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姬際可與早期拳譜目錄
今考姬際可生平,他與少林寺有密切的關係。文獻記載,他一天「忽見兩雞相爭,遂悟其理」,於是變槍法為拳法,獨創新意,心意六合因此而產生。
據姬祥和《先祖姬際可傳略》:「際可到河南後直奔少林寺,他在少林寺很受歡迎。際可精研少林拳法,他新拳種,老和尚請他在少林寺教拳,他在少林寺一住十年,傳授多人(也有和尚)。老個返裡。1927年我的一個族兄姬廉讓(當時61歲)路過少林寺,見寺裡還有際可先祖的畫像,便對和尚說:『這是我的先祖。』老和尚高興地說:『原來是老夫子的後人,歡迎,歡迎。』於是招待了齋飯」(見《體育文史》1983年第4期)。
際可十一世孫姬祥和提供的史料與《姬氏族譜》中關於姬際可「傳藝河南」的記載是吻合的。
1932年,唐豪先生到河南溫縣陳家溝訪問,發現了陳鑫所藏《心意六合拳譜》,此乃至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拳譜。《拳譜》有雍正十一年(公元1738年)河南府李XX、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新安王自誠、乾隆十九年(公元1745年)汝州王琛琳、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汝州馬定振寫的序文。
《拳譜》目錄為:
1.打、拿、行動諸法;2.雙手;3.拳經總序;4.解法必用;5.手足妙用;6.錦囊;7.短手;8.十九問答;9.六合十大要序(三節、四梢、五行、身法、手法、步法、上法、截法、三性調養法、內勁);10.總打;11.去五點二上法;12.虎撲鷹捉;13.易筋經貫氣訣;14.心意拳論;15.法式;16.筋法論;17.起落論;18.七十二拿法;19.總論;20穴門;21.生死擒拿手;22.擒手;23.不宜打處。
由於當時拳家保守,僅讓唐豪抄了目錄,末讓他通讀全文。此書在抗日戰爭時期遺失。
值得注意的是:拳譜的序文作者都是河南人。可以推定:心意六合拳最初在河南流傳,也進一步印證了文獻中關於姬氏「傳藝河南」的記載。
(二)《六合十大要序》的兩個版本
心意六合拳的早期拳譜已經失傳,今存於世者僅有拳譜中的第九章《六合十大要序》的兩個秘傳抄本。其一為歷代形意拳奉為經典的《曹繼武十法摘要》;其二為《少林古傳秘本拳譜》第一章《十法》。
《曹本》為山西省形意研究會所收藏,發表於《形意拳研究》第一輯;《少林寺本》為清末著名武僧寂勤所收藏。寂勤傳於吳山林。
《曹本》在正文前有段序文,為《少本》所沒有。現將兩個版本的正文目錄比較如下:
《曹本》:一曰三節;二曰齊四梢;三曰閉五行;四曰身法;五曰步法、、六曰手、足法;七曰上法、進法;八曰顧法、開法、截法、追法;九曰三性調養;十曰勁法。
從兩個版本對照 來看,可以肯定,原為一本。因分系傳抄,文字稍有差異,但可肯定不是兩個不同的拳譜。
從內容上看,「五行」是作為十法之一來提出的,「橫拳」一詞首次出現,但尚未形成系統的五行拳。這說明五行拳並非始於曹繼武時代。少林寺心意把中沒有五行拳,洛陽馬學禮一系也沒有五行拳。五行拳應始於戴龍邦時代。
少林寺僧對此「十法」,極為重視,逐代傳抄,已成為指導練習「心意把」之經典。
(三)心意把在少林寺拳法中的地位
少林寺拳法分外功拳和內功拳兩部分。外功拳指:大、小紅拳、通臂拳、羅漢拳、梅花拳、七星拳、朝陽拳、炮拳、長護心意門;內功拳指:心意把和柔拳。
心意把為少林寺僧的秘傳技藝,不僅不傳外人,對一般僧人也不輕易相傳,故少林寺有「寧教十趟拳,不教一趟把」之說。千佛殿內的48個凹陷的腳坑,就是武僧長期練習心意把的見證。
