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互相利用,才是人際關係的本質

任何一段人際關係,都不要摻雜進去感情,否則大概率你會受傷的。

你總想著,是朋友就應該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要把友誼放到第一位,把感情放到第一位。

但是呢,進入社會之後,你就會發現,這樣是根本行不通的,現實是萬物皆錢財,世間盡利益,人際關係皆收割。

換句話說,也就是說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係,有可能你把他當兄弟,他把你當路人,甚至是韭菜。

包括善良,盡量別讓別人說你善良,你也不要以為認為誰是善良的。

多說利,少說義;多談利益,少談感情;多看人性,少看人品。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冰冷的現實:除了血緣關係之外,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將消失。

所以,我們最需要做的是,如何從後天培養出來的各種人際關係中獲利,或者說利大於弊,而不是弊大於利。

不要說我自私,人類的本性就是趨利避害的。

之前網友談到,朋友借錢不還,該怎麼開口?

在這裡給大家提一個觀點,就是朋友借錢一定不要借。因為牽扯到了利益,有利益,一定會有糾紛。

你也不要祈求對方會因為你借給他錢而心裡感激你,他不會感激你,反而會恨死你的。

你把錢借出去之後,就當給他就行了,免費送給他的,一點兒想要的心都不能有。

因為,朋友如韭菜,大恩如大仇。

什麼是大恩如大仇?

他借的是你的錢,每次看到這些錢,他都會想起這錢是你的,是向你借的,時間久了,錢就會發酵。

對方心想,你對我有恩,可是我報不了,我還不上,你的恩情不停的在我心頭縈繞,那我就會特別的煩,特別的惱怒和壓抑。

因為別人對我有恩,這根稻草壓在身上,透不過來氣,特別的難受。

最後它就產生了恨,想擺脫這根稻草、無形的壓力,就只能恩人變成仇人。

我再舉一個真實的例子。

有個新聞,一個流浪漢流落街頭,基本上快餓死了,什麼吃的都沒有,然後一個熱心的老夫婦把他接回到家裡,給他吃,給他喝,讓他在那裡睡,然後天晚了,他們都睡了。

可是這個流浪漢,他發現老夫婦家裡有保險櫃,於是他就惦記這些東西,但是怕這個老夫婦察覺到,於是就拿錘子把她砸死,偷了錢跑了。

人性吶,你收留了我,我不會記得你的好,但是會想:憑什麼你比我有錢,你怎麼有住處?我為什麼就沒有呢?

如此的刑事案件,太多太多了。

任何時候都不能相信人品與恩情,只能相信人性。包括親戚、閨蜜、密友,都是如此。

當一個人和你聊天時,無意中提到一件和你有關的事,那麼這件事一定是他最關心或者最嫉妒的。比如,你的閨蜜問你:最近怎麼沒看到你的男朋友?

你靜下心來,細品這個問題,非常的恐怖。

我再給大家講個小故事,你同樣可以先看完,再沉思一下其中的人性。

秦瓊和羅成這倆表兄弟是怎麼死的?

