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妖、魔、鬼、怪的區別
【一、妖】:
這個詞在西方常稱為怪物,一般指容貌恐怖的動物或獸人,而在東方常合稱稱為妖怪,妖怪是一個籠統的貶義詞,泛指一切有超能力或是法術的非神非仙非人非鬼的由動植物修煉的已經幻化出人形(有的未必幻化成人)的物體。
其中妖以動物修煉而成的居多,例如蛇妖,兔妖;而怪以植物修煉而成的居多,比如樹怪。但這也不是絕對的。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動植物們在修煉過程中如果一心向善悟道的話,是完全有資格修煉成仙的,妖與怪是動植物們修煉方向向邪惡這一面發展的不良結果,在修煉過程中(也就是未成妖怪或仙,但已有部分法力之前),這些動植物們常被稱為精,比如兔精,人參精等,比稱妖怪略有善意,但也可一概稱為妖怪(注意並非本質意義上的妖怪),妖怪白天晚上皆可活動。
【二、魔】:
魔從狹義上來說和妖基本相同,但有兩個區別,其一是魔在法力上是遠比妖要強大的多的,一般的神仙都不一定是其對手,是資深的妖怪,且帶有一點反政府性質。
其二是魔有可能是仙和神誤入邪道而墮落成的,妖則是動植物土生土長的。魔白天晚上皆可活動。
【三、鬼】:
很多人將鬼與妖,魔並談,認為他們差不多,這是極其錯誤的!鬼為至陰之物,一般俗稱為魂,言下之意就是陽壽盡了,陽間的軀體沒了,只剩下了矇朧的非實體的單元。鬼絕大多數由人死後,魂離體而化成,只能在陰間活動,如果回了陽間也只能在夜晚出來,由於人的陰陽平衡被打破,變成純陰之體,自然多了一點超能力,但極其微弱。所以說鬼的力量很弱的。鬼的出路一般有三,其一是投胎轉世為人或動植物,其二是在地獄裏受苦,這兩條最為常見,還有一條是屍解成神,一般來說是人在陽間或多行善事,或修道,或受高人指點,或受敕封,但卻沒有機緣肉身化仙只能在死後屍解飛升為神的人。其實這些人並沒有直正的當過所謂的鬼。鬼只能晚上活動,白天是絕對不可能的。
【四、仙】:
有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從廣義上講的話,仙有五種,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鬼仙不離於鬼,人仙不離於人,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天仙不離於天。
鬼仙---陰中超脫,神象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
人仙---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地仙---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神仙---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鍊頂。玉液還丹,鍊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忘形,胎仙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升仙,超凡入聖。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天仙---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神仙。地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既為天仙,若以厭居洞天,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官官升遷,曆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從鬼仙以上, 逐級加深
還有一仙,卻與天仙 .神仙 .地仙 .人仙 .鬼仙 都不同“屍解仙”。“屍解仙”屬於修鍊的方式,也是修鍊的境界,但現在基本沒人在提及了。
有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從廣義上講的話,仙有五種,天仙,地仙,人仙,散仙,鬼仙。狹義的仙即指天仙,地仙。這裏只說一下狹義的仙,即與神相區別的仙,仙這個概念也是純粹的宗教性質的,言下之竟,是道家的專有,無論是不是道士,成仙的人或物總是和道教是息息相關的。仙是肉身成聖,功德圓滿之人,所有的物體皆可成仙,成仙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被動成仙,無論是人,動物,植物甚至是非生物,都可以被動成仙。比如受仙人點化,或被仙人仙氣感染,或服食道家仙丹靈藥,或生長環境吸天地靈氣,都可以使物體成仙。此中例子有很多,不舉例了。
第二種是主動修仙,“凡有九竅九轉者,皆可修仙“,所以只有人和少量動物可以修仙,當他們信奉道教,主動修煉道門正宗法術,多行善事,其中的有緣人就可以修成仙道。但必需是修煉正宗法術,如果修煉了旁門,即使有成,也成不了仙道,只能是妖魔。
成仙以後,如果沒有受到官方承認,只能算是散仙,未入真流,但已得逍遙長生之體。如果受到官方承認,就入真流,成為真仙。此時可以選擇在天庭為官,也可以不去,畢竟是自己修的仙,不服玉帝管。此時可以找一方仙山名島,自在逍遙,終日下棋喝酒訪友,沒事去聽聽天尊們講經,不問世事,真可謂至樂也!
