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處:http://ppt.cc/w9_N

 (再次的又提到29年的擂台賽了,這篇也是描述當年擂台賽的情況,對『真實的武術』有興趣的看官們可以參考看看。

看看甚麼是真實世界。Baca的另一篇文章也是描寫這次擂台賽的,可以兩篇文章參考對照,可以更瞭解甚麼是真正的中國功夫。http://ppt.cc/72WX


武術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即使一個不懂武術的人,當別人問他對於武術的評價時,最常用的詞恐怕是「博大精深」。

怎樣評價武術的「博大精深」,如何稱為「功夫」?最簡單的答案莫過於動手比試。近幾年,柳海龍、苑玉寶、那順等散打王的出現,讓武術迷們連連叫好。但還有一些武術迷,覺得這樣的散打比賽還不夠「真實」,如果去掉護具,像武俠小說中的擂台賽那樣,該有多好!

撫署衙門擺擂台一塊大洋買門票

中國功夫自古就是真殺實砍打出來的,擂台賽又怎能難得倒武林高手。不過,能夠像傳統比武對抗那樣的擂台賽距今已經過去了70多年。192911月與12月,在浙江杭州與上海特別市,分別舉行了兩場擂台賽。這兩次擂台賽,恐怕是國人看到的最後兩場純正的中國功夫擂台賽了。

1116日是浙江省國術遊藝大會開幕的日子,大會的入口旁設立著售票處,每個進入現場的觀眾要花一塊大洋購票入場,即使像杭州這樣的富甲之地,票價也算不菲。在出入口處,兩座由松柏搭建的牌樓赫然映入眼簾,紅綠綢緞層層纏繞,上有「提倡國術發揚民氣」的字樣。而會場正中的擂台則更加氣派壯觀,擂台是一個高2米、長33.3米、寬16.6米的水泥台。從四面望去,台上一舉一動均能看得仔細。最能夠激起比武者鬥志的,恐怕是擂台上的幾副對聯。如果讀者朋友認為是「拳打東山猛虎,腳踩北海蛟龍」那就錯了。真正的對聯是:「一台聚國市英雄,虎躍龍驤,表演畢生工力,歷來運動會中無此壯舉;百世樹富強基礎,頑廉儒立,轉移千載頹風,民眾體育史上應有餘思」。

舉辦比賽的舊撫署衙門的空地前站滿了觀眾。舊撫署衙門足有30多畝的面積,差不多相當於一個足球場大小。密密麻麻的觀眾將比賽現場擠得風雨不透,許多各地趕來比賽的高手混雜其中,靜心觀望著第一場比賽的動靜,盤算著自己在這場龍爭虎鬥中有幾分勝算。這次擂台賽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從各地前來的武林人士有500多人,全國名拳家幾乎盡聚於此。年紀最大已經80多歲,最小的只有10多歲。這次擂台賽的獎金十分優厚,冠軍獲得者可獲得大洋5000元,第三名也能獲得1000元的獎勵。不過,真正參加對抗比武較量的只有240多人,其他人只是前來表演觀摩,探探武林的底細罷了。

這次擂台賽的舉辦與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先生倡導武術密不可分,192953日,經浙江省政府主席張靜江提議並於省政府第223次會議上通過,浙江省籌備發起國術遊藝大會,並通電全國,邀集海內外拳家來浙省交流。此事一經公佈,便轟動全國,成為當時武林空前盛事。經半年準備,國術遊藝大會於19291116日開幕,會場設立在杭州城鎮東樓的舊撫署衙舊地。

銅球搖出分組賽開打兩天改規矩

中國的武功真的像小說中那樣,練功時間越長,歲數越大,功夫就越好,功力就越大?二三十歲的青年拳師永遠不是那八九十歲老俠客的對手?在參加杭州和上海的擂台賽上,有幾位天津的選手,其中有一位趙道新師父。在高手雲集的杭州擂台賽中,不過20歲出頭的趙道新初出茅廬便獲得第十三名,而獲得前30名的選手中,絕大多數在30歲左右。

趙道新是天津著名武林人士、形意拳名家張兆東先生的弟子,以出手剛烈著稱於當時的武林。在中國武術界,趙道新先生因為勇於改革、去粗取精、不拘泥於舊式而被譽為「武魯迅」。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八旬的趙道新先生將自己的所學傳授給愛好武術的張鴻駿,憑著趙道新先生的指點與自己的苦練,張鴻駿在上世紀80年代成為全國著名的散打高手,而他繼承的也是趙道新先生的「重拳重腿」實戰技能。

