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故事: 王遠知

道士王遠知,本瑯琊人也。父曇選,除揚州刺史。遠知母,駕部郎中丁超女也。常夢彩雲靈鳳集其身上,因而有娠。又聞腹中聲。沙門寶誥謂曇選曰。生子當為神仙宗伯。」遠知少聰敏,博綜群書。初入茅山,師事陶弘景,傳其道法。及隋煬帝為晉王,鎮揚州,起玉清玄壇,邀遠知主之,使王子相、柳顧言相次召之。遠知遂來謁見,斯須而鬚髮變白。晉王懼而遣之,少選又復其舊。唐高祖之龍潛,遠知嘗密陳符命。武德中,秦王世民與幕屬房玄齡微服以謁遠知,遠知迎謂曰:「此中有聖人,得非秦王乎。太宗因以實告。遠知曰:「方作太平天子,願自愛也。」太宗登極,將加重位,固請歸山。貞觀九年,潤州茅山置太平觀,並度二七人,降璽書慰勉之。後謂弟子潘師正曰:「見仙格,以吾小時誤損一童子吻,不得白日昇天。今見召為少室山伯,將行在即。」翌日,沐浴加冠衣,焚香而卒,年一百二十六歲。諡曰昇玄先生云。出《談賓錄》

****************************************************

茅山派法主:活了126歲,五代皇帝尊崇,傳承86代道法有多神

提起茅山道法,立即眼前出現香港電影的道士角色,驅鬼捉邪鬥魔頭。

其實真正的茅山道士不是這樣的。

我在茅山道院學習道術的時候,師爺們常常聊起一位本教第九代宗師的故事。

他是一位茅山大法主,活了126歲,受五代皇帝尊崇,唐朝的大國師,

他以道法神通左右了朝代的更迭、發展,至今上清茅山派傳承了86代,

他就是茅山派第九代宗師---王遠知。

茅山宗師王遠知

王遠知(509-635年),字德廣,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市)人,後隨父遷揚州,唐朝道教上清派茅山宗道士。

王遠知生於官宦世家,父親是陳朝揚州刺史王曇選。外祖父濟陽丁超,南朝梁時的駕部郎中。

據說其母夢見鳳凰後懷孕,且孕育期間胎兒發聲,時有嗚嗚哭泣,後求助於高僧寶誌,被告知是“神仙之宗伯”。

王遠知年少時天賦聰敏,在接受儒家教育的同時,博覽群書,廣泛涉獵。拜宗道先生臧矜為師,學習儒道文化。臧矜當時是國師,他觀察事物幽深微妙,思維深邃,空靈多變。平時大力倡導道教。所以,在他的影響下,王遠知開始修煉道家功法,辟穀斷糧,日服松子等。

經過一段時間修行,王遠知決定離開老師,去深山修行道法。

大約十五歲時,王遠知來到了坐落在丹陽境內的茅山,這裡是道教聖地,十大洞天的第八洞天。

茅山曾有上清派祖師楊羲等,及東晉煉丹家葛洪,在此修煉得道。

上清派茅山宗第八代宗師陶弘景就在此修行,王遠知早就心嚮往之,慕名而來。

陶弘景是著名的山中宰相,梁武帝時有關朝政大事都來山中詢問,足見其修為法術非常高超。

王遠知仰慕陶弘景,就來到茅山拜弘景為師,修行丹道符籙經法。

經過多年的勤修苦練,修為境界飛速提升,很快就在業界名聲大振。

 

公元557年,陳武帝廢梁敬帝后建立陳朝,聽說王遠知修道有術,遠近聞名,就在重陽殿召見王遠知,詳詢修道成真之術,道法治世之方,禮敬有加,問道之後,送王遠知回茅山。

到了隋朝開皇十二年,晉王楊廣鎮守揚州時,特派長史王子相、諮議柳顧言,多次到茅山詔迎禮請。

王遠知盛情難卻,只好出來會見楊廣,一起談古論今、論道說法,王遠知的智慧學識、道法精湛深深折服了楊廣,幾乎是五體投地。

楊廣強意挽留王遠知,常駐揚州。當時的楊廣雖以仁孝聞名,但是王遠知的慧眼早就看出他王袍裡掩蓋的獸心。所以施展道法,在數日後竟然鬚髮全白,老態盡顯,楊廣恐懼,便命人送回茅山。