秦瓊使鐧,羅成使槍,他們武藝高強,各自有各自的絕招,彼此也都想學會對方的看家本領。

於是他們商量,我們都把自己的獨門秘籍傳授給對方,互相交換,不得有任何私藏。

羅成說:好!我若藏一招,萬箭穿心。秦瓊說:我若藏一招,吐血身亡。

後來,羅成征戰,馬落污泥,被萬箭穿心射死;秦瓊當門神,給李世民站崗,吐血身亡。

原來,羅成藏了一招,叫回馬槍,秦瓊藏了一招,叫殺手鐧。

這個結果,透漏著赤裸裸的人性。儘管你前前後後讀了兩遍,但人性還是可怕的,讓人說不出來一句話。

當真正觸及自身利益的時候,這兩個表兄弟是沒有感情的,是不會把自己的絕招教給對方的。

這裡的“兄弟”就是“恩情”,“絕招”就是“利益”。

你把絕招遞給他,就相當於遞給了他一把刀,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他。

最後的結果,大概率只能是體無完膚。

此時,沒有親戚的恩情,只有赤裸裸的人性。

小時候,大人都告訴我,通過此故事我們要學習到:做人要真誠、害人如害己。做事務必要問心無愧,這樣才會有好的命運及前途。

可是,我總感覺不對,概括的太表面、太淺顯。它背後肯定有更深刻的東西,被隱藏了,但我就是說不出。

直到後來,慢慢攀登。我終於明白了,老想著真誠待人,以心換心,那就是一個典型的窮人思維。

我們從小生活的圈子裡,周圍全部都是老師、父母、同學,他們都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窮人,他們的思維根本看不出一個事物的背後的本質。

所有的打工者,打工階層,他們只能被局限在認識表面最淺顯的東西。

你發現沒有,窮人老想著道德、恩情,被情感束縛。

富人卻總是冷酷無情,唯利是圖,被利益束縛。

比如,出現狀況,發生了亂子,窮人想到的第一個要素是人品,他們會想“這個人的品質怎麼變差了,他之前不是這樣的”。

而富人想到一定是人性,是人性,是人性在驅使他,推動他前行,跟人品根本沒有一點關係。

那為什麼窮人老是講道德,人情以及恩情之類的呢?

因為,窮人所講的恩情的本質就是:不管我對你好不好,有沒有給你價值回饋,你也要對我好。

否則,我就要道德上譴責你,情緒上操控你。

為何要道德譴責呢?

因為窮人的實力實在是太弱了太弱了,他們什麼本事都沒有,只能口頭上的勝人一籌。以此來要挾強者。

把你籠罩在陰霾之下,讓你埋怨自己是不是太冷血、是不是太不近人情。讓你感覺到有罪,深深自責,心裡有愧,很不舒服,生不如死。

但是,在我看來,這種蠢蛋窮人簡直是弱爆了。給別人講恩情,用道德綁架對方,這簡直就是傻瓜。

只有同處於一個垃圾圈子的窮人、傻白甜和大學生,才會被恩情所綁架,強者根本就不吃你這一套。

越是強者越巋然不動,越是弱者越為恩情所動。

如果你已經不被人情和恩情所牽絆,那麼恭喜你,向上攀登吧。

“恩情”,其實就是窮人的一把刀,從他們口中噴出的利刃,稍不留意,就會把你傷的體無完膚。

利益、利用、金錢關係才是實的,談其他的一切大概率都是虛的。


一個人間觀察:男人更喜歡經常美容買衣服化妝、善於取悅她自己的妻子,而非天天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做家務的老婆;子女更喜歡一個有著體面工作、有錢漂亮會生活的媽媽,而非一個把全部精力用在雞娃育兒卻忽略了經營自己的媽媽;父母更喜歡關鍵時刻派得上用場、訂得了醫院床位的子女,而非與父母宅居陪伴卻不斷起齟齬摩擦的子女;朋友之間更看重的可能是有著獨立人格和稀缺價值的友人,而非凡事應承、事必躬親的老黃牛老好人。

發現人與人相交的核心是價值,而非奉獻。

奉獻應當是人的無心插柳,是無意為之,千萬不要誤認為奉獻能為自己增添價值籌碼。更多的人其實是在一天天自以為是的「奉獻」中消磨了自我,心情低落怨天尤人,整天抱怨夫妻、子女、父母、朋友,日子過得一團糟。即便她天長日久實打實地奉獻了,也忍不住讓身邊的親人朋友心生遠離。

生活中要少一點責任心,這世界真的沒有人需要你負責,你最該負責的人就是你自己。人生在世,更應該做的是把精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讓自己過得開心暢快。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價值提升了,心情也理順了。真正愛你的人,不會向你索取,但是你獨特的價值、擁有的人脈、平和的心情,並沒有消耗自己,就在自然而然地向身邊人傳遞著善意與價值。最重要的是,你得到並實現了你自己。


