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saac(阿牛) 
Email:isaac_an@yahoo.com

獨孤求敗這個人物,恐怕是金庸筆下最出名的未出場人物了。這個人物的出名之處,一來在於他那極富個性的名字(據某估計,多半是他成名後自己改的)﹔二來是他那傳說中無敵於天下以致於求一敗而不可得的劍術,和因此而造就出來的兩位隔世傳人男主角---楊過和令狐沖。

不過,也許是因為他的兩個隔世傳人過於「膿包」的緣故罷,至少在所有男主角中,他們的武功算不得最出類拔翠的,因此有人認為獨孤求敗的武功也不過如此。

由此,某決定對獨孤求敗的劍學之道做一番考證,以博諸位一粲,或者換一種說法:供批判用。

既然是考證,就難免要引經據典。而關於獨孤求最為詳盡且被認為是可靠的「文獻記載」的就莫過於他自己在「劍塚」上的題字了。

根據該「文獻記載」,我們知道獨孤求敗一生用過五種不同的劍,分別為無名利劍、紫薇軟劍、玄鐵重劍、木劍乃至無劍。

這五種不同的劍,事實上代表了獨孤求敗劍學的五個不同境界,在此不妨分別名之以:利劍級、軟劍級、重劍級、木劍級無劍級

首先來考察一下「利劍級」。

「獨孤九劍」顯然是屬於這個級別的武功,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用玄鐵重劍是根本無法施展「獨孤九劍」的。而在獨孤求敗的劍塚題詞中,對無名利劍又有如下評語:「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弱冠前」即二十歲以前。很難想像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年輕人能自創出「獨孤九劍」這樣的劍術,即便將這一創作的時間推遲到「軟劍級」階段,即三十歲以前,仍有其不合理性。據某認為,劍術的創造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有點類似於圍棋的定式,是經過無數前輩高手推敲琢磨後才逐漸完善的一種體系結構。而看過《笑傲江湖》的人都該知道,「獨孤九劍」是一個極其複雜和完善的武學體系結構,其中包括了總訣、破劍式、破刀式、破掌式等等極具完備性的武學理論。作為個人,要創造這樣一個完整的武學體系,需要極其豐富的經驗和閱歷,不管怎麼說,一個三十歲不到的年輕人都是幾乎不可能擁有這麼高的經驗和見識積累的。武學奇才如張三丰也須到百歲之後才能自創太極劍和太極拳(這是一個以柔克剛的武學體系,相當完備,而且發前人所未想,不愧為一代大宗師),相比之下楊過三十多歲時自創的「黯然銷魂掌」則不過是東拼西湊的大雜燴,毫無體系可言。

由此不難斷言,「獨孤九劍」最有可能是獨孤氏的家傳武學,正如慕容氏有「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大理段氏有「一陽指」和「六脈神劍」一樣,而且就劍法的名稱來分析,也是家傳武學可能性更大一些。獨孤求敗非常幸運地出生在這個武學世家,因此在十歲不到的年紀就學會了這套家傳絕學,得以仗之「與河朔群雄鋒」。

然而,獨孤求敗畢竟有其過人之處,他在二十歲左右時,便跨入了他劍術造詣的第二個境界「軟劍級」。

關於這柄軟劍,獨孤求敗的題字頗耐人尋味:「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

從表面上看,將「誤傷義士」歸咎於軟劍的「不祥」,並將其「棄之深谷」,似乎實在有失高手的水準。然而仔細推敲一下,仍不難發覺其合理性。

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獨孤求敗棄利劍而就軟劍原因。

眾所周知,「獨孤九劍」是一種很容易達到「無招」境界的劍法,但達到「無招」的境界後又會如何呢?令狐沖在未學「獨孤九劍」前就曾問過風清揚一個頗有創見性的問題:如果對敵的雙方都達到了「無招」境界會產生怎樣的情況?風清揚顯然是從沒想過這個問題的,為了不致被後輩小兒問倒而顯得很沒面子,就以一句「當今之世,這等高手是難找得很了」敷衍搪塞過去了(這位太師叔顯然是很不負責任的),就因為這句話令狐沖日後可吃了大苦頭,與東方不敗一戰幾乎送掉小命。

