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人不武--談武術界本末倒置的思維(發表於精武雜誌12期)
作者風雲生、高健
傳統武術還能不能打?這是一個無論在雜誌上還是網絡上都被爭論的臭了街的話題。所謂臭了街,也就是大家爭論得聲嘶力竭,甚至朋友為此反目,以至於大家再也不願意參與這個話題的討論。可雖然說大家不再討論,卻不代表大家不質疑。在某網站上,有朋友以《阿Q祖上曾經闊過嗎?》為題考證歷史,認為以中國古代的歷史,不可能產生高深的武術。此外,也時常有一些朋友在網絡上貼出一些國際頂級格鬥賽事的視頻來質疑傳統武術。
傳統武術能不能打?我認為肯定是能打。但如果真讓傳統武術上擂台征戰,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他需要國家體制的支持或是足夠高的商業利益的驅動,目前國內尚不具備足夠的條件。就我個人觀點,只能就我個人所知的武術的實戰技術與訓練而言,中國傳統武術是有資格在國際擂台爭雄的。
但我今天的目的不是從技術角度分析論證武術能不能打,而是希望大家與我一起反思,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質疑傳統武術?難道人家質疑得沒有理由嗎?人家敢把傳統武術比做阿Q,這難道不是一記耳光嗎?那些修煉與愛好傳統武術的難道臉上不熱嗎?難道我們不該反思嗎?
我個人認為,之所以有一次又一次的質疑與譏諷傳統武術,關鍵原因在於,練習傳統武術的武人不武,甚至有越來越文氣的趁勢!現在的一些人,總是通過網絡挑戰傳統武術,其實那根本是一種炒做。因為在他們身邊就有許多傳統武術的名人,能勝其一則可名揚天下,他們為什麼不敢去挑戰?反而捨近求遠,在網絡上找一些並不具有很大知名度的,無勢力、無背景的傳統武術人去挑戰?說白了,是其底氣不足,對自己功夫沒有絕對自信而已。在反觀傳統武術的,還沒等人家上門呢,就開始推三阻四,不敢應戰啦!
以前我很體諒那些業餘訓練的傳統武術同道,因為我也是業餘訓練傳統武術的,我深知對於一個有家有業的男人來說,傳統武術的修戰之路有多麼難走。可是真的接觸一些人,長期觀察下來,才發現很多人練的根本就不是打人的東西,或者說,他們練的只是一些想當然的東西。我舉個例子來說,現在那些痴迷於傳統武術而又不能真正跟從名師學實戰的朋友,他們最為心醉神迷的就是武術的功力訓練。他們追求力量,痴迷力量,他們認為武術的功力訓練可以讓他們具備強大的功力與力量。但是我要問的一個問題,假如武術的功力訓練讓你有了千鈞的勁力,可以一擊致人於死命。那麼請教,如果有人向你挑戰,你敢用力打人嗎?你不怕法律制裁,讓你給人家償命嗎?
實際上,中國民間的傳統武術的頂峰,是清朝末期開始的內家拳被一些文人、權貴所接受,進而使其理論與實戰水平都迅速提高,達到了頂峰。但社會上層人士看重武術的,並不是其技擊實戰功夫,而是內家拳的內修養生功效。在他們的倡導下,武術的內功大行其道。明確的說,內家拳法賴以揚名立萬的是其技擊之術,而內修之法即使是一些宗師級的人物也未必能學到,學全。時間不過百餘年,今天的內家拳則是樁功遍地行,而技擊之術反過來成了即使是名家大師也未必明白的秘傳,有些朋友把前輩武學大師的拳論習得很熟,有的朋友能把三體式樁站得不錯,但那能說明什麼呢?有人大談「萬法皆出三體式」,這句話也不知是誰說的,我也沒去考證過,但估計說的時間不會太久。據說三體式是李洛能祖師從山西錢莊中的夾剪(破碎銀錠的工具,現在一些小工廠中還有使用的),得到啟發,創立了三體式,那麼李洛能創立三體式之前,他的功夫從哪兒來的呢?還有的朋友動不動就拿前輩的三體式照片炫耀,但恕我問一句,那是三體式嗎?有大成拳前輩說「大成拳只一樁一勁」,這句話不是說大成拳只有一個樁架一種勁,而是說大成拳的明師可以用任意一個樁架求取到所有的勁力。形意拳有何嘗不是如此,對於那些功力深厚的前輩,他可以在三體式的外形下求勁渾圓的勁力,但對於那些追星的初學者,又能在這種高層次的外形下得到什麼?