人與人之間就是「相互利用」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複雜,我有個朋友在某段時間的觀點是,人與人之間就是相互利用的關係。

至於現在的觀點我們暫時還沒有進行交流,但是就以往的觀點,還是讓人印象很深刻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是什麼樣的人,能在一起活動的也就是什麼樣的人,畢竟有了共同愛好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在一塊相處,有可能並不是你身邊的人影響到你,而是你影響到身邊的人。

現在的人都不會因為別人而委屈自己,如果身邊的人與自己愛好不同的話,很大的可能就是不怎麼接觸,最後關係越來越淡。

而擁有相同愛好而成為好朋友的人,用相互利用論來解釋就是,一個人去做一件事顯得有點孤單,兩個人一起的話,不光不會感到孤獨還能將愛好進行的更深入。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是的,兩個人在擁有很深的友誼後,或許就不會是單純的互相利用的關係,但是在一開始的時候,絕對會有一點點想要利用的元素在裡面。

況且,有時候互相利用也是一種比較好的相處方式,我們都聽過一句話。

「沒有永遠的情義,只有永遠的利益。」

在相互利用中,兩個人的交情也會越來越深。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出自我那位朋友;

「我不怕被利用,被利用代表我有價值,如果別人連利用都不想利用你的話,那就是無用的體現。」

可能話說的有點偏激,但是其中要表達的意思卻有那麼一點道理,別人連利用都懶得利用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也想像不到。

當然,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利用」一詞的解釋也是多種多樣的,這裡全文說的利用是在雙方心照不宣而純粹的利益中,人與人之間的雙方效力或單方效勞。

看著這裡利用的意思感覺上和上面的朋友相處不太搭,感覺與員工與公司的關係更加匹配。

當初在找工作的時候,我們得到的最核心的觀點就是,「找工作就是把自己賣出去,怎樣把自己賣得更值錢。」

員工與公司之間就是赤裸裸的互相利用的關係,更像是一場交易。

你創造多少價值就會獲得多少報酬,如果沒有的話就是可能你就會換一個平台,或者公司就會換掉你。

並且你自身是什麼層次,你的同事應該也是處於相同的層次,如果你的層次與同事不是一個層次,那麼要麼會有人被淘汰,要麼會有人被提拔。

排除其他的因素,人與人的關係好像就是這麼簡單。

關係會好的永遠是在相互利用,如果只是單方面的利用的話,沒有人會傻的一直被利用,可如果是雙方的話,這也是維繫兩人關係的一個點。

如果你在與某人的相處中發現不是那麼愉快,那麼可能是因為你們不在同一層次,所以不能互相利用。

有可能是你配不上他,有可能是他配不上你。

人不要怕被利用,被利用才能體現價值,但是不要白白被利用,一定要從被利用中獲得價值。

並且有誰可以摸著良心說自己沒有利用過別人?

一個人被利用是他的價值,但是一直被利用卻沒有獲得相應的收穫,那就不是有價值了,可能單純就是因為性價比高。

這個具體的分辨還是要看具體情況,不是被利用就是好,也不是被利用就是壞。


《交朋友的法則》系列1

一、

第一篇文章,和大家交個朋友。順便嘚吧嘚和人交朋友的事兒。

每個人都有朋友,但很少會去界定什麼是朋友,或者說怎麼維繫朋友。

有人說捨得為我付出的是朋友,有的說朋友就是人以群分,還有的說看得順眼就是朋友,朋友是拿來交心的。

以上說法都對,但對於18歲以上的人來說,就顯得太表面了。

朋友關係和所有的關係一樣,都是利益交換關係。

二、

看得順眼和看不順眼,只是我們選擇是否和對方締結利益交換關係的基礎而已。試想一下,假如我們認定一個人對自己一無所用,我們還會看得上對方、願意和對方交朋友嗎?

