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http://goo.gl/KzVbX
1。楊少侯自殺海上
關於楊少侯自殺,在陳微明的海雲樓集中有明確記載。那麼楊少侯為什麼自殺呢是因為有幾位國術館的教師通過李景林約好了楊少侯,要與楊進行切磋交流。時楊已68歲,雖名氣很大,但真打起來已力不從心。楊少侯是很要面子的人,事先請人試了回手,確感非常吃力。由於答應李的事又不好回絕,為了保全楊家太極的名聲,於是選擇了殺身成仁。
2。郝維禎受窘
民元郝維禎來京,遭楊健侯冷遇,在京城站不住腳,於是去了天津,去訪李存義和李瑞東,在河北公園李存義的徒孫李玉琳向郝請益,試了回散手。郝維禎竟不能勝。於是又折回北京,斯時盤纏用盡,病困交加,潦倒在宣武門,幾於斃命。後經人救助才終於得以返鄉。
3。吳鑒泉汗顏西子湖
民國十八年,杭州舉辦國術遊藝大會,吳鑒泉應邀為評委,同時作為表演員表演太極拳,時評委副主任褚民誼是吳的學生,吳頗得意,評判時對朱國祿的拳擊打法頗有微辭,認為朱的打法不和於國術。時朱國祿之胞弟朱國禎邀吳與自己作一對上臺一較,朱國禎稱我只用國術,不用拳擊,看能不能打。朱站在臺上三次邀吳,吳不敢應。時值深秋,而吳竟汗流滿面,雙手微顫。後經李景林與陳微明調解,才作罷。
4。陳照丕動口不動手
國術館有摔跤名家楊法五,生得虎背熊腰。聞陳談太極拳以輕破重之高論,欲與陳一拭,陳遠避之。一日陳教拳時,楊又至,立於一旁。陳望見,立刻解散學員。至楊前頓首曰:您總得讓我混碗飯吃,我不敢在您跟前練拳,可您總得讓我有個說拳的地方吧。
5。武術家也是普通人
真正修養高深的沒有幾位。1979年在京的老武術家在西單聚會,由於文革後很多武術界的老人兒很久都沒見面了,一般見了面都客客氣氣。都相互稱對方為某老師。孫劍雲看見吳圖南向吳打招呼說吳老師您來的早啊。吳回答道我在等你那,干閨女。孫劍雲反映可是真快,立刻跟了句:哎,你這干孫子,怎麼幾天沒見,跟姑奶奶開起玩笑來了!吳圖南站在那兒尷尬地笑了笑,沒敢再說話。旁邊不知是誰說了句真是自取其辱。往事歷歷在目,講出來是想說明今天的人不要被故事和文字異化了。
包不同敍述:
汪佩琴說“(馬岳梁老師)一足著地,以金雞獨立之勢,用少腹迎著三十來歲青年拳師的雙推掌。雙方相持不到一分鐘,這位推人的小夥子滿頭大汗,臉上神色顯得十分尷尬,而八旬老人依然是單足著地,神態自若。”青年說:“我在推馬老師少腹時,只覺得他腹中有一股氣在跟著我的手轉,只要我一用力,這股氣就會聚到用力處,使我的力在圓形的氣團上滑過去。”馬老師還曾在香港以金雞獨立之勢迎著五名攝影記者的推擊而不動。
skate評述:
skate初學楊式太極拳時,所接觸的書籍文章無不是說楊式拳如何如何厲害,如何如何天下無敵,楊少侯乃是楊家第三代中功夫最精純者,但其自殺一事一直是個迷。如瀛人先生所言為真,則殊為遺憾,須知李存義晚年在山東也曾經栽過,但也無損其一世名。
瀛人敍述:
1、《武當》2000年11期有篇文章,萬籟聲自述和澄甫交手始,結論是時年40歲的楊技擊功夫平平,不是年方26歲的萬籟聲的對手。況且萬在歷屆國術擂臺賽中成績也只是處於中游。
2。陳微明專攻楊家太極是有原因的。