關於仙的傳說,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在中土廣泛流傳。《莊子·逍遙遊》中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在燕齊海濱一帶,傳說有蓬萊、方丈、流洲三神山,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藥,禽獸盡為白色,所居宮闕都用金銀做成。《神仙傳》中也對仙人作了許多形象生動的描述:或者聳身入雲。無翅而飛;或者駕龍乘雲,上造天階;或者化為鳥獸,浮游青雲;或者潛行江海,翱翔名山;或者吸食而氣,辟穀茹芝;或者出入世間而人不識,或者隱其身而莫能見。仙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潛江隱身,神通廣大,無所不能。
道教最早經典《太平經》中的神仙體系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此皆助天治也。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晉代葛洪的《抱樸子》將仙人分為三等:“上士舉行升虛,謂之夭仙;中土游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天隱於》又將仙人分作五類;在人稱人仙,在天稱天仙,在地稱地仙,在水稱水仙,能神通變化稱神仙。《太真科》中又分為九品:“上仙、高仙、大仙、神仙、玄仙、真仙、靈他、至仙。
據《雲笈七簽》載:道教有三十六天說(聖境四天、四梵天、三界二十八天),三十六天總由三寶君所統。其欲界為“有色有欲”,“交接陰陽,人民胎生”。欲界以上為色界、無色界,“人壽命長”,但未斷生死。四梵天又叫種民天、聖弟子天,“人斷生死,三災之所不能及”。三清境是九聖、九真、九仙所居。
道經載: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三島,皆人跡所稀絕,為仙人游息之處,有不死之仙草。十洲為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鱗洲、聚窟洲。三島即昆侖、方丈、蓬丘。在地上的諸名山中,有仙人及真人統治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是上天遣群仙統治之所。七十二福地,在名山大川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多得道之所。
道教認為神仙是真實存在的,道教大量的神仙記傳、神仙故事、神仙傳說等,都以生動的實例來論證神仙的存在。葛洪《抱樸子內篇》中《論仙》、《對俗》兩篇,反駁懷疑神仙存在的種種觀點,論證神仙實有。有人認為,有存必有亡,有生必有死,這是人之常理,““未聞有事於萬年之春,久視不已之期者矣。”《抱樸子》說:“夫存亡始終,誠是大體,其異同參差,或然或否,變化萬品,奇怪無方,物是事非,本鈞未乘,未可一也。”認為天地無窮,電鶴長存,所以未必所有的人和物都遵循生死存亡的規律。有人從人皆稟氣而生,“受氣皆有一定’出發,斷定所有的人“皇天賦命
無有彼此”,都有生死。《抱樸子》指出,人有差異,物有變化,因而存在著特殊的人,可以變為仙。世俗之人,多不“知道”,不“行道”,不信神仙,迷戀名利,自然成不了神仙,見不到神仙。
《對俗》篇繼續論證神仙實有。有人說:“龜能土蟄,鶴能飛天,使人為須臾之蟄,有頃刻之飛,猶尚不能,其壽安可學乎?”《抱樸子》指出,人雖然不能“土蟄”、“飛天”,但萬物之中人最為靈,自有高出動物之處,“真人僅今學其道引以延年,法其食氣以絕穀,不學其土蟄與天飛也”,不妨礙能修仙。
道教謂人人皆含道性,“我命在我不在天”,皆可修道成仙。首先,道生萬物,道寓於物,而道是永恆的,“道不可見,因生以明之”(見《太上老君內觀經》),“生,道之別體也”(見《老子想爾注》,所以“學生”守道,就可以像道那樣永恆。“深根固蒂”即可“長生久視”。《抱樸子內篇·至理》說:“夫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順氣以生者也”,因此只要服氣、守一,返樸歸根,就可長生,可以成仙。<br> 其次,用形神關係理論,論證可以修道成仙。通過對事物的變化和醫藥等的作用,來類推神仙可成,神仙實有,神仙可學。為此,道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仙學理論和修仙方術。
太上老君,即老子,老聃,又叫李耳,歷史上實有其人,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隨著道教的發展,對老子的神化日益加劇,認為老於與元始天尊一樣,乃是生成宇宙之本源。北魏時,始出現太上老君的稱呼(見《魏書·釋老志)),以後這便成為道教對老於正式的尊稱。道德天尊位於最高三天界的第三層太清仙境。農曆二月十五為老於聖誕太老之神即太上老君,老子,為三清之一,道教之始祖。
【五、神】:
神這個概念不是宗教性質的,與佛和仙不同,神是個信仰概念,是個制度概念,這點要詳細注意。我們這裡不談上古大神,只說後世之神。有些上古時期的諸如女媧,共工,祝融,刑天等為先天自然之神,與後世所謂的神是有嚴格區別的,一般俗稱為大神或稱上古大神。廣義五仙是天地神人鬼,上面說的仙指的是天地兩仙,這裡談的神指的是神仙和鬼仙。神是人死後受到敕封而到天上或地府做事的人,請注意是死後,言下之意就是,神肯定是由魂魄歸天后而成的,沒有帶走自己陽間的肉身,而且一般在天上工作,諸如封神榜最後封的皆為神。
成神的人不需有宗教背景,不需要學習修煉相關宗教經典,更不需要是道士或是和尚。只要你有緣份,或是陽間十分優秀的人,或是多行善事的人,或是受人間百姓尊敬的人,都有可能在死後被天庭封為神,分在天上或地府當官任職。比如後世的包拯,文天祥,關羽等人,他們都不信奉道教佛教,更沒有進行過修煉,只因陽世影響太大,為人優秀,死後就被天庭吸收為神了。所以神這個概念並不是單純道教的概念,這和仙佛是有區別的,但往往被很多人忽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