即使是交心的朋友,也沒人會傻到不計較回報地付出、不設防地交心。我們照樣會在交朋友的過程中去衡量這一份友情值不值得自己付出。

因為,締結利益交換關係才是交朋友的本質,才是人與人接觸、相處的本質。交心只不過是利益交換的一種高級方式——情感交易而已,終歸也是交易。

所以,交朋友的關鍵在於締結利益交換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遵循交朋友的第一條法則:一方主動示好,另一方表示承情。

示好即讓步、吃虧、誇讚。

承情則表示收到了心意,然後進行回饋。

三、

雙方經過接觸認為值得締結利益交換關係,需要加深彼此的交情,就會用利益讓步的方式,結交關係。中國人交朋友強調怎麼來、怎麼去,把這叫做來往。

來往表面上是面子上的認可,其本質是對彼此價值的認同。

和你接觸對自己來說是有利的,無論是心情愉悅、排憂解難、知識獲取、成就感等等,都是對方給自己帶來的價值。所以說,締結利益交換關係才是交朋友的本質

交朋友,總歸有一方先主動。但只有在收到對方的積極回饋之後,才算是交朋友。如果對方對這種示好沒有積極回饋,說明朋友關係沒有達成。

四、

怎麼個回饋才算是對方認可交朋友這件事呢?一般來說是按照示好的價值同等反饋回去。比如覺得對方有趣請對方吃個飯,對方表示承情之後會找機會回請,以此加深來往。假如對方對婉拒這種飯局,或沒有積極回應這件事,則說明對方不認同/不打算締交彼此的朋友關係。

當然,也有一種極端情況叫瞎了眼。比如請對方吃飯,對方高高興興參加了,卻一直沒提議回請。這時候只能及時止損,斷絕往來或不再投入成本在彼此的關係中。

中國有句古話叫“吃虧是福”,這句話是需要解讀的。“吃明虧是福,吃暗虧是傻”。示好沒有得到回應之後還持續為對方付出,要么別人當你傻,要么就是你另有所圖了。


《交朋友的法則》系列2

能被互相利用的,才算是朋友

這是一個很功利性的標題。

“利用”這個詞有點貶義,因為在中國式的人情社會裡,功利是只能做不能說的東西,明面上必須要用“感情”這個詞來包裝,才會被接受。

比如有一好哥們急用錢,你二話不說就給拿上了。哥們兒感謝你,你會說“都是兄弟,互相幫忙是應該的”,卻絕對不會說“我幫你是為了讓你以後回報我”。

適度的感情包裝,是利益交換關係的粘合劑。

說彼此是兄弟,一方面能弱化利益交換關係的本質,讓接受幫助的人心裡不會有負擔;另一方面,生存不易,抱團生活是人的本能,而情感是讓雙方締結利益共同體的粘合劑。

回到主題,交朋友的第二條法則:能被互相利用的,才算是朋友。

這句話基本上是成年人都會認同了。

如果朋友不能相互被利用,彼此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

比如和我一起長大的發小,我們一直到初中關係都非常好,光屁股長大的友誼。但高中之後我們就很少聯繫了,因為一個去讀了大學,一個步入了社會,彼此生活沒有了交集。

之前我們是一個村子里長大的,一起上學、作業、玩耍,我們所有的無聊時間都是在一起打發的。沒有彼此,我們會變得孤單。所以那時候我們對彼此來說是有用、能用的。

高中之後,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生活,一些人取代了我們在之前的位置,這時候,如果我們對彼此來說是可有可無的,那麼互相被需要的價值就不存在了。作為個體,他仍然具備被交換的價值,只不過被我需要的價值不存在了。

這個時候我們還會是朋友嗎?大家可以琢磨一下,當作思考題。

朋友之間被需要的方式有很多種。也就是說利益交換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物品交換、時間交換、情感交換、思想交換等等。更多時候,朋友之間的利益交換是多種摻雜在一起的。

當然這一點要將未成年人排除在外。未成年人大多數三觀未立,又沒有自己的經濟來源,他們很少接觸情感與物質的交換,甚至會認為情感交換是一件很骯髒的事情。

還記得《交朋友的法則》系列1裡面的觀點嗎?假如你對一個人有好感,想和對方加深關係,你會怎樣做?拿追女孩子來說,肯定是請吃飯、送禮物這些俗套的方式,這又何嘗不是用物質來交換情感?