民國14年春,陳因馮玉祥逼宮,辭了清史館篡修一職。憤然南下海上,於是創致柔拳社,並在報上登廣告招收學員。在陳登的廣告裏是要教授形意八卦太極三拳的。後來陳獨教楊家太極,是因為在致柔拳社的開幕典禮上,應邀前來的孫存周跟這位陳老翰林開了個玩笑,孫存周對陳微明說你這位老翰林都下海了,我們跑哪兒弄飯吃去孫存周疽饈橋醭攣⒚韉某意思是說他懂拳,可話未達意。使陳微明產生了誤會。陳微明想我跑到上海來讓老師的兒子沒飯吃,這怎麼行於是從此陳微明在致柔拳社只教楊家拳不教孫家拳,於是自然也就不教形意八卦了。李雅軒在楊家太極的傳人裏算是夠膽的,他參加了杭州的國術遊藝大會,雖然連輸了兩場被淘汰,但敢上去已屬不易。至於很多人為什麼最後練到太極拳上來,並不是因為太極拳有多麼突出的技擊作用,而是因為太極拳是個研究道理的拳,更是個適合老年人修身養性的拳。所以拳術家上了歲數後多轉練太極。其實,我本人也是個練了一輩子太極的,我舉幾個例子是想告訴人們不要迷信太極拳,不要聽信那些不切實際不合事實的有關前人的傳聞。
3。李雅軒書中的那個說法是3分實7分虛。
所謂3分實是李雅軒確實考入過中央國術館。所謂7分虛,第一,澄甫從未做過中央國術館的教務長,也不可能被張之江請去做教務長,因為那時中央國術館還沒有教務長這麼的職稱。中央國術館成立時設有少林門和武當門,沒有設教務處也沒有教務長。後來館內鬧起了門派衝突,而且愈演愈烈。於是在1928年底取消少林、武當兩門,設立教務處,教務處處長是朱國福。第二,澄甫在世時很少與門外人比武。楊澄甫教人多強調太極拳的健身效果,當時澄甫吃的不是技擊這碗飯,而是健身這碗飯。說澄甫是技擊名家,這種說法當時很少聽到。澄甫曾先後在江蘇國術館擔任一等教習和浙江國術館擔任過教務長,時間都很短。原因就是澄甫基本不外人比手,而在國術館與人比手是天天都少不了的。楊很不適應。楊澄甫在江南的名聲主要靠兩個人的宣傳和抬舉,一個是陳微明,陳微明為澄甫著書,使楊家太極拳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另一個是黃元秀,黃元秀通過練楊家太極拳治癒了他的肺結核,黃元秀在軍政界頗有些影響,澄甫能去浙江國術館當教務長便是黃元秀力薦的,黃元秀是浙江國術館的董事,在浙江影響很大。
純陽敍述:
褚桂亭是李存義先生的徒孫,褚桂亭的師傅是姜玉和,薑玉和的形意拳師承李存義。褚桂亭生於1893年死於1977年,終年84歲。褚桂亭一生軼事頗多。褚桂亭雖拜在澄甫先生門下,但澄甫並不喜歡他,因為他不會捧場。楊最喜歡的弟子是陳微明,武彙川和董英傑。其中陳微明與楊最交厚,他們是半師半友的關係。楊家的太極所以能夠普及,實得力于陳微明先生的宣傳與研究。楊門內多推崇武董二人,而實際動手功夫,褚桂亭卻在他二人之上。
skate評述:
澄甫的推功夫被李雅軒等人說得神乎其神,skate多年來一直以為楊的功夫在當時天下無敵,現在看來大謬矣。雖然澄甫為一代太極宗師,其定型的楊式太極大架如行雲流水,極具觀賞和健身價值,但是並不能由此證明甚至誇大澄甫在技擊方面的實際詣。
只看该作者
瀛人敍述:
1、練拳的一般說來比不練拳的多少要靈便些。但要稱什麼技擊名家、什麼精技擊,恐怕就有個標準問題了。據我所知,楊澄甫、吳鑒泉、陳發科等可以稱為武術名家,但很難稱得上是什麼技擊名家。技擊名家至少要符合兩個條件:硬條件是在擂臺比賽中名列過前茅。軟條件是在擂臺下贏過不少有名的練家子,但不是自吹出來的而是歷史上確有所載。就楊澄甫、吳鑒泉、陳發科來說都不具備這兩個條件。至於精技擊,則更是說明其技擊造詣非一般同道所能及的。堪稱精技擊的,一般是指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技擊高手。以吳公儀的技擊水平是無論如何也談不上什麼精技擊的。吳公儀至多可以算是略懂技擊而已。太極拳是個好東西,但它的好處主要是在明理、健身與修身上。硬要說它有什麼技擊特效,那就只有去吹肥皂泡了。最近在“武林”雜誌上看到了一篇童旭東先生的文章,其中談到了太極拳的技擊問題,談的很有見地,很有水平,這樣好的文章實不多見。真能把童先生的這篇文章讀懂了,也就能明白太極拳在鍛煉上是起什麼作用的,同時也就能明白,為什麼說武術家與技擊家是有聯繫的但又不是能劃等號的。
2、 技擊的成就七分在人三分在藝。古往今來莫不如此。技藝的品位在於其是否能合於理。術合于理近於道則不分優劣。從這點上講形意八卦太極皆為上品之選。若單就技擊而言,形意考究發力之道,發力乃技擊之基礎,故用於技擊似更直接。所以近百年來善技擊者多出自形意一門。但太極、八卦於技擊上也各有獨到之處,只因其特點不是技擊術之基礎,故純修太極、八卦而不及其他者,欲成就技擊難矣。人言馬貴只練八卦不及其他,其實馬貴兼練少林羅漢拳,其拳路不僅有轉圈,更有直趟,出手甚硬。真正的技擊大家非博採眾長不可。民17之國術國考、民18浙省、上海兩次國術大賽其名列前茅者多為內外家兼修。其中尤以練少林、形意、查拳、通背、摔跤者為眾。他們所兼修之太極、八卦,也只是孫氏太極、孫氏八卦,也就是經過孫先生改善了的太極、八卦,與老譜的太極、八卦已有出入了。傅鍾文先生講:孫先生在世的時候,就被世人視為神一樣的人物。傅先生說,當時有名的技擊家大多拜在孫先生門下。但到底鍤拳好在哪里,我沒練過,所以也說出來。而我所認識的一些孫先生的弟子,都是原來就有其他拳術的基礎,後來又得到過孫先生一些指點而有成者,如李玉琳先生等。他們的拳大多很雜,很難說哪一手是誰的,哪一手又不是誰的。任何一門藝術都有絕頂天才,孫先生就是技擊藝術的絕頂天才。但天才的弟子不一定還是天才。不是天才的師尊也不一定就教不出天才。沒有當過狀元的師傅有可能教出當狀元的徒弟,同樣,得過狀元的師傅不一定就有當狀元的徒弟。彼一時,此一時。不能由彼及此,也不能因此非彼。還是就事論事的好。
3、孫劍雲、尚濟、馬岳梁都不是職業拳家。一些真正的拳家解放後很少出頭。象孫存周和許延曾都是身懷絕藝者。但又有誰去研究他們的藝業和事蹟呢?自1956年國家體育領導部門開始反唯技擊論後,有真正能耐的拳家更是很少露頭了。我並不否認孫淑容、馬岳梁他們在太極拳方面的造詣,但是他們在拳術上的實際功夫是根本無法與尚雲祥相提並論的。儘管他們比尚雲祥活的年頭長,但這只能說明他們養生有道而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