也有的朋友說站三體式之後,打拳擊的直擺勾感覺有力了很多,這沒錯,但如果是練拳擊,我可以教你把外三合的要領貫穿進去,那麼你拳拳都是可以將人擊昏的重拳。三體式固然好,可就你一天只練10分鐘,你不還得專門去練嘛。把外三合的要領貫穿到拳擊中,根本不需要專門訓練!
實際上,一門拳法是一個訓練體系,像大成拳以樁功、走步、試力、推手、實作等做為一個層層遞進的訓練體系。而形意拳就是以三才、五行出功夫的。三體式是一種人人都練的東西,但在很多師父門下,練上幾天或者知道一下,就可以不練,說白了,它再重要也是對拳的一種輔助。而今的人卻普遍以樁為形意拳的核心,殊不知,拳裡的東西沒得,卻去站樁,那不是本末倒置嗎?
在過去,武術界有一個傳說,說孫祿堂前輩功夫高強,人稱「賽活猴」,這個綽號怎麼來的呢?傳說有一個農民早晨起來到樹林中拾糞,結果卻看到一團白影飄忽不定,以為見到鬼,嚇得生了病,孫祿堂前輩聽說以後,上門探望,說那團白影是自己在練拳,不是鬼影,農民不信,於是孫祿堂前輩約他再次到樹林中,自己穿上白色練功服在樹林中練拳,其動作靈敏快捷如猿猴,於是農民不治而愈……無獨有偶,最近的雜誌上有形意拳前輩形容薛顛的武功,說他動起手來如妖如魔,彷彿有神通變化,忽大忽小……這一切的一切,難道只是傳說嗎?最起碼,我的一位師叔跟薛顛前輩的妻兄學過拳,在學習十二形的時候,不知為什麼,也許是他不願教,他打拳的動作奇快無比,打了很多次我師叔都無法看清楚其動作,所以師叔也就一直沒有從這位前輩處學得十二形。
為什麼孫祿堂、薛顛、劉雲吉等前輩的動作能那麼快,彷彿有神通變化一般呢?迷信功力的朋友一定會說這是前輩們功力深厚。前輩們深厚肯定不假,可為什麼當今武林中動輒一天站樁幾小時,一站十幾年的名家高手們沒有達到前輩們的水平呢?難道他們的功力淺嗎?其實這是站樁出功夫與練拳法出功夫的區別。現在的很多人只會站樁不會練拳,就以一個猴形來說,一個猴縮蹲,蹲在那兒,那不是簡單一蹲,它對人身體各部位都有嚴格的要求,你會感覺身體是一根彈簧,你一個猴縮蹲下去,就如一個彈簧壓下去,自己的身體就有一種彈力將你彈起來。在實戰交手中配合以步法進身到敵人視覺的死角,一個猴形下去,會給敵人一個錯覺,覺得你施了一個隱身的法術,一下把人變沒啦,正一錯愕,你的身體彈將起來,一下又充滿在敵人的視線中,(此時已進身於伸手可打的距離內),讓敵人產生錯覺,以為你身體膨脹變大……這就是前輩們練拳交手如妖如魔、如鬼如魅的秘密所在。其實傳統武術前輩們對人體的知覺研究是十分透徹的,從什麼角度,採取什麼方式進手,可以令人產生什麼樣的錯覺,這些在形意拳中是有傳授的,而練一招一式應當下到什麼程度,什麼角度,身體每一個部位是如何要求,也都是極明確的。
以上的道理,是我師父的傳授,然而,自從師父從師爺家學成歸來,他基本也就沒有再練習這些,而是改為站渾圓樁。因為要面對生活,扛起生活的重擔,也沒有精神去追求一身泥一身汗的拳法,反而是站樁時能尋求心靈的片刻安靜。