很多人成年之後步入社會,依然想不通這一點,他們很難一下子將看問題的思維轉換到成年人的角度。

因為成年人的社會語言是隱晦的,用感情包裝利益交換關係,所有的東西都隔著一層潤滑的膜;而未成年人的社會語言是直接的,並予以簡單且極端的觀點。所以才會有那句著名的台詞“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利益交換並不是什麼可恥的行為,相反,這是社會發展的根本,沒有利益交換我們怎麼去談戀愛、交朋友、處理社會關係?沒有利益交換我們如何去換取更好的生活?

不認同這種法則,根源在於我們人際關係教育的缺失。


認識的人多≠人脈廣 能「互相利用」才是真正的人脈

步出社會後,與人為善、盡可能地交「朋友」,認識多一點人,看似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門。但殊不知,其實逼迫自己社交,勉強自己的後果是容易讓自己心累。而且回頭看看,但你有需要時,這些所謂的「人脈」真的都拿得出手嗎?想一想,你的心就會告訴你答案了。

曾任《海南特區報》記者、「廈門頭條」主編李小墨,近期在出版的新書中《你不必和這個世界裝熟》點出一般人的交友盲點,要大家別白忙一場,讓自己陷入一段疲憊的關係之中。她直言「有能力,人脈才能發揮作用。」

▲能力強的人,才有「人脈」可言。

誠實道出「人脈」重點,這意思就是「你有一段可以利用的關係,有一個用得上且用的動的朋友。」但哪有人會被白白利用,因此不是你以前讓利,讓別人欠你人情未報,那麼就是你的能力對他來說,未來也用的上,你們是能「互相需要」或者說是「互相利用」的關係。

李小墨建議大家將以下5點人際關係法則記下

1.人際觀

要以「共贏思維」處理人際關係,別逼自己做不喜歡做的事。

▲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切記千萬別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2.對方沒有爽快答應,其實就是拒絕。

為了不傷害彼此,人們拒絕常選擇委婉的話說。比如「我再考慮一下」、「下次吧」、「改天吧」,所謂進退有度,就是在這種時候,不強人所難。

▲當對方說出一些委婉的拒絕,要能夠聽懂,且知所進退別再進一步相逼。

3.與人交往,交淺切莫言深。

交情淺的時候,最大的特色就是對彼此不夠了解,訊息是嚴重不對稱的。交淺言深很容易碰到地雷。

兩類話題不要碰:對方很容易有苦衷的、不方便對不熟的人說的;對方很容易有強硬立場的,談起來容易起爭執的。

4.無差別對待,是人際關係中的大忌。

在重要的關係裡,我們對彼此都是特別的,我們曾經有過或者正在創造獨家的記憶。這些,群發的短訊給不了。(比如,聖誕快樂、新年快樂等等,別再忙死自己了)親疏有別,主次分明,維繫簡潔的關係圈,你就不會這麼累了。

▲對每個人都好,反而是不討好的事。

5.優化社交結構,不用把太多人請進自己的生命。

遠離那些消耗你的人。「朋友」越多,要照顧的人也越多,要在意每個人的眉眉角角,久了肩上抗的擔子也多,消耗的能量也越大,要知道朋友在精不在多的道理啊!

