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要領旨、領印、領令,要想清楚,慎思、慎思、再慎思!

旨、印、令是一個責任,一個扛在肩上的重責大任,千萬不要開玩笑喲!

如果自己本身不確定是否能扛下責任,建議暫時先不要領會比較好。

令~是執行,上面下令有任務到,就是要去執行

無法等等、無法怠惰勢在必行

所以要領無形法器、寶物、旨、印、令,請千萬慎思、慎思、再慎思!

領了無形寶物之後,相對的很多的考驗也會接踵而至,要確認自己是否能做好靈界的公務人員。

有人說領了無形旨、印、令之後,干擾會更少,修行路會更好走,並不是哦⋯

事實是會更多哦⋯

因為靈界怕你一直往上爬,所以會想更多的方式來打擊你,而且這都是一輩子的事情喲⋯

如果覺得自己基礎好、底子好、心夠正、心夠定、心夠穩,再考慮要不要接旨、印、令。

原則上,如果你的程度不到,也不一定會給你!

請旨、印、令、法寶一定要三聖杯哦⋯

如果你的程度處理靈界事務沒有問題,心性也沒有問題,也有帶天命職務任務。

你不想要,祂們自己也會通知你去領。

上天領旨任官職

濟世渡人要認真

切莫ㄧ心又兩意

神仙佛祖都在看


領旨是責任 

在台灣宮廟界因為很多人對於領旨是沒有概念的,動不動就去領旨也不知道自己在領什麼旨?不然就是領旨拿來炫耀卻沒有照著旨去負責任,不然就是到處亂領旨找神明來備書,或是全台灣宮廟跑透透每間廟都要沾一下領一下旨把領旨當做滿足自己收集癖的一種活動。 

我來簡單說明一下領旨代表什麼?或是為什麼要領旨?讓初入門的師兄師姐們了解自己在做什麼?以免領旨亂領得不到好處還得罪神明。 

基本上最常見的旨有玉旨和懿旨。 

玉旨是由玉皇大天尊所發的,懿旨是由母娘系的天尊所發的。這個旨代表什麼?就是代表你在哪種神明的系統下面服務,你領玉旨就代表你是玉皇大天尊所掌管的天庭下面當神職人員,你領懿旨就代表你在母娘、金母、王母、聖母、玄姆所掌管的權限下當神職人員,所以領旨的最簡單的第一層意義就是『你是隸屬神明管轄的公務員』。 
既然是神明管轄的公務員一定有相對的責任要去履行,簡單舉例來說: 

1、自己向神明發得救世願要履行。 

2、神明授權的法旨法門要如實修煉如天語、掌印、訓靈、訓體、教法、經典、符令、訓心否則領旨也是白領了。 

3、既然領旨的話就等於天庭有註冊,所以到處領旨的話,等於你不斷去重複註冊,如果你的旨是真的,只要領一次之後就好了,如果一直反覆領旨還不靈驗的話,就代表自己所領的旨是假的,或該廟已經沒神了,甚至自己根本沒有領到旨。 

4、領旨的授權會被增加或刪減,很多廟辦事會靈驗除了宮廟內的主神靈驗之外,就是宮廟有因為領旨而被授權辦事,一但被授權就會有來自天庭的直接協助這樣辦事會無往不利。而天庭紀律是公正嚴明的,辦聖事辦得好會被賞賜,做不好也會被罰。 
簡單的意思就是 你在天庭的地位會因為辦事順利而加官晉爵授權增加,反之犯錯就是貶官降階授權限縮。 
所以大家要知道這些授權和力量都來自神明天尊,千萬不要狐假虎威以為領旨就傲慢自大,以免上天降罪。 
這也是很多宮廟後來關門的原因。 

5、不要太依賴『旨』的授權和力量,自身的修持不斷提升是最重要的,很多『領旨』的宮主都知道這個『旨』是授權也是責任,責任盡好自然這個『旨』會成為修持提升的助力,做不好『旨』反而成為自己受罰的原因。所以不管有沒有領旨,自身的修持、救世心、道訣、丹道、行善、符祿、通靈、通神、辦事經驗都是要磨練的,如果光依賴「領旨」的外力協助,自身的修持沒有拉上來的話,難保你在做事的過程中可以順利完成所有的事務。 
簡單說明之後,我來把一些「領旨亂相」 
說明一下讓大家提防這些問題: 

1、領旨後失職: 

領旨事情沒有負責辦好,因為受到責罰後人生不順遂的話後果要自己負責,甚至之前辦事處理過的無形業障也會跟隨著你。 

2、辦事不利反覆領旨: 

當自己辦事不利而領旨授權被取消後,又找別的宮廟和神明擔保要領旨,自以為換間廟的話過去的過失就當做沒看到,其實是一件欺天欺神的大罪,最後人生一團糟自己要負責。該修正要修正,該懺悔要懺悔。不要亂找神明或老師擔保。 