千佛殿一名毗盧閣,初建於明代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重建於清代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此殿7 間,308平方米,殿內青磚地坪上共有48個腳坑,4行,一字形橫排。坑長80-90釐米,寬50-55釐米,深6-8釐米,兩坑中心相距110-130釐米。據筆者10年前考察,除千佛殿外,白衣殿及寺仙各院凡有青磚鋪的地坪,都有腳坑,大小與千佛殿內同。近來整修廟宇,僅存留了千佛殿內的腳坑。由此可見,少林寺僧為練心意把花了多大的功夫!心意把在少林寺拳法中的核心地位,也就直分明顯了。
(四)心意把心意六合拳架式之比較
據《-少要武法要略》載:「心意把為十二大勢,十二種變化。」
《曹繼武十法摘要》序言介紹,心意六合拳早期拳法為:「前後各六勢;一勢而為十二勢。十二勢仍歸於一勢,且有剛柔之分。剛者在先,固征其異;柔者在後,尤寄其妙。」二者記載是一致的。
據德根法師介紹,心意把內容為:起勢把、左右把、翻身把、地盤把、起縱把、騰挪把、亮翅把、展翅把、推上把等。
另據少林武術黨校校長梁以全介紹,心意把名稱為楔鐝把、虎撲把、偎身靠、雞形步、游龍飛步、丹鳳朝陽、葉底偷桃、猛虎登山、毒蛇探穴等。
二者所說雖名稱不同,架式還是一樣的。各把都是單式拳法,無套路,一左一右練習,運動在一條線上。
以寺僧常練心意把的兩式為例:
其一:起勢把。
立正,兩手下垂,目視前方;然後,兩手握拳,護襠,拳心向外,手背相靠,間距寸許;兩肩微扣,頭向左轉;目視左前方。形似心意六合拳中「熊出洞式(一名輕上站)。接著提左膝,調左膀、上屈肘;同時右拳前衝,右腿直立。然後懸起的左腿向前邁一大步,成弓步;同時左拳變掌順勢下撲,右拳收回,變陽拳護右肋。形與心意六合拳中這」虎撲把「相似。然後提右腿、出右腳前踩,作「卷地風」式;在提右膝,出右腿的同時,右拳作「衝天炮」式上打;左掌護右肘,繼而作「落地炮」式;右拳下劈,在在左掌心中用力一砸;右腳震地,拳腳均發聲,二聲合一。此式較陳式太極拳中「金剛搗碓」剛猛得多。一左一右,兩式反覆練習。
其二:左右把(楔鐝把)。
開始練步,兩腿下蹲,半側身;兩腳一前一後緊靠;後腳尖與前腳心相合;兩臂下垂;雙手握拳;左臂垂於襠間,拳心朝左;右臂垂於右腿外側,拳心朝右;手背相牟。想步時,左腳尖抬起,離地寸許,腳跟不離地;左腳進一步,右腳跟一步。其身法、步法與河南心意拳的「踩腿」類似。然後起身左旋,左手變掌在胸前一劃;起右拳作「衝天炮」;同時提右膝;左手護右肘。繼而身下蹲,右拳下砸;左掌變拳隨之下砸,仍在右肘內側。此與心意六合拳的「斬手」式大略相同。按此式一左一右,反覆練習。
要領:起要橫,束身而起;落要順,展身而落。起如「丹鳳朝陽」,落如「猛虎撲物」。
心意把和心意六合拳除了具體名稱有些差別外,其架式、運動特點和鍛鍊要領是一致的。
李天驥在《形意拳的發展演變》中寫道:「我國嵩山少林寺,很早流傳著『心意拳』,也稱『心意把』,作為該寺傳留的最精拳術之一。1963年作者實地觀察了少林寺老僧人吳山林所練『心意把』,其運動特點與流行的形意拳確有很多相近之處,咪研究形意拳歷史又提供了線索。」
筆者考證,吳山林並非僧人。他的父親小名吳軲轆,自幼出家少林寺,法號寂勤,得到湛舉大師和其他大師的真傳,為清末少林寺中傑出的武僧之一,尤精於心意門拳術。寂勤40歲還俗,後生山林,傳其心意把。遍閱少林寺的文獻、資料和實物,未見在清代以前該寺有心意把的記載。千佛殿腳窩當始於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由此判斷,心意把當始於清代。
(五)初步結論
從文獻對照和動作比較,可以確認,心意把為心意六合拳的初期拳法,應為姬際可「傳藝河南」時留在少林寺的一支,從此被少林寺僧看作是不可外傳的拳術精品,在少數僧人中逐代傳習,輾轉至今。今人所習之心意把較古人會有一定差異,但總的來說,仍不失其本來面目。
(選錄自行吟居士《心意六合拳與少林心意把》一文
註:唐豪(1897-1959年)字范生,近代著名體育史學家及武術史學家。三十處代曾任中央國術館編審處長,對少林、太極諸家武術淵源有較深入研究與考證。
http://tinyw.in/JBIl
河南嵩山少林寺武術絕技:心意拳與心意把