大業七年,已經弒父殺弟佔母的隋煬帝楊廣,聽說王遠知的鬚眉早已轉黑如漆,烏髮童顏。便再詔請王遠知。

並派禦船將他接到涿州臨朔宮,親自以弟子禮下跪相迎,請教仙道修行及內丹法術,王遠知稍顯神通,輕施符術,滿朝文武,舉座皆服,隋文帝便在長安建玉清玄壇,請王遠知入駐傳道。後來陸續建立了10座道觀,道眾頗多,促使道教的內丹術迅速發展。

後來隋煬帝挖運河,下揚州遊玩,王遠知誠摯上奏:陛下不宜遠離京城。隋煬帝執意要去,果然不幸命喪揚州。

王遠知靜坐慧觀,預知隋煬帝此次離京,天下必亂,有一人可以治天下。就是太原留守李淵,可登天子之位。恰好李淵偷偷來到洛陽玉清觀,向人人稱道的活神仙秘密求教。

王遠知順應天道,用鶴扇掩口,向李淵秘授一道“符命”,此後,李淵便如願登基大唐第一任皇帝。

 

唐高祖不忘符命之恩,建國後,授王遠知為朝散大夫,賞賜金縷冠和紫絲霞帔,聲名震動朝野。

唐武德年間,李世民為秦王時,在洛陽平叛王世充。有一天,跟房玄齡一起假扮平民,微服私訪拜見王遠知。

見面後,不等秦王說話,王遠知立即就說:你二人中必有一人是聖人!秦王就如實告知了身份。

王遠知告訴秦王:您可做太平天子,願好自珍重啊!李世民跪拜祈請,受三洞法,做了王遠知弟子。

後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用最低的代價挽救了初唐的危機,迎來了數百年的大唐盛世。

李世民剛登上皇位,不忘受洞法之恩,就禮請當時已99歲高齡的王遠知出任朝廷高官,可王遠知早已看破紅塵,

快活似神仙,哪還貪戀紅塵虛榮富貴,他要求重回茅山。於是太宗恩准,準備資財船隻,並親賜法服,又在茅山建造了一座極為著名的太平觀,讓王遠知居住。

朝廷不斷贈送茅山香油與龍壁,太宗還曾親筆寫給王遠知一封璽書,不但盛讚他道行超過任何道門的前輩,還訴說當年問道之後,便無時無刻不思念他的道德風範。

王遠知摒棄塵雜,棲身山水煙雲之間,吐故納新,煉丹書符,食餌服芝,雖年過百歲,依然面貌如青年之人。

王遠知回茅山後,將愛徒潘師正譴往中嶽嵩山,讓上清派在中原開花結果,廣為傳播。

 

唐宋兩朝,上清茅山派一直是朝野上層人士信道的首選,以致“帝師”級的高道層出不窮。

王遠知時常說很多神異的話。他曾對弟子潘師正說:“我見過仙人的功過條文,因為我小時候誤傷了一個兒童的嘴唇,不能大白天升天為仙,現在被徵召為少室山的長官,馬上就要出發了。”

隨即沐浴更衣,焚香之後仙化。年壽大約有126歲,謚號“升玄先生”。

貞觀九年,王遠知126歲那年,他預知時至,跟弟子說:我馬上就要昇仙了,仁少室伯的神職。

然後,沐浴更衣,焚香就寢,於睡夢中羽化登仙。他成了道教史上的一大奇蹟。

道教上清派迄今已傳承八十餘輩,只有第九代宗師王遠知被恭稱為法主,所謂法主,是指掌握本門道法最多,最有成就的宗師。

王遠知昇仙後,高宗調露二年,追贈“太中大夫”,封號“升真先生”。

武則天嗣聖元年,追贈“金紫光祿大夫”,改號“昇玄先生”。太平觀在唐代被朝廷所賜土地達6300餘畝。

王遠知早年曾對兒子王紹業說:你六十歲這一年能見到天子,七十歲這一年能見到女皇帝。

高宗調露二年,王紹業上奏追述了這件事,高宗十分讚歎王遠知的預見。

唐玄宗天寶年間,下詔在太平觀建造影堂,繪出王遠知遺像,用來旌表對王遠知的永久紀念。

 

參考文獻:

〔後晉〕劉昫:《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二

《太平廣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