3、重複領旨造成混亂 

很多宮廟透過領旨搞進香團,其實只要真的領到旨,只要固定回祖廟回報就好了,不需要北中南到處亂領旨,最後領旨變成旅行團全台灣走透透活動,豈不失真?所以領旨不是領越多就越好。 
換句話說「你向越多神明請旨,在職務責任上你就虧欠越多位神明」。 

4、領旨不實修: 

盼望神明把自己拉起來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很多人要靈通靈修,就去請了『靈修旨』結果請了旨,自己卻沒有天天去訓練修行。這樣也失去了領旨的意義。 

5、領什麼不清楚 

自己領了旨,負責的內容要自己搞清楚,而且要積極去完成,如果辦事不利,懶散不執行,久了『旨』也會被上天取消收回。

『帶天命不一定做乩!除了宮務、筆生、桌頭、道士、法師、乩身以外,能發揮所長宏揚教派的,也是帶天命的一種。』


旨令!到底有幾種?

五旨指的是道旨、懿旨、玉旨、佛旨及聖旨五種旨令。

五旨令一般來說只有宮廟神尊或是要開創廟、宮、壇、堂才能領,一般凡人不能領這五種旨令喔 !

五旨令的頒布者如下:

壹、道旨:頒布旨令神尊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得天尊-三清道祖。

貳、懿旨(為女神明所領的旨):頒布旨令神尊為西華瑤池金母(亦稱西華王母娘娘)、無極聖母、驪山老母、九天玄女、地母至尊 - 為五老母娘。

母娘賦予個人的使命不同,帶的天命也不盡相同;依屬性而又可分為有十二種靈源及其旨令:

一、 無極老母:修圓旨令
二、 玉山老母:服務旨令
三、 西王金母:長生旨令
四、 瑤池金母:慈濟旨令
五、 王母娘娘:傳道旨令
六、 地母:救劫旨令
七、 佛母:監察旨令
八、 天上聖母:廟務旨令
九、 九靈仙母:通靈旨令
十、 龜台金母:命相旨令
十一、 註生娘娘:親子旨令
十二、 觀音母:大愛旨令

参、玉旨(為男神明所領的旨):頒布旨令神尊為玉皇大天尊(玉皇大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三官大帝。

肆、佛旨:頒布旨令神尊為慈航大士、上三寶(慈航道人、文珠菩薩、普賢菩薩)、下三寶(釋迦牟尼佛、藥師如來佛、阿彌陀佛)。

伍、聖旨:頒布旨令神尊為聖皇大帝、玄清高上帝、三聖母(順天聖母-陳靜姑)。

如同就像人間的人一樣 , 有汽車駕照不等於可開修配場 , 有修配廠就一定要營業職照 , 有廚師執照不等於可開車 , 所以領旨令就要看主神辦事的種類 。

作用 - 旨令就像是神靈在天上的執照或駕照或身份證等 . . . 如同類似的名稱囉 ! 所以勒 ! 宮廟的神靈要有領旨令 , 才能代天宣化 , 出駕降乩展開弘法濟世救人等重大任務。

而所承接頒布的旨令 , 當然是有要辦的任務和科儀囉 !

請旨令者 , 一定負起旨令的任務 , 才不枉費上天降旨令的意義了。

通常家神不比宮廟之神 , 所帶領的天旨不同 , 通常家神是不能隨意出駕降乩以示的 , 因旨令的關係 . . . . . 若遇重大緊急之事而央請,亦須將神者請回祖廟,或其他管道請領旨令以出駕降乩。降駕後必報其封號,視其來處而稱謂之。故心正事正來神亦正,若非正念行妄必召邪來。

首先 ”神事非兒戲”。隨意央求神者降乩,或任意來人觀輦以神降,皆非正法.非正法者,來者何神實難確定,須由來者口述其封號,或來者之事由及言行以辨其正偽 。


習俗百科/玉旨、懿旨不一樣?天降旨令交辦任務

相信許多人到宮廟參拜的時候,都會看到「玉旨」牌或是「懿旨」牌,這是上天所頒布的旨令,通常是頒布給神明、宮廟而非人,旨令種類眾多且分類仔細,又因法門法派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本文將介紹旨令基本概念。

旨令的領受代表的是任務和責任,領受旨令的神明、宮廟須負起上天頒布旨令的意義。最常被提起的為「五旨」,分別是:玉旨、懿旨、聖旨、佛旨、道旨,各自有代表含義。

由玉皇大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三官大帝所頒布的旨令為「玉旨」,多由男性神明領受;

由五老母娘(西華王母娘娘、無極聖母、驪山老母、九天玄女、地母至尊)頒布的旨令為「懿旨」,多由女性神明領受,懿旨又因母娘賦予的任務不同再細分為十二道旨令。

由聖皇大帝、玄清高上帝、順天聖母頒布的為「聖旨」;

由慈航大士、慈航道人、文珠菩薩、普賢菩薩)、釋迦牟尼佛、藥師如來佛、阿彌佗佛等佛祖頒布的是「佛旨」;

「道旨」則由三清道祖(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得天尊)頒布。

基本上,若要開宮廟、道壇都會領受旨令,代表請回的神明經過上天的允許才濟世辦事,也就是有老天的背書;但也有宮廟、道壇未領旨即濟世辦事,其認為旨令只是形式上的象徵,若真心為眾生服務,則不須拘泥形式。(編輯:連宜方)


習俗百科/領旨才能濟世?宮廟「營業執照」很重要!