▲會消耗你能量的人,不需請進你的生命。

關鍵字:

你不必和這個世界裝熟:停止無效社交,開創有效人脈!, 你不必和這個世界裝熟, 社交, 人脈, 人際關係, 職場, 友情, 感情, 兩性


感情是麻煩出來的,人與人的關係都是互相利用

我曾經說過:人類的各種關係,其實都是互相利用的關係。

可能很多人會反駁,怎麼那麼功利呢?其實利用和利益一樣,都是中性詞,而不是貶義詞,互相利用也不是赤裸裸的功利和沒有感情,關鍵在於,你是否有被利用的價值,如果都沒有人想利用你,才是你最該擔心的問題。

畢竟,感情是麻煩出來的,價值是利用出來的,而等價交換,勢均力敵,是保持關係長久不衰的不二法門,任何單方面的利用和付出,終究都會因爲失衡而崩塌。有些感情,因爲沒有了麻煩和利用,逐漸變得疏遠,曾經那個最想珍惜的人,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消失在了人羣里,再也沒了消息。

父母把你生出來養大,是你對他們的利用:利用他們的關懷和呵護,得到吃的穿的用的,利用他們給的錢去上學,利用他們找工作、買房、結婚,利用他們給你帶孩子。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利用你嗎?當然會!

父母利用你體會家庭的溫暖和歡樂,利用你給他們陪伴,利用你給他們生活的充實感和意義感,等你長大了,他們老了,又會利用你贍養他們,生病時照顧他們,孤單時陪伴他們,當他們的主心骨,給他們驕傲的資本。

所謂親情,不過是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利用也不一定是金錢和名利,更是一種需求的滿足,感情的需求,情緒的需求,分享的需求,陪伴的需求,打發時間的需求,還有繁衍後代的需求。

愛情里的利用因此而變得更加複雜。

離過三次婚的宋丹丹曾經說過:原本只想要一個擁抱,不小心多了一個吻,然後有了一張牀,兩個人,三餐,四季。離婚的時候才想起來,原本只想要個擁抱。

愛情的開始和維繫,那個人一定是滿足了你的某種需要,顏值身材視覺的需要,孤獨寂寞陪伴的需要,理解體貼知己的需要,青春激情荷爾蒙的需要,成家立業婚姻的需要,傳宗接代繁衍的需要,房子車子票子包包衣服護膚品的需要,被偏愛被認同被呵護被堅定選擇的需要,安全感價值感成就感占有欲的需要。

這種互相需要,互相滿足的過程,其實就是談戀愛的過程,而走入婚姻,這種互相利用的關係就會更密切,丈夫利用妻子持家帶娃,妻子利用丈夫賺錢養家,因爲有了互相利用,婚姻關係才能達成一種平衡。試想下,如果只是單方面的利用,丈夫不賺錢養家,遊手好閒、好吃懶做,沒責任沒擔當,婚姻生活的全部價值都是妻子在體現,這段關係健康嗎?能長久嗎?反之亦然,妻子如果只有權利沒有義務,不上班、不賺錢、不帶孩子、不做家務、對丈夫不管不問,這時候卻道德綁架丈夫要「不離不棄」,可能嗎?

所以,愛情和婚姻,都是互相利用,互相需要,互相滿足的。現在很多書都提倡自我滿足,自我成長,不要依賴他人,其實我是反對的,如果親密關係里都沒有了互相利用,都不再互相需要,這段關係的意義又在哪裡呢?如果不付出,不提供利用價值,不能滿足對方需求,所謂的愛,又體現在哪裡呢?

心理學上指出,你對一份感情投入得越多,越難割捨,這在經濟學中也叫沉沒成本,怎麼樣才能讓對方離不開你,就是你要去利用對方投入價值,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解釋了感情是麻煩出來的,是互相利用出來的。

自古婚姻一直提倡門當戶對,提倡勢均力敵,就是一種彼此利用價值的相當,有了被利用的價值,才能和那個對的人一直走下去。

勢均力敵的婚姻才能長久

至於客戶、同事、朋友這些關係,更是麻煩出來的,所謂的人情,所謂的關係,都是因爲互相利用才有的。

不要怕麻煩,失戀了麻煩閨蜜陪一下,找到工作了請兄弟吃一頓,迷茫了打了電話請教一下,出差了找許久不見的同學聚一下,看到朋友圈發個信息問候一下,這樣的麻煩會把感情更拉近一步,這樣的感情依舊單純,一樣沒有功利,沒有銅臭味。