談到趙道新先生參加的那兩次擂台賽,張鴻駿先生給記者看了趙道新先生留下的一篇日記,裡面的幾句話將趙先生對武術功夫的認識與對那次比賽的感想進行了概括:「沒有外國人敢報名參賽。而練著傳統拳術的那些正宗的傳人,不管是凡人不理的高僧仙道,還是前呼後擁著的地方武聖,不是被打破了頭就是被嚇破了膽。可優勝者雖然在自報家門時都是五花八門的傳統拳派,但他們無一例外地在傳統拳術之外『另吃小灶』,暗地裡另搞一套自己特有的格鬥訓練。

 (上面這段很有意思,就是說,報名時說自己是練太極的,但是其實平時在私下練習時,很可能是練泰國拳的。換句話說,也是一堆假貨啦!!!!其實練過啥,不可恥,但是怕丟臉,而隱瞞自己練過的東西,這個就很耐人尋味了。就Baca所知,現在台灣還是很多『高人』,是這個樣子的。)

現代散打王的比賽與其他技擊一樣,按照參賽選手的體重劃分級別。也正是因為這樣,熱衷於傳統武術對抗的武術迷們才有所微詞:武術對抗怎麼還分級別,只要有功夫,打誰不一樣?

杭州擂台賽上,打擂選手就是不分級別比賽的!參加比武的240餘名選手,被分為4組參加對抗。每位選手一律穿著灰布短裝,腰間繫紅或白色腰帶以示區分。在比賽開始前,先將選手的姓名編成號碼,將號碼放入木珠中,然後將所有該組選手的木珠放入一個銅球。在監察員的監督下,搖動銅球,根據木珠滾出的先後順序確定各自的比賽對手和比賽順序。按照擂台賽不分級別,以被打倒者或認輸者為負方的比賽制度,第一天的比賽就這樣開始了。

然而到了第二天,大會評判委員會趕忙更改了一些制度。原來,第一天的比賽出現了想不到的一些事,讓裁判們無所適從。原本雙方比武,必然有一個人功夫較弱,勝負自然能夠分出,但偏偏出現了平局的現象。像聞楨飛與王浦的比賽,耗時十分鐘,仍然不分勝負;韓其昌與高守武的比賽,初始二人打鬥60餘回合不分勝負,休息三分鐘後再打,還是不能決勝,再休息片刻,高守武才憑一腿勉強判勝,但兩人也累得氣喘如牛了。根據這種情況,大會緊急決定打4分鐘如果不分勝負,准許休息2分鐘,如果十分鍾不分勝負,算作平手,改天再比。同時,針對選手打得興起,不聽裁判哨聲指揮停止的情況規定,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兩位選手一律被取消資格。

「高人」擂台丟光環勝負決出真功夫

西子湖畔的杭州城一掃往日的書生模樣,拳來腳往中,引得看客無不張口引頸,大呼過癮。如此大規模的武術擂台賽不但吸引了中國人的目光,就連日、俄等國的拳師亦來此觀戰。十幾名美國人帶著照相機來到比賽現場,對著擂台上的選手一通狂拍,連連稱讚。儘管當時大會允許任何人上台比武(包括外國人),但因比賽規則限制甚少(除挖眼、掐喉、抓陰外,一切方法皆可使用),且比試時徒手(無拳套)無護具,搏擊激烈,外國拳師始終未敢登台與中國武師比試功夫。

張鴻駿先生介紹說:「怎麼叫有功夫,怎麼叫沒功夫?在1929年浙省國術遊藝大賽上,一次經典戰例可以說明武術中的功夫應該怎麼理解。」

杭州擂台賽上,中央國術館的選手曹晏海(河北滄州人 最後獲得第四名)首輪遭遇鐵砂掌大師劉高昇。劉高昇名震上海,善鐵砂掌精自然門,是上海四大百貨公司保安總教頭,門徒逾三千人,是那次奪標的大熱門。劉高昇不但會鐵砂掌,而且油鎚摜頂、鐵尺排肋等硬功堪稱一絕,名動武林。曹晏海遇此勁敵,壓力頗重。比賽開始,劉即一掌向曹拍去,曹試接了劉一掌,頓覺半身麻木,幾不能支。好在曹冷靜非常,硬撐著架子不散。曹緩了口氣,暗自運氣調身,急忙改變戰術,不與劉硬打硬接,而是與劉左右周旋,不時用所學的散腿,攻擊劉之下三路。此招果然奏效,使曹逐漸擺脫被動。在第二個回合,曹晏海瞅準機會,一拳將劉高昇擊倒,以擊倒獲勝。第二天,趙道新問劉高昇昨天怎麼會輸,劉高昇懊惱得一拳砸向地面,一塊地磚應聲裂成兩半,連聲說「見鬼了,見鬼了」。