大家到廟宇、宮壇參拜的時候,應該都曾見過「玉旨」牌或是「懿旨」牌,這是由上天所頒布的旨令。簡單地說,就是如果要成立廟宇、宮壇濟世救人,不管是陽間、陰間的事情,都須先請示玉皇大帝,待玉皇大帝准允後便會頒旨。

若以現代社會的觀念來解釋的話,領旨就像是一位醫生要開一間診所,除了要先拿到個人的醫生執照外,還要申請診所的營業執照,申請執照的過程就是「領旨」,拿到執照才能營業、拿到玉旨才能濟世救人。但這道旨令並非有形的,是我們一般人肉眼看不到的旨令,我們在廟宇、宮壇看到高掛的玉旨,只是為了要昭告大家此間廟宇、宮壇是經過玉皇大帝、天庭認證過,而非邪門歪道所創,為象徵性的旨令牌。

但也不是所有的廟宇、宮壇都會掛上旨令牌,仍有例外,像是保庇NOW之前在〈馬鳴山鎮安宮玉旨牌向廟內?王爺獲「先斬後奏」特權〉一文中所介紹的馬鳴山鎮安宮,玉皇大帝指示五年千歲到台灣之後,選地不用向玉帝報告,甚至,建廟後,廟宇的玉旨牌朝向廟內正殿掛即可,代表五年千歲有「先斬後奏」的權利,遇到任何事情都不必先告知玉皇大帝。

除了廟宇、宮壇所領的旨令外,替神明辦事的人員也能領旨,像是文乩、武乩等要幫忙傳達神鬼訊息的「代言人」,這些人選必須符合天庭的規範,不斷修行且經過重重考驗後才可以領旨辦事,是相當辛苦的一個過程,就算領到旨了也還是必須繼續潛行。

但看過社會新聞的人應該也都知道,時不時就會出現一些心術不正、斂財騙色的人,謊稱自己已領旨,再用一些不合乎道法的手段達成目的,旨令雖是個象徵、代表,但還是要睜大眼睛、保持理智,不可以盡信。


馬鳴山鎮安宮玉旨牌向廟內?王爺獲「先斬後奏」特權

位於雲林縣褒忠鄉的馬鳴山鎮安宮,主祀五年千歲、共十二位王爺,每位王爺各有自己輪值的年份,每五年作醮一次;王爺按照天干地支排序,分別為:張千歲、徐千歲、侯千歲、耿千歲、吳千歲、何千歲、薛千歲、封千歲、趙千歲、譚千歲、盧千歲、羅千歲。

保庇NOW在〈到名廟打卡/馬鳴山鎮安宮 五年千歲威震四方〉一文中,曾介紹馬鳴山鎮安宮沿革,南明永曆十六年(1662),馬龍山(今馬鳴山)當地居民所祀奉的「老朱王爺」突然降駕指示在西北方的草港將有天神要駕臨,請村民們趕緊扛鑾轎前去迎接。村民們照著老朱王爺指示前去後,果真看到一艘王船停靠在港灣邊,且王船上有一紅綾寫著「代天巡狩五年千歲」,此外還有三尊神像、一個香爐、三支立香、靈籤和藥籤各一本,以及一卷寫著十二位王爺值年、姓氏、聖誕的紅綾。

村民們將五年千歲迎回馬龍山後,隨即立草廟祀奉,五年千歲也指示:「吾神兄弟奉玉旨代天巡狩,主宰各年行使神事,查察四方,賞善罰惡,除暴安良。」據說,當時玉皇大帝指派這十二位王爺到台灣執行代天巡狩的職權時,王爺們反倒猶豫了。王爺們擔心台灣早已神佛林立,這十二位王爺初來乍到且一來就說自己是「代天巡狩」,擔心會引起三界不服。

玉皇大帝明白王爺們的顧慮,便指示祂們到了台灣之後選地不用向其報告;建廟後,廟宇的玉旨牌朝向廟內正殿掛即可,這代表五年千歲有「先斬後奏」的權利,遇到任何事情都不必先告知玉皇大帝,不管是斬毀非正神還是要辦案,有多少證據就辦到哪裡,不用理會對方身份,只要對玉皇大帝交代即可。玉旨牌朝向廟內正殿是非常少見且特殊的案例,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除了和玉皇大帝關係緊密外,為信徒辦事也相當靈驗,累積了龐大數量的信眾,五年千歲的神威顯赫使馬鳴山鎮安宮成為台灣代表性的王爺廟之一。(編輯:連宜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urse 的頭像
    Curse

    邊緣咒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