獨孤求敗當時顯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而非常自然地,他也會想到一個直截了當的答案:「無招相較,快者勝。」(令狐沖在與東方不敗一戰中之所以大吃苦頭,正是因為對手太快了。)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獨孤求敗為什麼選擇軟劍了,軟劍的優點正在於其輕盈快捷,可以獲得比對手更快的速度。

然而凡事有利亦有弊,劍過於快了往往就難以收發自如,起初獨孤求敗或許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劍法已漸入魔道(很有可能還因為江湖中人稱他為「劍魔」而沾沾自喜),直至發生了那樁「誤傷義士」的「惡性事故」。

關於如何會「誤傷義士」,書中雖然沒有詳細記載,但根據其產生的結果(即令獨孤求敗將「紫薇軟劍」定義為「不祥」之物而「棄之深谷」,並由此開創了「重劍級」的新境界)來看,該是與「軟劍級」劍術無法收發於心有關。由此看來,獨孤求敗將紫薇軟劍「棄之深谷」的行動,事實上代表了獨孤求敗對「軟劍級」這段武學彎路的摒棄,和另起爐灶的決心,頗有一點「覺今是而昨非」的味道。而將「誤傷義士」直書於劍塚之上,又足見其坦蕩磊落之意,非常人所能也。

(題外話:獨孤求敗很有可能就在這段時期,將「獨孤九劍」傳與了那位「義士」的後人,以致於這套劍法日後能傳到風清揚手上,而楊過所見到的劍塚卻沒有任何關於劍譜的記載。)

放棄「軟劍級」這一劍學歧途之後,獨孤求敗以多年實戰經驗的總結,終於悟出了「以拙勝巧,以重壓輕」的劍學至理,從而對其祖傳劍法作出了第一次實質性的突破。

之所以稱之為「實質性的突破」,是由於作為獨孤家祖傳劍法「獨孤九劍」最高境界的「無招」,在「重劍級」這一劍學新境界中已經成為了一個基礎。

《神雕俠侶》中對楊過初練玄鐵重劍的情形有如下一段描寫:

「如此練劍數日,楊過提著重劍時手上已不如先前沉重,擊刺揮掠,漸感得心應手。同時越來越覺以前所學劍術變化太繁,花巧太多,想到獨孤求敗在青石上所留『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八字,其中境界,遠勝世上諸般最巧妙的劍招。他一面和神雕搏擊,一面凝思劍招的去勢回路,但覺越是平平無奇的劍招,對方越難抗禦。比如挺劍直刺,只要勁力強猛,威力遠比玉女劍法等變幻奇妙的劍招更大。」

從這一段中,我們不難發現,所謂「越是平平無奇的劍招,對方越難抗禦」事實上正是「無招」境界的自然體現。以楊過這般輕狂跳脫的性格(據筆者認為,楊過的性格極不適合練「重劍級」的劍法,獲此奇遇者若是換作少年時的郭靖的話,其所領悟的武學真諦將遠多於楊過),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下由神雕督促著練劍,尚能在數日之中就達到了「無招」的境界。(確切地說,楊過終其一生都未能在武學理念上達到「無招」的境界,但卻在使用玄鐵劍時自而然地把「無招」應用到實踐中去了。)這不能不說是「重劍級」劍的奇妙之處。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這段充滿了自信與豪氣的題字,說明在正當壯年之時創立了「重劍級」劍學的獨孤求敗在當時實已無敵於天下了。

然而學無止境,獨孤求敗開始尋求對自我的超越。「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正是這段歷史的寫照。

