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武術中有「一力降十會」、「一巧破千鈞」,到底力與巧的關係為何呢?
「一力降十會」是在「一巧破千鈞」之前的話,先要有「一力」才能降「十會」。
能夠破「千鈞」的就只有「一巧」。
鈞,千鈞之力的意思。三十斤為一鈞,千鈞即三萬斤。常用來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力量是有極限的,兩個有力量的人站在一起,誰巧誰贏。
但是要明白,比喻的對象只能是雙方立場同等的對象,例如大象對大象、野雞對野雞。
如果硬要把大象和野雞拉到一起比較,那麼「一巧破千鈞」就是一句空話。
所以,作為人來說,同等品種的兩個高級動物,有力就打無力,無力回去練,等到兩個人都有力,就要看誰巧了。
另一種解釋:
「一力降十會」,這個「一力」講的是「實力」。
「十會」是各種花俏的「技巧」(博而不精的意思)。
這說法就像「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或「拳不打功」,等同的意味。
也就是說在真正的「實力」面前,「技巧」反而顯得微不足道。
力不打拳,拳不打功。
所謂力不打拳,是指力大者不如會拳者,若與拳家交手,只能敗北。
所謂拳不打功,是指只會拳腳而無功力,若與功深者交手,必然潰敗。
一力降十會。一巧破千鈞。能得巧者,鳳毛麟角。 故日下所為高手,多為一力降十會。
可惜今之武者,常自欺欺人於得巧,白白送給了練力者。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