如果從勝負關係看,劉高昇沒有曹晏海的功夫好;但曹晏海卻不能以拳裂磚,這該怎麼解釋?其實,曹晏海經常作實戰練習,故應變能力強。而劉高昇平日與人鮮作實際較量,且平日切磋多是相互試彼之長,雙方一試力,一般人都受不了劉的掌力,自然退卻。而比賽中,劉高昇雖有駭人的掌力,卻打不著曹晏海,反被打倒。所以說,硬功與打鬥不能相提並論。同是練武的,誰的反應快、出手快、出手重,才能決定勝負。那兩次的比賽中,當時的組織者、著名的武當劍名家、中央國術館副館長李景林曾說過,「我被人打倒,應欽佩其功力,不問誰打倒誰,應認明打倒我者是功夫。」

河北包攬前三名獎金散盡交朋友

浙省國術遊藝大會上,隨著選手晉級,比賽越來越好看,每天觀眾人數達到數萬人。高手間不再有糾纏不休的搏殺,有的只一兩個照面,便決出勝負。

擂台賽接近尾聲,馬承智(大賽第六名)與韓慶堂(大賽第七名)一役,可謂動人心魄。馬、韓相遇於決賽第六輪,進入到此輪的選手僅剩10人。韓慶堂乃當時北少林之代表人物,在中央國術館內部比賽中,曾獲第一名。韓精螳螂、太祖諸拳。一開始,韓取靜式,馬則以高步緩緩才近。相距約三、四尺時,馬緩步如前,不過此時乃是蓄以虛進而實退之意,韓以為馬仍有前才之意,隨即踏中撲打。馬卻早已後腿變前腿,前腿後撤為後腿,同時,起蹬勁,以形意之馬形踐點迎打。韓出手未中馬之要害,反撞在馬的力點上,被震打出數步外。雖然如此,韓踉蹌幾步並未倒地,隨即調整身形,仍取靜式,馬亦如前,高步緩進。韓見馬走近便緩緩後退,誘馬跟進,馬即跟進,韓瞬時虛退而實進,腳踏拳發,組合連打。馬不退不架,矮身為熊形,鑽隙曲步對進,閃過韓之攻擊,同時兜打韓之右下頦,韓當即中拳倒地。賽後,韓盛讚馬之身步靈活矯健,「兄之身步如燈影相隨,變化奇詭,弟看不清、打不著。」

但硬打是真功夫,巧打也一樣可以贏人。馬承智於決試第七輪遇師弟胡鳳山(大賽第五名),因兩人同門,常作切磋,打法相互很熟。但馬承智卻被胡鳳山踏中腳面而跌倒,以致步法難移,不堪再戰。踩腳面擊倒對手獲勝,恐怕不是我們這些對於武術懷著敬仰的人們所想像出來的。張鴻駿先生介紹說,這次擂台賽體現了武術格鬥應用的多變性,如果硬打硬架,那麼可以使對手重傷不起;如果用巧招對敵,可以在不防備間勝出,但這種招式在外人看起來不那麼光明磊落,或者不過癮。但是,真正的武林比武就是如此。

1127日,經過多日苦戰的選手終於決出了最終的冠軍。來自中央國術館的教官王子慶獲得第一名,朱國祿獲得第二名,章殿卿獲得第三名。十分湊巧的是,前三名的選手全部出自河北省:王子慶,30歲,河北保定人;朱國祿,29歲,河北定興人;章殿卿,25歲,河北保定人。消息傳到天津後,《大公報》用《河北人獲得前三名》刊登了這條消息,在津門武林激起一陣狂潮。

最難能可貴的是,三名選手獲得名次後,面對豐厚的獎金都沒有動心,將全部的獎金分給了所有參賽選手。武林同道是一家,場上的對手在場下成為了朋友。

其實從『歷史性』的紀錄,武術是很真實的,一拳一腿的攻擊,國術的拳頭跟拳擊的拳頭沒啥不同,國術的踢腿跟空手道的踢腿也沒啥不同,沒有那種手一揮人就飛出去的東西在!!!!如果是練練身體自己爽爽那就算了,喜歡怎麼飛怎麼推都無所謂,如果習武的目標裡面有強身或是格鬥,請千萬仔細的思考自我反省一下,到底自己練的東西,方向,對不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