關於如何用木劍勝過重劍,曾經引發了楊過如下的思考:「玄鐵劍重近七十斤,這柄輕飄飄的木劍要能以輕制重,只有兩途:一是劍法精奧,以快打慢﹔一是內力充沛,恃強克弱。」

這兩種方法顯然都是不對的。「劍法精奧,以快打慢」已倒退回了「利劍級」和「軟劍級」的水準,不作考慮﹔而「內力充沛,恃強克弱」也僅適用於「重劍級」,倘若對敵雙方都是「獨孤求敗」,用這種方法較量的話,敗的必然是那個使木劍的「獨孤求敗」,所以也就談不上什麼「木劍勝重劍」了。

楊過顯然是照後一種方法練的,所以雖將木劍練得頗有聲色,但成就也就僅止於「重劍級」而已。這點在他與金輪法王的那場決戰中就得到了證明,當時他空手與金輪法王交戰,又要救郭襄,明顯處於下風,於是便開始後悔過於託大沒帶玄鐵劍,可見他當時的武功仍需借助玄鐵劍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所以仍屬「重劍級」的範疇。

那麼怎樣才是真正的「木劍級」呢?百年後的另一位武學大宗師張三丰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太極劍法的「以柔克剛」、「以我之鈍,擋彼之無鋒」。武當山上,張無忌以木劍迎戰方東白的倚天劍時,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真髓。但張無忌本人的武學修養並沒有達「木劍級」的水準,他和楊過一樣是在他人的指點之下將這些高深的武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的,所以日後會被波斯明教的「風月三使」以一奇招怪式殺得大敗。

獨孤求敗當年在海潮之中練劍,面對大海無窮無盡的威力,終於悟出了「以柔克剛」的道理。用木劍與玄鐵劍相鬥,使木劍者只要不去直攖玄鐵劍之鋒,一味與之纏鬥。時間一長,使玄鐵劍者必然真力衰竭,此時使木劍者就必勝無疑了。此即木劍勝重劍之法。由此,獨孤求敗達到了「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的境界。

神雕跟隨獨孤求敗日久,雖知其練功之法,怎奈口不能言,只能將楊過拉到海邊,讓他自行領悟。可惜的是楊過悟性太差,只知一味靠蠻力與海浪拚鬥,雖將內力練強了不少,但於武學修養上,卻是一點長進也沒有,無怪他始終沒能達到「木劍級」的境界。

最後,獨孤求敗提到「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這所謂的「無劍勝有劍之境」不難理解,當是指「無形氣」而言的了。

劍術練到這種程度,與前面提到的幾個級別相比,作個不太確切的比喻可算是洋槍大炮相對於冷兵器之間的區別了。而且獨孤求敗的「無形劍氣」與段譽的「六脈神劍」又有所不同。其一,獨孤求敗的「無形劍氣」是自創的,與段譽學自圖譜的「六脈神劍」相比,其難易程度自不可同日而語﹔其二,「六脈神劍」尚有劍招,而獨孤求敗的「無形劍氣」則顯然是無招的,其高下又有分別。

由此可見,獨孤求敗真正的高明之處,在於其深不可測的武學修養。如果說,《天龍八部》中那位無名老僧是金作中內力修為最為高深的人,那麼若論武學修養之最,則非獨孤求敗莫屬。楊過和令狐衝不過學了其九牛一毛,就足以獨步武林,足見所謂「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云云,絕非瞎吹牛皮之語。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濃湯野人 2011.04

 

    還是金庸,還是獨孤九劍,(以下文字大部分引用自一位武俠愛好者整理)

    所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是劍走偏鋒(一招鮮,以奇招賺錢)的對立面,也是劍走偏鋒的下一個階段。劍走偏鋒說的是在與對手實力有差距的時候,更多注重的是技巧。而重劍指的是絕對實力,在與對手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無需任何技巧。

    獨孤求敗這個人物,恐怕是金庸筆下最出名的未出場人物了。我們對他的劍學之道做一番考證,看看能否找到交易之道。既然是考證,就難免要引經據典。而關於獨孤求敗最為詳盡且被認為是可靠的「文獻記載」的就莫過於他自己在「劍冢」上的題字了。
   根據該「文獻記載」,我們知道獨孤求敗一生用過五種不同的劍,分別為無名利劍、紫薇軟劍、玄鐵重劍、木劍乃至無劍。這五種不同的劍,事實上代表了獨孤求敗劍學的五個不同境界,在此不妨分別名之以:利劍級、軟劍級、重劍級、木劍級和無劍級。