現在練武術的,大概有兩種人,一種性格外向,活潑好動,性格中具有相當的進取性與侵略性,他們追求動手能力,鄙視空乏的理論,他們練武術能很快練出一定的實戰能力。他們的缺點是缺乏深入研修的心勁,容易半途而廢。另一種人性格內向,他們性格好靜,追求實戰的心勁很大,但行動能力弱,所以他們在追求武術的過程中會不自覺的將注意力集中在武術的功力訓練上。這些人很可能是一輩子愛好武術,學上數十種函授,卻一無所成……值得注意的是,當代武術界中出現了一個高素質群體,那就是大學生以及那些具有大學以上學歷的群體。這些人有經濟條件,有時間學武術,他們同樣可以從性格上區分。其中一些較為外向的,如果有機緣跟隨一位精於實戰的名師(明師),則可以內外雙修,練出相當的功夫,而其中仍以內向理性的人居多,他們追求武術的理趣與境界,對武術有責任感,但過於追求理論是他們致命傷,在現實中我接觸過很多這類的朋友。
舉個例子來說吧,2002年的時候認識的一個大學生朋友,學醫的,他就很推崇當時流行的一套函授教學,認為這個是最科學的,當時的武術界,筋骨學說大行其道,不但是流行武術的至流,其影響力更滲透到傳統的拳法中,使許多名家傳人也倡導筋骨。而所說的函授教材,將其訓練劃分為三步以及若干輔助,教人從幾分鐘增加訓練強度,百日為期可以獲得令自己與他人皆可看得見,摸得到的明顯效果,其教材目的明確,理論上條理清晰,訓練上層次分明,誰也不能說它不科學。然而,當時我跟隨我的一位老師,與很多筋骨訓練者做了交流,他們都強調挑不起、咋不落、打不散的間架。可我的老師只伸手一搭其手臂,幾乎所有筋骨訓練者結果都一樣,就是被我老師所搭之手牽動,失去重心,整體向前傾倒……後來,在齊齊哈爾我認識的一位名家弟子,他也強調筋骨,此人講課時向圍觀者發出邀請,讓人去砸他的間架,弟弟的學生上去試了一下,將其雙手猛的一壓,其人果然失去重心,向前傾倒……學生從此對我弟弟大為信服,可當時這位名家弟子不以為恥,反而為榮,向圍觀者大談其整體功力。我與這個名家弟子是接觸過的,他宣揚的實戰技術是捋掛對手的雙臂,使其失去重心,再借力拳擊敵頭部。可是,這樣一個有幾年功夫的名家弟子竟然在站樁的間架下被一個沒有什麼功夫的學生捋掛得失去了重心,而且這個學生並無惡念,如果是一個笑裡藏刀,心懷歹意的人去捋掛他,乘其失去重心的時機打他頭部幾拳,那麼此人也就沒什麼面目在公園裡收徒弟啦!無獨有偶,十年前,我的形意拳師父與外地一個站樁高手切磋,此人抱間架直接衝撞過來,師父避其鋒芒,以馬形掛手捋其手臂,可沒想到不但沒捋下其手臂,反而被其整體之力向上反彈,師父借反彈之力一拳打在其太陽穴,將其擊昏,整個交手過程不到兩秒便結束。
為什麼當年筋骨之學能大行其道?歸根結底是當時人的站樁功夫不能實戰,於是反省,但他們不是去反省站樁能否練出實戰的功夫,反而認為是自己站樁站錯。其實,在李存義等祖師之前,站樁於武術中是可有可無的內容。從薛顛、王鄉齋等前輩開始,大力提倡站樁,但我們要明確的是,王鄉齋前輩培養的高手雖多,可他門下弟子多是帶藝投師,而且多數人本身是形意拳實戰能手,在投入其門下專修樁功,藝業精進的。如果我們略過技術訓練、實戰訓練,直接去站樁,能否用一個樁來代替所有的功力、技術、實戰的訓練?其道理不爭自明。
