同根,萬物一體的本來模樣,是禪的根本意義所在。

修禪之人將全部身心都專注在一點上,不瞻前顧後地抓住當下。這就是縱橫都沒有毫髮可插之縫隙,快如電光石火的禪機。

 禪家都很重視這一點,將其運用於日常生活,便是禪的靈活作用。這絕非易事,沒有長時間的潛心修行,想立刻就要達到真正的悟境是不可能的。

禪可以使人們在不愉快的人生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使人們把世俗的功名富貴看得更淡些;可以讓人們生活得更灑脫自在些。現代人在物質生活日趨豐富的同時,精神生活卻是異常的空虛。

禪無疑是挽救現代人心理危機、填補心靈空虛的靈丹妙藥。

其實禪的作用並不僅僅是去除煩惱,禪是生活的智慧和藝術,禪的宗旨不是要人們逃避現實,而是要人們在生活中承擔責任和義務,發揮人性的光明面,揚棄狹隘和自私,培養智慧和愛心。

可見禪是積極入世的,是面向人生的,更是理解人生的一把特殊的鑰匙。

禪,並非天上的雲彩,可望而不可及;禪,其實就在生活之中。

 禪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從禪意盎然的禪師語錄中能得到一些人生的感悟,擺脫一些塵世的煩惱,從而生活得瀟灑自在些,然後再進入超脫豁達的精神境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