    首先來考察一下「利劍級」。
    「獨孤九劍」顯然是屬於這個級別的武功,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用玄鐵重劍是根本無法施展「獨孤九劍」的。而在獨孤求敗的劍冢題詞中,對無名利劍又有如下評語:「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弱冠前」即二十歲以前。很難想像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年輕人能自創出「獨孤九劍」這樣的劍術,即便將這一創作的時間推遲到「軟劍級」階段,即三十歲以前,仍有其不合理性。劍術的創造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有點類似於期貨的交易方法,是經過無數前輩高手推敲琢磨後才逐漸完善的一種體系結構。而看過《笑傲江湖》的人都該知道,「獨孤九劍」是一個極其複雜和完善的武學體系結構,類似波浪理論,海龜理論等交易理論,其中包括了總訣、破劍式、破刀式、破掌式等等極具完備性的武學理論。作為個人,要創造這樣一個完整的武學體系,需要極其豐富的經驗和閱歷,不管怎麼說,一個三十歲不到的年輕人都是幾乎不可能擁有這麼高的經驗和見識積累的。武學奇才如張三丰也須到百歲之後才能自創太極劍和太極拳(這是一個以柔克剛的武學體系,相當完備,而且發前人所未想,不愧為一代大宗師),相比之下楊過三十多歲時自創的「黯然銷魂掌」則不過是東拼西湊的大雜燴,毫無體系可言。
    由此不難斷言,「獨孤九劍」最有可能是獨孤氏的家傳武學,正如慕容氏有「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大理段氏有「一陽指」和「六脈神劍」一樣,而且就劍法的名稱來分析,也是家傳武學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獨孤求敗非常幸運地出生在這個武學世家,因此在二十歲不到的年紀就學會了這套家傳絕學,得以仗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然而,獨孤求敗畢竟有其過人之處,他在二十歲左右時,便跨入了他劍術造詣的第二個境界「軟劍級」。
    關於這柄軟劍,獨孤求敗的題字頗耐人尋味:「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 
    從表面上看,將「誤傷義士」歸咎於軟劍的「不祥」,並將其「棄之深谷」,似乎實在有失高手的水準。然而仔細推敲一下,仍不難發覺其合理性。
    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獨孤求敗棄利劍而就軟劍的原因。
    眾所周知,「獨孤九劍」是一種很容易達到「無招」境界的劍法,但達到「無招」的境界後又會如何呢?令狐沖在未學「獨孤九劍」前就曾問過風清揚一個頗有創見性的問題:如果對敵的雙方都達到了「無招」境界會產生怎樣的情況?
    風清揚顯然是從沒想過這個問題的,為了不致被後輩小兒問倒而顯得很沒面子,就以一句「當今之世,這等高手是難找得很了」敷衍搪塞過去了?(前幾年期貨上達到無招境界的人很少,而這幾年越來越多的高手都已達到,這位太師叔顯然是很不負責任的),就因為這句話令狐沖日後可吃了大苦頭,與東方不敗的一戰幾乎送掉小命,東方不敗用的是繡花針,還有比它更輕更快的嗎?獨孤求敗當時顯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而非常自然地,他也會想到一個直截了當的答案:「無招相較,快者勝。」(令狐沖在與東方不敗一戰中之所以大吃苦頭,正是因為對手太快了。)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獨孤求敗為什麼選擇軟劍了,軟劍的優點正在於其輕盈快捷,可以獲得比對手更快的速度,唯快不破。(也是目前期貨上賺錢的一種方式)現實中的武者很多都是速度型的,因為只要體能不走下坡,靠著時間的累積也可以慢慢的把速度提到一個遠超常人的高度,再配合以技巧、紮實的功力,足以自保。(我曾經用2萬8嘗試過,以秒計的快速交易,一個月做到15萬,半年到600萬).