很多時候你可能只是想一個人呆著,可是一個人呆久了,在舒適區呆久了,就會離這個世界越來越遠。

以前我總覺得人情世故是個很骯髒的詞,「找關係」更是有很多見不得人的東西在裡面,可是後來才明白,人類就是羣居的動物,再純粹的關係都有互相利用,因爲有了利用,才有了價值,因爲有了價值,你才可以在這個社會立足,每個人都離不開關係,每個人都依賴著關係。

看透了這種利用,可以讓你更平靜從容地面對很多人際關係,你會少了很多惱怒和怨憤,你會反省自己的價值,你會懂得等價交換的重要性,最後,你會在複雜的人際關係里,透徹地做著自己。

願我們都可以活成別人眼裡可以利用的人,有價值的人!


人際關係,本質上是“人與自己”的關係。

梅博士覺一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理學博士

大家在網絡上應該常會看到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不愛自己,就無法期待別人愛你”。換一個說法是:“如果你能極致的愛自己,就可以無條件的愛別人”。這幾天我又聽到曾仕強老先生講這句話,說明不管是心理學、還是傳統文化、以及心靈領域,在這一點上都是相同的。

用心理學的語言解釋就是:“人的外在境遇,是內在潛意識的投射”。這要怎麼理解?舉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人在做夢尿急的時候,就會做夢去找廁所,找不到還好,找到就慘了。

尿急是夢外的感受,找廁所是圍繞夢外的感受“尿急”編的故事。所以,尿急是真的,找廁所這個故事是夢中的,是假的。

那麼,“尿急”就是潛意識中心靈的真實感受,“找廁所”就是我們人生的體驗,就是心靈根據內在的感受編的故事,目的是讓我們看到內在有什麼。

這樣大家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所以,墨菲定律說:“越恐懼的事情,越容易發生”。本質就是,恐懼內在潛意識中的,人生中就會投射出讓人恐懼的事情。

所以大家常會看到,內在恐懼的人容易遭遇被傷害,不自信的人容易被忽視,缺愛的人更難得到愛,內在憤怒的人會遭遇讓他憤怒的事。

那麼,為什麼說“人際關係,本質上是人與自己的關係”呢?舉個例子,一個人覺得自己不好,這兒也不好、那兒也不好,覺得自己不可愛。當一個人覺得自己不可愛的時候,他會認為別人怎麼看他呢?當然也是覺得別人不喜歡他。那麼,對於不喜歡自己的人,他們會怎麼做呢?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去恨他們;另一種是討好。結果很多人發現,越討好越遭人嫌棄,恨回去更得不到愛。所以,這就是個惡性循環:不愛自己—覺得別人不愛自己—討好或者恨別人—更吸引來別人嫌棄—更不愛自己。

所以,不愛自己的人跟別人關係不好本質上跟別人沒關係。從心理學上講,不被別人愛的根源是自己潛意識中覺得自己不可愛、不值得被愛,所以心靈在人生中就編了“不被愛”的情節。

一個人可以極致的愛自己,就可以無條件的愛別人。因為當他極致的愛自己,就會接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當他能接納自己的缺點就會接納別人的缺點,也就是說他如何看自己,就會如何看別人。當然,如果看別人,也會如何看自己。

或者說,當一個人很自信、很愛自己,覺得自己很可愛,自然也會覺得別人愛自己。對於認為愛自己的別人,他會怎麼做呢,當然會從心裡覺得別人是友善的,自然也會對別人友善,會去愛別人。所以你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良性循環,人際關係越來越好,他也會更自信。

所以學會如何愛自己,這也是很多人一生的功課。如果你是討好型性格、被家暴的人、在兩性關係中缺愛的人、原生家庭的造成的性格問題,都需要學會愛自己。當我們內心真正的愛上自己,接納自己,無需努力就可以獲得別人的愛和關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