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練北派拳時,教練常只教套拳,或教用勁,據聞某種拳其發勁要領即有五十種之多,而對實用部分常加忽略,頂多以套招的方式輕鬆帶過。

當時在某團體觀摩時,見弟子形意拳打的虎虎生風,勁道十足,閒聊間與某弟子求教,問其有無對練,他回答:「我一拳就能打死人了,怎麼對練?」

當然我也無緣見其實用了(不過據聞當年其師父以一記蛇形拳挑對手,對手被挑的很遠,半天爬不起來,但並沒死)。

常見國術比賽,打法仍多偏重類似跆拳、空手道之腳法,以及拳擊之拳法,而且頗為實用,比如迴旋踢,我不曾見國術拳套有此招,但國術比賽選手常用以攻對手下盤。

當年有一本「當代武壇」,介紹國術與泰拳比賽,第一章相片國術選手紮著馬步,出拳擊中泰拳選手,看似出拳不輕,照片下寫著〝國術選手有模有樣〞,但第二張相片卻見國術選手倒地不起,照片下寫著〝但迅即被擊倒〞,究竟過去書上那些高手是如何制敵的呢?

偶見第四台綜合武術比賽,一位泰拳冠軍大力以迴旋踢踢中對手大腿,對手在硬生生接了一腳後,迅速貼身抱住泰拳拳手,並將之摔的七葷八素而贏得比賽,似乎高手也要有被挨打的功夫。

看過「好小子」的人都知道,被好小子激怒失去理智的人最後輸了比賽,雖是漫畫,但也合理,實戰何嘗不需要修養的配合?幾句話就被激怒的人,境界不高,難以制敵,處事也將常常受挫。

與一些老前輩請示,他們在用法講解非常靈活,而往往拳套中看不見,它必須是套拳加上經驗、聰明、反應、膽識…等才能達成的,也應視為國術練習中很重要的環節,為何很多人不教?

國術要傳承需透過人,而無法僅以書面文字方式保留,若上一代無法將全部精義、祕訣完整傳下,那後代所學可能不完整,且容易遭一些簡潔快速,且善於推展的外來武術所取代。

arrow
arrow

    C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