    然而凡事有利亦有弊,劍過於快了往往就難以收發自如,起初獨孤求敗或許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劍法已漸入魔道(很有可能還因為江湖中人稱他為「劍魔」而沾沾自喜),直至發生了那樁「誤傷義士」的「惡性事故」。
   關於如何會「誤傷義士」,書中雖然沒有詳細記載,但根據其產生的結果(即令獨孤求敗將「紫薇軟劍」定義為「不詳」之物而「棄之深谷」,並由此開創了「重劍級」的新境界)來看,該是與「軟劍級」劍術無法收發於心有關。由此看來,獨孤求敗將紫薇軟劍「棄之深谷」的行動,事實上代表了獨孤求敗對「軟劍級」這段武學彎路的摒棄,和另起爐灶的決心,頗有一點「覺今是而昨非」的味道。

  

    放棄「軟劍級」這一劍學歧途之後,獨孤求敗以多年實戰經驗的總結,終於悟出了「以拙勝巧,以重壓輕」的劍學至理,從而對其祖傳劍法作出了第一次實質性的突破。
   之所以稱之為「實質性的突破」,是由於作為獨孤家祖傳劍法「獨孤九劍」最高境界的「無招」,在「重劍級」這一劍學新境界中已經成為了一個基礎。  

   《神雕俠侶》中對楊過初練玄鐵重劍的情形有如下一段描寫:「如此練劍數日,楊過提著重劍時手上已不如先前沉重,擊刺揮掠,漸感得心應手。同時越來越覺以前所學劍術變化太繁,花巧太多,想到獨孤求敗在青石上所留『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八字,其中境界,遠勝世上諸般最巧妙的劍招。他一面和神雕搏擊,一面凝思劍招的去勢回路,但覺越是平平無奇的劍招,對方越難抗禦。比如挺劍直刺,只要勁力強猛,威力遠比玉女劍法等變幻奇妙的劍招更大。」
    從這一段中,我們不難發現,所謂「越是平平無奇的劍招,對方越難抗禦」事實上正是「無招」境界的自然體現。以楊過這般輕狂跳脫的性格,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下由神雕督促著練劍,尚能在數日之中就達到了「無招」的境界。(確切地說,楊過終其一生都未能在武學理念上達到「無招」的境界,但卻在使用玄鐵劍時自然而然地把「無招」應用到實踐中去了。)這不能不說是「重劍級」劍法的奇妙之處。

    唯快不破與重劍無鋒: 假設排除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單純以境界來判斷的話,「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應該是略勝一籌的。其實嚴格來說「唯快不破」並不能算是一種境界,只是在速度上達到了一個另大多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而後者則是在境界上有了一定的感悟可以做到以慢破快、以靜制動、以無極破萬象的程度。技術派在無招之後求快,而基本面分析派在無招之後追求的就是重劍無鋒,沛然之勢不可擋。(大家自己感悟,我無法表達,通過實盤給大家看)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這段充滿了自信與豪氣的題字,說明在正當壯年之時創立了「重劍級」劍學的獨孤求敗在當時實已無敵於天下了。

    先寫到這,木劍乃至無劍,我沒有想到是什麼。該看懂的朋友自然能看懂,現在看不懂的,以後再來看吧。


木劍: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

 濃湯野人  2012-07-14

 

    去年四月份發了一篇博文《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對交易的境界進行探討,那時對木劍級高於重劍級無法理解,因為在我看來重劍級已經做到利潤最大化,從名利上無疑達到了交易的頂峰,正如獨孤求敗所說「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今天通過一年的交易實踐以及對《莊子》和南懷瑾先生《我說參同契》的學習,試著對木劍進行一些領悟。關於如何用木劍勝過重劍,曾經引發了楊過如下的思考:「玄鐵劍重近七十斤,這柄輕飄飄的木劍要能以輕制重,只有兩途:一是劍法精奧,以快打慢;一是內力充沛,恃強克弱。」 