中國武術強調功力與修為,這本身是正確的,問題在於功力是怎麼修煉、求證的。所謂的功力,其修煉有三大要素,調身(形)、調息(呼吸)、調心(意識)。而中國的內家拳法,對身形要求極為嚴格,最近有人提出練形意拳要「校二十四法」,其實就是傳統的「八字九歌」。當人把八字九歌的要求落實在身上,然後再去練習拳法,配合拳法中起承轉合調整呼吸與意識,長時間訓練下來,無異於練習內功中的動功,自然可以產生功力與內勁。而且這種在拳法中練出的內勁與內功不需任何的輔助,可以直接運用與實戰。
站樁功也屬於內功,但它是靜功,如果一個人追求的是實戰能力,那麼你在站樁之外還要進行大量的訓練,使自己靜修出來的功力向動態的運用轉化,而且你自己怎麼練是沒有用的,實戰是雙向或多向的,也就是說,你需要有一個以上的高手來刺激你,將你靜態下的功力激活。這個激活訓練通常的形式是推手、揉手,但如果你推手的對象是一個功力低於你,或不精於實戰的人,再或者是應付你的人,那麼推手根本是一種推來化去的遊戲,只有找到一個有真功夫、精於實戰且真心想培養你的人做推手對象,你的樁功才有可能激活,成為實戰的功夫。
而筋骨功夫,是隨站樁、操拳的功夫日深,在人身體表面呈現的一些肌肉現象。你得明師傳授,練的功夫正確,會產生筋骨效果。可沒有明師傳授,僅憑自己照書自學,練錯了、練死了,只要你下的功夫夠深,同樣會產生筋骨效果。所以以筋骨現象來評鑑人的功夫水平,那是極其可笑的。大約98年時,我照某名家的書自修站樁,因為說的印刷質量不好,照片看不清楚,所以站的樁完全是錯誤的,但同樣產生了筋骨效果……最近某武術論壇有一位朋友,在我比喻筋骨現象是刻舟求劍畫在船舷上的記號後,他還說他這輩子能練出筋骨就心滿意足啦。我認為太可笑啦,難道他身體裡沒有筋沒有骨嗎?他是人,肯定不會像蚯蚓一樣沒有骨頭,他的話只能反映出一個文人習武的外行的固執之見!
舊社會的武術界,一個人能成名成家,要有超凡脫俗的武術造詣,要戰勝很多人才能立足與武林。而在現代,武術界很少交流,即便交流也多是講手、推手,能出大名的,多半是寫書、寫文章,甚至有做廣告自稱是頂尖高手的,這些人很難說他是真正意義上的武人。同時現代武術界還有一種人,他們鼓吹打人術、殺人術、無限制,其實是以一種極端的態度來拒絕交流。武術裡,沒有了交流,沒有了實戰,那麼即使師爺、師父是天下第一的實戰高手,傳承一、二代下來,武功也會變成靜止不動的文功,所謂的筋骨訓練,也正是這樣的一門功夫。在舊時代祖師爺那裡,他的身上也有筋骨現象,但他練的是實戰功夫,而不是筋骨功夫,幾代傳承下來,不出百年,而今的人練的是筋骨功夫,身上也有筋骨現象,卻連普通的拳擊手也不能戰勝……嗚呼,武人不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