中國河南嵩山少林寺武術中有不輕易外傳的內功秘技:心意把和心意拳。心意拳被稱為拳中之王,心意把被稱為看山門絕技。近日拜讀《少林與太極》 9 李先生《心意拳與心意把》一文有諸多不同看法,就本人練習嵩山少林寺少林心意把心意拳30 余年之體會,談幾點粗淺看法,以拋轉引玉,並請行家指正。
一、心意把心意拳之區別
少林寺心意把與心意拳是不同的兩種拳法,不能混為一談。
1 、心意把:心意把沒有十二大勢,而是只有一勢,此一勢又有左拳右拳之別而為左右勢,由此左右勢化出十二種變化,而起落把勢皆一樣。少林寺心意把是把一勢多次重復,配合發聲,在起落、飛縱、翻身、內氣運使等方面配合變化的一種練內、外功的方法,能迅速提高內力、功力、爆發力、技擊水平的古傳功法,而不是一趟十二大勢的拳法。
2 、少林寺心意拳:
少林寺心意拳被已故行正方丈稱為拳中之王,歷代高僧一向秘持不肯輕傳,本人研習少林寺武術多年,研習過名稱不同的心意拳。其內容雖不相同,但其風格大體一致。如少林寺貞緒方丈之外甥柴宗漢老拳師所傳的心意把心意長拳,寂聚大師後代吳山林師爺所傳的心意拳,已故少林寺初祖庵行夏大師的心意拳,其套路相近,而以吳山林大師的較為完善。其結構內容如下:
少林寺心意拳共有三段,第一段以左蓋右打為主,重在訓練出拳速度、力量及蓋打技術。第二段重在練習攔打(外攔掠手)連環打、斬截挑領諸法,其特點是架勢古朴,多次重復,而且有雙恨腳、沖天炮、望眉攢加反背攢心炮諸動作,有猛虎之威猛,並非有雞、猴、鷹熊之形態,與河南流傳的心意六合拳無相同之處,從勢法、發力特點看皆是不同的兩樣拳法。與心意把也大不相同,其雙恨腳與少林寺大洪拳相同,其裹邊炮與少林寺炮拳相同。其步型以弓步、丁步為多,其出拳大多配合上步或退步,並是一手防,一手攻,招招實用,勇猛激烈,發力順達。其上法特點是連環打法,連環步法,勢勢連環,偶意深刻。與寺外流傳的心意六合拳大不相同,決不能混為一談。
按老拳譜所示,心意者虎拳也,以取猛虎之威,以心意氣之貫通,非像虎形而取其威意也,與目前行意門的心意拳有巨大之差別。
二、少林寺心意拳、心意把之源流
據多種文獻資料記載,心意拳和心意把皆為少林祖師達摩大師所傳。當時所傳究竟何樣已無法考證,寺內老禪師口傳心授歷代相傳,各代有增減,寺內有記載的最早有關心意把心意拳之根據是明代重修毗盧殿之記載及殿內地面上之腳窩為寺僧練心意把、拳所造成,可知此種拳在明代已大盛,其起源當早於明代,而六合心意拳之著名拳師姬龍平生於清代,故少林寺心意拳決非姬氏所創不言自明。
三、少林寺心意拳與姬氏六合心意拳名稱及風格特點大不相同。
1 、名稱意義之不同:
少林古拳譜論心意拳時曰:「心意二字指心使於目,氣使於心,又曰:「心意者虎拳也 」。非常明顯地表現出心意拳是虎拳,少林古譜在心意通臂和參中曰:「心意者虎形拳也,虎身大力猛,遇物則直撲直上,故勢大而力猛,通臂者,猴拳也,猴身小而力弱,常有被吞之患,故遇物則左移右閃。」故心意拳主要風格象型為虎拳,又取猿猴之騰挪移閃,並非有鷹、熊、雞、燕、猴等之十大勢。與河南流傳的意六合拳不同,少林古譜詩曰「通臂名移閃,心意號騰挪,遠來接取便,進來遭不著,密雲遮日月,總為妙術多。」河南心意六合拳又名守洞塵技,其心意拳譜與少林寺心意拳譜也大不相同,故硬說成是一種拳法實為牽強。
2 、拳理拳勢之不同:
少林心意拳是三段的拳法,主要取意虎威,勢法古朴,講七拳,少林古譜論曰「心意拳譜」七論曰:「心意拳論,何為拳論,總心意一動,渾身俱動。」講心意六字:「攢、撲、裹、束、挑、領。」六字,又論為「七拳名曰斬、截、裹、束、挑、領」,而心意六合拳則為守洞塵技,它以模仿十種動物之形態而演變為拳法,心意門人稱十大真形。十大真形者,雞、龍、虎、蛇、燕、鷂、馬、熊、猴、鷹,以鷹熊兩藝為本,鷹形專司進攻,熊形專司防守,身成六勢即:雞腿、龍腰、熊膀、鷹捉、虎包頭、雷聲(見李先生在《少林與太極》 92 年第二期《河南心意六合拳概論》)一文中列舉了 22 個單勢名稱及心意六合拳的發力勁道:「蹲、涮、搖、擰、插、踩、撲、裹、束、決之十勁」,顯而易見,與少林寺心意拳理、拳勢大不相同,少林心意勢法古朴簡便,而守洞塵技較為復雜,如果說守洞塵技是由古朴心意拳發展充實而成,倒有其可能,而決不會由完備而退回古朴之簡練也。