    這兩種方法顯然都是不對的。「劍法精奧,以快打慢」已倒退回了「利劍級」和「軟劍級」的水準,不作考慮;而「內力充沛,恃強克弱」也僅適用於「重劍級」,倘若對敵雙方都是「獨孤求敗」,用這種方法較量的話,敗的必然是那個使木劍的「獨孤求敗」,所以也就談不上什麼「木劍勝重劍」了。楊過顯然是照後一種方法練的,所以雖將木劍練得頗有聲色,但成就也就僅止於「重劍級」而已。這點在他與金輪法王的那場決戰中就得到了證明,當時他空手與金輪法王交戰,又要救郭襄,明顯處於下風,於是便開始後悔過於託大沒帶玄鐵劍,可見他當時的武功仍需借助玄鐵劍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所以仍屬「重劍級」的範疇。

    而整理這些評論的武俠愛好者認為:「那麼怎樣才是真正的「木劍級」呢?百年後的另一位武學大宗師張三丰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太極劍法的「以柔克剛」、「以我之鈍,擋彼之無鋒」。武當山上,張無忌以木劍迎戰方東白的倚天劍時,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真髓。但張無忌本人的武學修養並沒有達到「木劍級」的水準,他和楊過一樣是在他人的指點之下將這些高深的武學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的,所以日後會被波斯明教的「風月三使」以一些奇招怪式殺得大敗。獨孤求敗當年在海潮之中練劍,面對大海無窮無盡的威力,終於悟出了「以柔克剛」的道理。用木劍與玄鐵劍相鬥,使木劍者只要不去直攖玄鐵劍之鋒,一味與之纏鬥。時間一長,使玄鐵劍者必然真力衰竭,此時使木劍者就必勝無疑了。此即木劍勝重劍之法。由此,獨孤求敗達到了「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的境界。」

    我覺得這種理解方向正確但並不究竟。在交易中巴菲特就是重劍無鋒的代表人物,因為他把內力練到了極致,那就是源源不竭的幾乎零成本的保險資金。「模糊的正確優於精確的錯誤」加上永不斷裂的資金鏈就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寫照。如此人物「木劍」如何能勝?

    再看神雕中一段:郭靖此時所施展的正是武林絕學「降龍十八掌」。法王等三人緊緊圍住,心想他內力便再深厚,掌力如此凌厲,必難持久。豈知郭靖近二十年來勤練「九陰真經」,初時真力還不顯露,數十招後,降龍十八掌的勁力忽強忽弱,忽吞忽吐,從至剛之中竟生出至柔的妙用,那已是洪七公當年所領悟不到的神功,以此抵擋三大高手的兵刃,非但絲毫不落下風,而且乘隙反撲,越鬥越是揮灑自如。因此這一層修為不只只是柔勁,而是一個由至陰而至陽、由至剛而至柔的過程。

    由此可見「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實已到有為法的巔峰,根本無法可破。而所謂「木劍」優於「重劍」並不是指戰略戰術的選擇優勝,而是境界上由至陽至剛從而陽極陰生,對自我境界的一種突破,也是有為法向無為的「無劍級」的一種過渡,它的關鍵在於「不滯於物」,陰陽融合而漸入無為,「木劍」只是指代,「草木竹石均可為劍」,由是無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

    因此武學與交易的第一重境界:無招勝有招。第二重境界:無為無不為。一切有為法必有倚仗,也即根本,但是受娑婆世界無常法則限制,其根無常,也就逃不脫鐘擺的命運,跳不出時間的範疇,都只在套中。區別只在於鐘擺的擺動幅度,越大的成功帶來越大的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失敗之父,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LIVEMORE的一生就是最好的詮釋,四次破產每次都將他帶向另一個成功的高峰,但最終難逃再次破產,他的努力只是在使鐘擺的幅度越來越大。

    最後摘網友凌波微步時強在微博上轉的一首詩:

