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忠:習武的孩子是幸運的
錢文忠說,「我覺得中國的9年義務教育中必須普及中國武術,要硬性規定。如果我們的孩子一直如此文弱,我不相信我們的民族會有光明的未來。」他特別舉了恩師季羨林的例子,強調文人也應尚武,季羨林少時還自學過「鐵砂掌」,而且也會和頑童打架,這些都沒有影響他後來巨大的學術成就和正直為人,反而促成其強健體魄和充沛精力。
「現在的家長都會花力氣送孩子學鋼琴、學小提琴,學音樂、學舞蹈、學跆拳道,但很少有送孩子去學武術的,這是非常悲哀的,是我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失去的寶貴財富。」
武術育人功能不可忽略,尚武絕對不意味著輕文,但不尚武,文根本沒有物質基礎。錢文忠說,現在中華武術是放在體育的范疇去認識,但他認為還是按照傳統的方式比較好。中國的古漢語中都是單音節字,一個字就是一個詞,我們要把體和育分開來解讀,武術有健身強體的功能,這自不必說,但它更重要的是有育人的功能,武術既能強體,又能育人。育人通過一整套武術的文化內涵和背後的文化支撐,我們知道武術有獨特的禮儀,有獨特的境界觀——武者止戈為武,武的最高境界是平和、是不爭,這些都是它有一整套育人的東西。而現在在體育的范疇,我們過多傾斜於它的「體」,忘了它的「育」。
錢文忠認為,我們對中國的傳統,長期以來有一個誤解——認為中國人是文弱的。但實際上,這可能是錯的。儒家出來不文弱:孔子的父親是武士,曾經一個人托起城門,掩護別人出逃;孔子本人也是有武功的,不然他怎麼敢帶著弟子周游列國?怎麼當別人圍困時處變不驚呢?孔子的弟子也都是有武功的,他最得意的弟子中就有在前線跟敵人拼殺而陣亡的。孔子留下來的圖像也是佩劍的。儒家講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一大半是有武的含義的。
所以儒家出來不文弱。儒家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些都是足夠的證明。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一定是尚武的,漢朝、唐朝、元朝、清朝等等的尚武都不必說。所以,中國歷史上只要是成為我們民族記憶的強盛朝代,一定是尚武的,不尚武的朝代都是非常孱弱的,比如南宋、明朝中晚期。錢文忠說,漢民族尚武精神的被磨滅是在清朝,「君子動口不動手」是在清朝流行的。而過去的君子是文武雙全:上得了馬、寫得了字、拉得起弓、畫得了畫、舞得了刀、奏得起琴。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復旦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特聘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纂委員會委員。 錢文忠1984 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我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季羨林先生。大學一年級起,開始撰寫並發表學術論文,獲「季羨林東方學獎學金」一等獎。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歷史文化學系,師從著名印度學家A. Wezler 教授、著名佛教學家L.Schmithausen教授、著名伊朗學家R.E.Emmerick 教授,主修印度學,副修藏學和伊朗學。 近年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主講《玄奘西游記》,《錢文忠解讀〈三字經〉》,《錢文忠解讀〈弟子規〉》等節目。2013年主講《錢文忠解讀百家姓》第一二部。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gxNzQzMA%3D%3D&mid=200346458&idx=2&sn=7ab764c6af956071cd9591b8fb92a15c&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