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幾十年裡,面對武俠小說的流行和武俠影視的迭出,各種大俠的高來高去、飛簷走壁,各大門派秘而不宣的曠世神功讓人們對武術、武林中人有了無限遐想。然而現實中的武術是怎麼樣的?又是從什麼時候興盛起來的?

 

    ■武術起源可追溯到原始時代

 

    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產勞動、與大自然的搏斗和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逐步形成與發展起來的一種體育項目,具有健身、護體、防敵、制勝的作用。中國武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

    在原始社會,獸多人少,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在與自然進行斗爭的過程中,人們產生了拳打腳踢、指抓掌擊、跳躍翻滾等初級攻防手段,後來又學會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為武器產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殺技能,這就是武術的萌芽。

    從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可以看到,在舊石器時代,已經出現了尖狀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等到了新石器時代末期,又出現了大量的石斧石鏟、石刀和骨制的魚叉箭鏃,甚至還有銅鉞銅斧等。這些原始生產工具和武器,後來大部分成了武術器械的前身。

    原始社會末期,部落戰爭頻繁發生,促進了武術的發展。在部落戰爭中,遠距離使用弓箭投擲器,近的使用棍棒刀斧、長矛。凡是能用於捕斗搏擊的生產工具都成為戰斗武器。

 

    ■商周時期:重視格斗技術在戰場中的運用

 

    商周時期,利用「武舞」來訓練士兵,鼓舞士氣。故認為武術可以以舞蹈形式演練。周代設「序」,「序」等學校中也把射御,習舞列為教育內容之一。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都非常重視培養和訓練將士們的搏擊技術,以及格斗技術在戰場中的運用。齊桓公舉行春秋兩季的「角試」來選拔天下英雄。在這時期,的制造及劍道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在殷商時期,青銅業發展,以車戰為主,出現了一些銅制武器﹐如矛、戈、戟、斧、鉞、刀、劍等。同時,也出現了這類武器的用法,如劈、扎、刺、砍等技術。為了提高戰斗力,這時已有了比賽的形式。如《禮記·王制》所載「凡執技論力,適四方,裸股肱,決射御」,意即較量武藝高低。

    春秋戰國時期,鐵器出現,步騎兵興起,為了在步騎戰中發揮作用,長柄武器變短短柄武器(特別是劍身)變長,這樣,武器的內容就更加豐富了,武術的技擊性進一步突出。這時比試武藝的形式已廣泛出現,更加推動了武藝的發展。據《管子·七法》載,當時每年有「春秋角試。」據《莊子·人間世》和《荀子·議兵》所載﹐當時比試武藝已非常講究技巧,拳術打法有進攻、防守、反攻、佯攻等

 

    ■秦漢時期:盛行角力、擊劍、宴樂興舞

 

    秦漢時期,盛行角力擊劍,有宴樂興舞的習俗。鴻門宴中即有項莊舞劍。其形式更接近於今天武術的套路。秦時盛行的角抵手搏,比賽時有裁判,有賽場,有一定的服裝。1975年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秦墓出土的一件木篦背面上就彩畫了當時一場比賽的盛況:台前有帷幕飄帶,台上3個上身赤裸的男子,只穿短褲,腰部系帶,足穿翹頭鞋,2人在比賽,1人雙手前伸作裁判。

    漢時,有了劍舞刀舞雙戟舞鉞舞等。這都說明,漢時的武舞已有明顯的技擊性,有招法,又多以編排起來的攻防連續套路的形式出現。漢時是武術大發展的時期,已形成了多種技術風格的流派。如《漢書·藝文志》收入的「兵技巧」類就有13家、199篇,都是論述「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的武術專著。

 

    ■兩晉、隋唐:練武有「口訣要術」

 

    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官僚貴族或耽於宴樂或追求長生不老之術,其影響也滲透到社會各階層的生活中,如視劍為具有神秘色彩的法器,甚至以木劍代刀劍﹐用荒誕無稽的邪說取代練武,致使武藝停滯不前。在晉代,練武活動已有「口訣要術」,武術初見雛形。

    隋唐五代時期,隨著封建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武術重新興起,唐初天罡拳開始流行。

    唐朝開始實行武舉制,並用考試辦法授予武藝出眾者以相應稱號,如「猛殷之士」、「矯捷之士」、「技術之士」、「疾足之士」,獲得每個稱號都有具體標准。這一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促進了社會上的練武活動。這時的唐朝,阿拉伯人開始大量定居於中國大地,衍生出了回族,回族武術開始形成

    隨著步騎戰的發展﹐在戰場上,戈、戟逐漸被淘汰,劍作為軍事技術多被刀所代替,但作為套路的演練仍在發展。

 

    ■宋代:出現了民間練武組織

 

    宋代出現了民間練武組織,見於記載的有「錦標社」(射弩)、「英略社」(使棒)、「角抵社」(相撲)等。這些社團因陋就簡,「自置裹頭無刃槍竹標排木弓刀蒿矢等習武技」(《宋史》卷 191)。在城市中,據《棟亭十二種都城記勝》所載,在街頭巷尾打場演武,十分熱鬧。表演的武藝有角抵使拳踢腿使棒弄棍舞刀槍舞劍以及打彈射弩等,對練叫「打套子」,有「槍對牌」、「劍對牌」等,這時﹐集體項目也發展較快,例如,《東京夢華錄》卷7載:「兩人出陣對舞如擊刺之狀……出場凡五七對,或以槍對牌、劍對牌之類。」但對抗性的攻防技術由於受了宋理學家倡導「主靜」的影響,都逐漸走向衰微。