    竹影掃階塵不動,

    月入深潭水無痕;

    無根浮盈空歡喜,

    未悟真經套中人。


利劍無意
軟劍無常
重劍無鋒
木劍無滯
無劍無式 

1、「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這個時候的獨孤求敗,年少輕狂,藝業未成。因此他用一柄鋒利的寶劍,與群雄爭鋒。其實,這時候未成熟的,又何止獨孤求敗的劍法?他的心態和劍道,都還很幼稚。二十歲前的年輕人,都是這樣的。年少、衝動,以為手中有了利器就可以縱橫天下了,卻不知道此時的他們,僅僅只能與「河朔群雄」一爭短長而已。 

2、「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悔恨無已,乃棄之深谷。」三十歲前,正當闖蕩江湖、建功立業的時候。青春熱血,難免犯下錯誤。此時的獨孤求敗,便是這樣的。武功比起少年的時候,自然精進了許多,但是人生觀卻變得模糊了起來。這是這個年紀的人經常犯的錯誤。誤傷義士的來龍去脈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能夠知道的,是金庸想要傳遞的人生哲學--人年輕的時候都會犯錯的,而且會是不堪回首的錯誤。當我們年老體弱的時候,再回首,依舊羞愧難當。唯有「棄之深谷」,以期引以為戒。 

3、「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三十歲後,圓滑老辣,於人於事,漸漸看透。所謂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結合到武學之道,也是這個意思。此時的獨孤求敗,橫行天下,無人可比。春風得意之際,想必也開始回首前塵、總結半生。這個時候,終於明白了,所謂的高手,不過就是這麼回事,天下無敵卻又如何?因此,他收起了以前的狂放,慢慢的,變得注重起個人的修為來了。重劍便是這個時期獨孤求敗心境的最佳解讀,也是金庸對於不惑之年的最佳解讀--舉重若輕、沉穩老成。 

4、「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四十歲後,漸近知天達命的年紀,也正是漸近「無劍」的時刻。此時,獨孤求敗依然無敵於天下,可說已經感受到了獨居頂峰的那份寂寞。當人已經完成了一生的夙願、達成了一生追求的目標之後,其實,人生也已經基本到了盡頭。這個時候、這把年紀,人還有什麼追求的呢?還有什麼慾念呢?沒了,也不應該有了。如果都到了此時,還存欲求,必為貪慾妄求。這是金庸的人生哲學,亦是獨孤求敗的劍道。此時,他已經漸漸到了無慾無求的時候,放棄手中的劍,只是時間問題。知天命之年,就是人到了這個年紀,已經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歸位了。獨孤求敗埋劍葬劍,便是知道了自己劍的生命,已經到了終點。「無劍」便是如此。「無劍勝有劍」,在武學上,可說是至高無上的修為,在人生態度上,同樣被金庸推崇為極致。這裡補充一句,所謂的無劍,不一定就指的是無形劍氣。知天達命,便是收放自如、隨遇而安的人生觀。同理,無劍也是隨心所欲、物我兩忘的境界。這種境界,不需要劍,不代表就一定沒有劍。只是沒有用劍的理由而已。無形劍氣也罷、以掌代劍也罷,都是一樣的意義,並無長短高下之分,只有手段方法各異。六脈神劍固然縱橫萬里、無往而不利;而黯然銷魂掌也同樣是震古爍今、氣象萬千。這兩項神功,誰也不一定比誰強。金庸沒有自己比較過,我們亦無從得知究竟哪個更強。唯一知道的,就是這兩種都已到了「無劍」的境地。唯有收放自如、隨心所欲,方為「無劍」;物我兩忘,於人於事再不執著,才是「無劍」。而段譽和楊過正是沒有做到這點,他們的「無劍」才會缺陷明顯,時靈時不靈。我相信,這是金庸在設計「無劍勝有劍」的時候,真正想要傳達的。

徐克導演的《七劍》裡面的一句著名台詞:劍越鋒利,就越接近死亡。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urse 的頭像
    Curse

    煉心咒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