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歷史篇 (11)
- Jul 25 Thu 2013 09:45
古代文人如何避暑?
- Jul 22 Mon 2013 00:18
明太祖朱元璋評詩趣事
- Oct 17 Wed 2012 22:29
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帝王心術:養貪官、用貪官、殺貪官
- Oct 01 Mon 2012 11:39
傳承上千年的「人情世故」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在中國傳承上千年的「人情世故」是遊戲的規則。不懂「人情世故」,就會舉步維艱。只有深諳「人情世故」,才能窺透天機,如魚得水,在人生的遊戲中玩得灑脫,玩得痛快,玩得開心,玩出屬於自己的天地,玩出自己想要的一切。
一、利益共用
- Aug 17 Fri 2012 09:57
六尺巷
- Aug 17 Fri 2012 00:06
文人茶趣:盧仝「七碗茶歌」
- Mar 23 Fri 2012 09:42
古代文人的美稱
西漢的司馬遷接替其父為太史令,他所著的《史記》是我國正史之宗,後世稱他為「史遷」。晉朝的陶淵明寫了《五柳先生傳》,他說:「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世稱五柳先生」,後人稱陶淵明為「五柳先生」。唐朝的李白初到京城時,賀知章首先見到了他,看了他的《蜀道難》一詩,沒有讀完就大加讚賞,稱李白為「謫仙」。唐朝的杜甫寫的詩善陳時事,世人稱其為「詩史」。
唐朝的鄭谷七歲能詩,後做官為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鄭谷曾在《鷓鴣》詩中寫了「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的妙句,傳誦於世,因又被稱為「鄭鷓鴣」。唐朝詩人杜牧看到趙嘏《早秋》詩中的:「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的句子後,讚賞不已,就稱趙嘏為「趙倚樓」。唐朝的劉像在《仙掌》詩中寫道:「萬古亭亭倚碧霄,不成奇刻不成招。何如掬取天池水,灑向人間救旱苗。」人們稱他為「劉仙掌」。唐朝的程賀的《君山》詩中說:「曾遊方外見麻姑,說道君山此本無。雲是崑崙山頂石,海風飄落洞庭湖。」時人稱其「程君山」。唐朝的許棠在《過洞庭》詩寫道:「驚波常不定,半日鬢堪斑。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鳥高恆畏墜,帆遠卻如閒。漁父閒相引,時歌浩渺間。」人們稱其「許洞庭」。
- Mar 23 Fri 2012 09:35
古代的讀書人怎樣養活自己?
古代的讀書人怎樣養活自己?當然最好有個正當職業,首選是做官。
- Mar 23 Fri 2012 09:32
古代文人的生存之道
少年李白「觀奇書」、「樂仙遊」、「好劍術」,才能與興趣廣泛,賀知章譽其為「天上謫仙人」。唐玄宗時,李白只不過是一個待詔翰林。李白性格傲岸不群,根本不能忍受這等「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生活,自請還山,離開長安,開始了他的漂泊生涯。一介布衣,靠什麼來養活自己?李白有一首婦孺皆知的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就是很好的詮釋。汪倫何許人也,為何能使一位桀驁不馴的詩人的唸唸不忘?真實的情形是,一位如雷貫耳的詩人的到來,略通文墨的汪倫久聞其名,熱情款待,並大量贈金。李白四處雲遊,像汪倫這樣的「好心人」不時會遇到。重要的還是李白畢竟在朝廷當過京官,天子身邊的人,所到的地方的官員,巴結還來不及呢,單就李白而言,辭官以後,依然是衣食無憂的。像李白這樣的例子絕不會是多數。
古代的文人怎樣生存?僅僅寫詩作文就能養活自己嗎?從隋朝開始試行的科舉制度,無疑給讀書人提供了一條生路,可是這條路太窄,能夠進入仕途的終究是幸運的少數。不過,唐代的大詩人諸如李白、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都有做官的經歷,做了官,生存就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韓愈在唐代的文人中,算是懂得生財之道的一個,他不僅能賺活人的錢,也能賺死人的錢,《貞曜先生墓誌銘》、《南陽樊紹述墓誌銘》等,都是為死人寫的墓誌銘,大文學出手,何等的尊貴,墓主給的酬金是相當的豐厚。稿費在唐朝,朝廷對此並無明文規定,只是到了北宋初年,才一度形成一種制度。我國古代的稿費也高得很,一般來說,作者的地位越高、名氣越大,稿費就越高,至少在唐宋時期是這樣。唐代的李邕被時議認為「自古鬻文,未有如邕者」的。可見,李邕靠稿費發了大財。韓愈的名氣大,付給他的稿費,竟至「一字之價,輦金如山」。
- Oct 11 Tue 2011 09:41
舊上海老大杜月笙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