 

    ■元明時期:出現了不同風格的技術流派拳術

 

    元代統治者對民間「……二十人之上不許聚眾圍獵」(《元典章》卷3﹐賑飢貧)﹐連民間私藏武器也屬犯罪。武藝多以秘密家傳的方式冒著生命危險進行傳授

    明代是武藝大發展的時期,出現了不同風格的技術流派拳術﹑器械都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在理論上總結了過去的練武經驗,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紀效新書》、《武篇》、《耕餘剩技》等。這些著作不同程度地記載了拳術、器械的流派、沿革、動作名稱、特征、運動方法和技術理論等,有的還附有歌訣及動作圖解,明洪武年間,洪武拳開始流行,為後世研究武術提供了重要依據。

 

    ■清及民國:「社」、「館」等傳播和發展了武術

 

    清代統治者禁止練武﹐民間則以「社」、「館」的秘密結社形式傳授武藝﹐其中著名的拳種,如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劈掛拳等,多在清代形成。回族武術廣泛傳播,影響力很高。清代人對回族的認識顯得更深入了一層,有了一句乾隆眾所周知的「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姓,每多將種。」的評價。

    民國期間,社會上存在著各種形式的拳社,對傳播和發展武術起了積極作用。

 

    ■有記載的拳種約300多個

 

    中國武術自唐宋後,就逐漸傳向國外。日本、朝鮮及東南亞國家習武者不少,形成一些武術門派。在歐美國家,中國武術的影響也非常深遠,被稱為「功夫」。很多西方人認識中國文化首先是從了解中國武術開始的。中國武術是中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重要貢獻。

    中國武術門派之多,在世界武術中也是非常少見的。據統計,中國目前有「歷史清楚,脈絡有序,風格獨特,自成體系」的拳種約300多個。郭希汾的《中國體育史》中提到門派眾多是由於南北地理、氣候、人的不同而造成的。北方人身材高大,北方氣候嚴寒造成北派拳術氣勢雄勁,大開大合。南方多水,南方人身材矮小,拳術也比較細膩。諺語也有「南拳北腿」之說。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例如起源自北方的八卦掌就很少用腿攻擊,而南方的詠春拳卻有不少腿擊技巧。

    中國武術的流派繁多,卻沒有統一的命名方法。有些按地區命名(如河南派心意拳);一些按山脈、河流(如武當派);有以宗師姓氏命名(如楊氏太極拳)……以往,這些流派會以主修內功、外功來粗略劃分,成為內家拳外家拳兩大類。

 

    武術三大流派

 

    少林派

    少林派是中國武術中范圍最廣、拳種最多的武術門派,武功套路高達七百種以上,因發源於中國河南省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又因以禪入武,習武修禪,而有「武術禪」之稱。

    少林原分五大流派,有河南(嵩山)少林、福建少林、廣東少林、峨嵋少林和武當少林,每派中又分許多小派和門別,派別實繁。從地域上又可分為北少林和南少林兩大流派。

    少林功夫內容豐富、套路繁多。按性質大致可分為內功、外功、硬功、輕功、氣功等。內功以練精氣為主;外功、硬功多指鍛煉身體某一局部的猛力;輕功專練縱跳和超距;氣功包括練氣和養氣。按技法又分拳術、棍術、槍術、刀術、劍術、技擊散打、器械和器械對練等共一百多種。

    氣功是少林功夫的一大類,少林寺流傳的氣功有「易筋經」、「小武功」、「站樁功」等。

 

    武當派

    在中國武林中有「外家少林,內家武當」的說法。武當派,因發源於湖北均縣境內的武當山而得名。武當山歷來為道教聖地之一。道家講究清靜無為,又最講究養生之道,所以武當拳的特點是技擊與養生並重,融養生於技擊之中。幾乎所有的道家拳派都是如此,這與偏重技擊的佛門拳派少林拳有所不同。

    武當拳的技擊原則是後發制人,以靜制動,以逸待勞,乘勢借力,斗智不斗力,尚意不尚力。在對敵時,要求化去對方的勁力,而不宜以硬對硬;步走弧形,進以側門 (從敵方身側搶進);動如蛇之行,勁似蠶作繭,心息相依,閃展巧取。武當拳手法多變,以翻鑽為主,多用掌而少用拳,較少跳躍動作,步型低矮。

    據粗略統計,流傳至今的武當派拳路有六十多種,器械套路也有幾十種,武當拳派中還包含若干功法,比較著名的有活氣功(類似「鐵布衫」功)、和血功(重在養生)、打穴功、渾元陰陽五行手、黑砂迷魂手等。

 

    峨眉派

    峨眉派與少林派、武當派並稱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個范圍很廣泛的門派。它發源於中國四川峨眉山,形成於明代,其功法介於少林陽剛與武當陰柔之間,亦柔亦剛,內外相重,長短並用,融匯了南拳、少林、武當等眾家之長。

    峨眉派武功有所謂「動功十二樁」——天、地、之、心、龍、鶴、風、雲、大、小、幽、冥;又有所謂「靜功六大專修功」——虎步功、重捶功、縮地功、懸囊功、指穴功、涅磐功;有「三大器械」——劍法、簪法(峨眉刺)、針法(暗器)。峨眉派的絕技,不僅包括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還有峨眉劍法。峨眉派的劍法和簪法,姿勢優美而威力十足,也是峨眉派的絕技。

 

來自:東海若水齋 > 《天工開物》

 

補充資料:中國武術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urse 的頭像
    Curse

    煉心咒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