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處:http://ppt.cc/,ycp

重視英文的台灣社會/職場

台灣是個很奇妙的地方,明明有95%以上的人,天天以中文做為社會互動與溝通的語言,然而,我們的媒體、教育機構、職場、出版品,卻鮮少告訴我們,該如何學好中文?

我們不證自明的認為,生活在中文環境裡,從小到大每天使用的中文,怎麼可能不好?怎麼可能還要學? 

實際情況是,台灣人能夠學中文的機會,就只有在學校的那幾年,畢了業、出了學校,到處都是學外文的補習班與教材。不信的話,看看坊間出版的語言叢書、語言補習班開的課程,九成都是如何學好英文。

多數台灣人的中文並不好,基本的聽說讀寫,都能流暢者不多。不信的話,看看媒體上公司發言人的公開發言,摻雜了多少英文文法/單字、贅字、語氣詞等等語言垃圾。
 
至於英文,相信不少人認為,那可是國際化的語言,是全球化的語言平台,想要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英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利器。所以,整個社會將語言學習的重心放在英語。

職場也是如此,商管書與商業界成功人士不斷告訴我們,英文很重要。公司聘用員工時,英文好的也會被優先錄取,中文好卻不被視為一種能力。

英文的重要性在識世

英語的確很重要,擁有好的英語能力,的確能替上班族加分不少,例如接待外國客人、外派出差,都需用到英語,是種能重要的即戰力。

然而,光是英語好,不代表就能做好工作英文能力對於上班族/工作的重要性,是衍生附加性質的。一個人必須先擁有邏輯思考力、解決問題能力,知道如何觀察、思考、解決工作問題,英文能力才對工作有加分作用(幫助他將業務拓展到全世界去)。光是英文好卻不懂思考,不會做人,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於工作可說毫無幫助。

學好英文真正的意思並非「識字」(指懂得該語言的聽說讀寫),而是「識世」(透過該語言的掌握,進而理解該語言系統中的思維邏輯與人情義理的運作)。學習英文的重要性,首先在於懂得英語文化圈的思維與做事方式,懂得如何和其交談、溝通,作生意。光是英文好,但卻滿腦子中文思維,雖然能用英文和人說話,但卻無法有效溝通。

即便是以英文作為中介平台,和另外一個母語非英文的人溝通,也是一樣的。當兩個非英語世界的人借用英文當平台來溝通、交易時,同時也借用了英文文化圈的思維與溝通模式,好在雙方之間取得某種最大公約數,好讓溝通能夠順利進行。

對於英文,我們有太多複雜糾葛的情緒摻雜其間,英文是過去六十年來國際社會最重要的語言(再早之前,則是法文,十八世紀的俄國貴族與十九世紀的歐美讀書人一定要學法文,才會被當作有教養),懂得英文彷彿代表自己能和先進社會接軌。除此之外,從小到大,精通英文除了是功課好的象徵,也代表將來擁有較好的出人頭地機會。

英文被台灣人附加了太多的意識形態與想像,又不斷被社會輿論強調,以致於浮現英文至上論的極端基本教義派,較有能力的父母從小就把孩子送往雙語教學的學校就讀,甚至有些人捨中文,讓孩子進入全英文學習環境,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學得一口好英文,好能贏在起跑點上。

英語重要,中文更重要

除非一個人的工作與語言高度相關(例如翻譯),或者經常要接觸國際事務(例如在外商或跨國公司工作),否則,用到英文的機會是很少的(再者,公司在處理真正重要的文件時,通常會委託專業翻譯人員,不會隨便丟給員工處理)。至少在台灣,職場上八成以上的上班族,根本不需要英文,反而成天都需要用中文。試想,一個在台灣賣汽車、房子、保險的業務員,用到英文的機會有多大?

台灣的職場卻不斷強調英語的重要性,鼓勵員工進修英文,卻很少人想過中文的重要性,更不曾積極要求員工提升中文程度(不懂中文,可以說就是不懂中文文化圈的做人處世潛規則,談生意自然也困難)。但是,如果要我說,我認為臺灣職場上九成九的員工都應該重修中文,特別是靠說話吃飯的業務員,把中文練好,用字遣詞要能表現專業、穩重,不要油腔滑調,讓人討厭。

以一般上班族日常工作使用語言的狀況來說,學好中文,遠比學好英文更重要。不懂中文,公務書信往有障礙,無法用精準而得體的語言和客戶溝通,更別說寫信/卡片給客戶,企畫案、專案報告與工作日誌的撰寫也成問題。英文不好,頂多是做不成外國人生意,中文不好,可是會連工作都做不下去。

丟掉英語迷思,認清自己眼下與未來的工作所需使用的主次要語言順序/佔比,妥當的分配學習該語言的時間,才能讓語言真正成為你工作的好幫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