3 、源流及拳譜之不同:
( 1 )少林寺心意拳源流。
心意拳為古老拳譜。據多種拳譜記載,為達摩祖師見眾僧體弱而傳授的健身的法門,為心意拳的雛形,後代增益變化,但仍保持有勢法簡單,拳意深奧,風格古朴,技法高妙之特點。寺內老禪師皆言為達摩祖師所傳。形意拳著名大師孫祿堂在形意拳學一書中自序寫道余賞聞吾師雲:「形意拳創自達摩祖師,名為內經,經宋岳武穆王發明。當明清初之際,有浦東諸馮人姬公先生諱際可字隆風,武藝高超、歷經有年,始終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譜數篇,融會其精微奧妙,後傳授於曹繼武先生……」孫先生為形意門嫡傳弟子,所言當屬不虛,達摩不會拳之說實為牽強,此說為形意拳源流術及姬先生小傳並未說姬先生創少林心意把拳之說,李先生是將心意與形意混為一談了,此其一。少林心意拳與心意把亦非一種拳法,李先生把少林寺心意拳與心意把混為一談,是認識上的偏頗,此其二。
少林絕技並非之心意拳、心意把,尚有炮拳和眉齊棍。炮拳可加把合練,心意拳中則無加把之傳授,但有炮拳之動作。因此可知心意拳是少林寺古傳拳法、心意把是與其並行的練內力、發力技擊運便的功法,不能混為一談。
( 2 )六合心意拳源流:
據六合心意拳譜記載,原名《守洞塵技》拳譜,該拳譜是否如李先生所輪之《心意六合拳》。「河南心意六合拳概論」文中所說,河南心意拳又稱為「守洞塵技」六合拳,心意門似為相同拳法,不知是李先生有誤把原六合心意的心意二字提在前面,而成為心意六合拳,或是兩種不同拳法。
http://www.sldzzs.com/kongfu/49.html
少林心意把簡介
心意把是少林寺最上乘的武學文化,是拳中之母,功中之功。諺雲:「太極奸,八卦滑,論毒毒不過心意把」、「練拳不練把,等於瞎胡打」、「寧教十趟拳,不教一個把」。把,指的就是心意把。心意把是兼顧修習內功與實戰技能的上乘拳法,修行內容包括練心、練意、練氣、練力、練聲、練打、練變化、練透風巴掌等。心意把是單勢練習形式,無套路,即將起落把、左右把、十字把等把法反復練習並互相配合,根據交手對象的形勢變化而變幻無窮,並不拘泥於固定的路數,充分體現了少林武學之博大精深。
練習心意把講究配合多種內家功法。其中身法包括龍身、雞腿(寸步)、猿猴不定腳、猴洗面、二郎擔山趕太陽、獅子抖毛、蔣公搖轆等;氣法有混元氣、氣包身、點氣、開氣、化氣等;骨法含七擰八圪扭、措骨、磨骨、擰骨、束骨、騰骨等。心意把也可以和秘傳的少林二十四路彈腿、十八路羅漢拳、炮錘、小紅錘等套功配合練習,即俗稱的套把。由此可見,心意把絕非是由種地鋤掘頭等的勞動方式演變而來的,而是由具有千年歷史根基的少林武學文化沉淀的智慧結晶。
楊桂吾宗師傳心意把時說過這樣的話:
「心意把是少林主練內功的不傳之絕技。其練法是勢道簡單而功大,架道簡單而難練,苦練三年難進千佛殿。此功練習必須發聲,作到聲如雷,手如電。練習心意把若不得真傳,則練壞身體,俱傷內髒,俱傷筋骨,不如不練。所謂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練習心意把者不僅要有較深的少林內家功夫,還要有真正傳承心意把的師傅指導練習,否則練功無望且可能致殘。
在選擇傳承上,只傳入室弟子。當然傳承的前提必須是品行素質好、武學修為高、心智成熟的弟子才有資格得到真傳,而且學習的時候要切記:尊師重道,循規蹈矩;誓言不外傳、亂傳,不招搖,要秘密練習;在練習上要循序漸進,切忌逞強好勝、企望一步登天;要堅持每天修煉,功到自然成。」
對於練習心意把曾還有這樣的說法:最好是夜晚去郊外比較孤僻的墳地、山崖、窯洞、密林等幽靜且無人之地練習,在這樣的環境下能更好地鍛煉練者的心意膽識和天地之間自然反應及精、靈、顫勁等,鍛煉效果尤佳。
http://www.shaolinwushuchina.com/show.aspx?pid=102&cid=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